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寓意浅议明代服饰吉祥寓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116 浏览:94666
论文导读:
【摘 要】 文章通过解析明朝皇帝龙袍上的吉祥寓意,官员服装补子上的珍禽异兽,巾、帽上的吉祥寓意,女装上的吉祥寓意——凤冠霞帔,认为明朝服饰上各种吉祥词语和吉祥图案盛行,反映出明代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其封建意识趋向于专制,趋向于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之风。
【关键词】 明代;服饰;吉祥;寓意
明代,我国的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对服饰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服饰上出现了吉祥词语和吉祥图案。从明代服饰中吉祥纹样以及巾冠名称上出现的诸如“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统帽”等吉祥词语的盛行,反映了明代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其封建意识趋向于专制,趋向于崇尚繁丽华美,趋向于诸多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之风。
中国古代服饰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完善,至明代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无论在服饰内容、等级标志、工艺选材,还是在实用效果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说是汉官服饰威仪的集成与总结。明代服饰以其端庄传统、华美艳丽,成为中国近世纪服饰艺术的典范。明代服饰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排斥胡服,恢复汉族传统。因为明朝政权是从蒙古贵族手中夺来的政权,所以,明朝统治者对于整顿和恢复汉族礼仪十分重视。他们废除元朝服制,上采周汉,下取唐宋服装古制,制定了明代服饰制度。第二,突出皇权,扩大皇威。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每个朝代的君臣,在服饰上都有一定的区别和界限,相比之下,明代服饰的区别最为严格。明王朝统治者通过强化服饰的区别和界限,在被统治者心中形成神秘感和威慑效应。第三,明代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其封建意识趋向于专制,趋向于崇尚繁丽华美,趋向于诸多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之风。将吉祥纹样大量运用与服饰来加深群众的审美感受,因而使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明代服饰文化的一大特色。

一、皇帝龙袍上的吉祥寓意

龙在中国人心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上古时期,龙只是先民心中的一种动物,带有一定的平民性。到了唐宋时期,统治阶级为了利用人们的龙崇拜心理,不但自诩为龙种,还垄断了龙形象的使用权,严禁民间使用龙的图案,甚至还严禁百姓提及龙字。而发展到了明代,龙更成为帝王独有的徽记,正式形成了在皇帝服装上绣大型团龙的服饰制度。1958年出土的万历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就以龙为主体纹样,其上绣有12条团龙,但万历皇帝龙袍上龙的数目比起明世宗“燕弁服”上的还不算多。“燕弁服”上的龙纹呈九九之数,另外,在腰间玉带上还装饰着九件刻有龙纹的玉片。但据史料考究,明朝龙的形象是牛头、蛇身、鹿角、虾眼、狮鼻、驴嘴、猫耳、鹰爪、鱼尾,十足一个拼凑起来的怪物。不过,似乎也只有用这个四不像的怪物才能彰显出帝王的威严。

二、官员服装补子上的珍禽异兽

最能衬托大明皇帝的龙形象的,当然就是禽和兽了。明代官服制度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绣兽。“衣冠禽兽”在当时成为文武官员的代名词,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赞美词,只是到了明朝中晚期,官场腐败,“衣冠禽兽”才演变成为非作歹、如同禽兽的贬义词。明代官员常朝视事需穿常服,主要服装为头戴乌纱帽、身穿盘领衣、腰束革带、足蹬皂革靴。明代官服上最有特色的装饰就是补子。“补子”是明代官服上新出现的等级标志,也是明代官服的一个创新之举。所谓补子,就是在官服的前胸、后背缝缀一块表示职别和官阶的标志性图案。补子是一块长34厘米,宽36.5厘米的长方形织锦,文官官服绣飞禽,武将官服绣走兽。具体内容是:文官一品用仙鹤,二品用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则用练鹊;武官一、二品用狮子,三品虎、四品豹,五品熊,六、七品用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补子不仅丰富了明代官服的内容,而且在昭明官阶的同时,还首次将文武官员的身份用系列、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束了历代文武官员穿着相同服饰上朝,文武难辨、品级难分得的传统模式。所以,补子被明代之后的封建官场沿用,成为封建等级制度最为突出的代表。

三、巾、帽上的吉祥寓意

明代帽子有很多种,可以说是历代王朝中帽子头巾最多的一个,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归功于朱元璋的良苦用心。朱元璋亲自过问衣帽之事,有着和武则天一样的目的,那就是渴望四方平定,江山稳固。朱元璋推广的巾帽主要有四方平定巾和六合一统帽。“四方平定巾”,顾名思义,是取江山稳固、四海升平之意。四方平定巾是明代论文导读:
职官、儒生常戴的一种便帽,用黑色纱罗制成,戴时呈四角方形。据说这种巾帽最早是一个叫杨维帧的儒士戴用的。杨维帧是明初浙江一带颇负盛名的诗人,有一次,朱元璋在南京召见杨维帧,见他戴着一顶式样奇特的帽子,便问这是什么帽。杨维帧虽然不愿入仕,但也是想极力取悦皇帝,当即阿谀奉承说:“此乃四方平定巾。”当时朱元璋刚打下江山,当然希望天下太平,听到这种话自然十分高兴,于是便诏令天下职官、儒生都戴这种头巾。就这样,一顶帽子不仅满足了帝王的心愿,也巧妙地赢得了天下士子的支持,可谓一举两得。六合一统帽,即后人俗称的“瓜皮帽”,据说此帽也始于明太祖。六合一统帽是用六片罗帛缝制而成,寓意天、地、四方;下部另制一道一寸左右的帽沿,寓意天地、四方统由(皇帝)一人统辖。因此帽实用方便,士庶纷纷戴用,一直到清代、民国,乃至解放后仍有人戴用此帽,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四、女装上的吉祥寓意——凤冠霞帔

明代命妇所穿的服装,都有严格的规定,大体分礼服及常服。礼服是命妇朝见皇后、礼见舅姑、丈夫及祭祀时的服饰,以凤冠、霞帔、大袖衫及背子等组成。凤冠霞帔,可以说是明朝女子的最高追求目标。因为它造型华美、做工精良,同时还是后、妃以及命妇穿用服装,所以,凤冠霞帔就成为身份、荣耀的标志,成为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明代是在短期异族统治后重建的汉人政权,明代统治者高度重视恢复汉族服饰礼仪,故明代女子的衣装也多承袭唐宋汉族服制。但在承继唐宋汉族服制的基础上,仍然有一些创新、改革的新式样出现,凤冠霞帔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早在秦汉时代,就已成为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规定服饰。明代凤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后妃所戴,冠上除了缀有凤凰外,还有龙、翠等装饰。另一种是普通命妇(也叫外命妇)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缀龙凤,仅缀珠翟、花钗,但习惯上也称为凤冠。定陵出土的凤冠共有四顶,分别是“十二龙九凤冠”、“九龙九凤冠”、“六龙三凤冠”和“三龙二凤冠”。四顶凤冠制作方法大致相同,只是装饰的龙凤数量不同。它们造型奇巧,制作精美,并饰有大量的珍珠宝石,皇后母仪天下的高贵身份得到最佳的体现。霞帔,实际上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帔子。隋唐时期,因为它的形状像天上的霞红,因此被称作“霞帔”,至宋代被列为后妃礼服。霞帔是一条从肩上披到胸前的彩带,用锦缎制作,上面绣花,两端呈三角形,下面悬挂一颗金玉坠子。霞帔成为命妇的礼服,霞帔的纹饰随之成为命妇身份等级的重要标志。
五、结 语
综观明代服饰中的吉祥纹样,主要有祥云纹、如意纹、龙凤纹和以百花百兽等各种纹样组织起来的“吉祥图案”。这些纹样或寄于“寓意”,或取其“谐意”,以此寄托美好的希望和抒发自己的感情。尽管这些图案的形状各不相同,结构也比较复杂,但可在一幅画面上被组织得相当和谐,常在主体纹样中穿插一些云纹、枝叶或飘带,给人一种轻松活泼之感。同时,充分体现出明代服饰的吉祥特色。
【参考文献】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周汛,高春明﹒中国服饰五千年源于: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学林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