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画作达利画作之自然意象生态解读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39 浏览:20764
论文导读:

一、场域中的“自然语言”

达利曾自我剖析其个性优势,以为“重要的是每时每刻描绘我的存在和我的自我再生的能力”,继而,他把“自我”神圣化,自封为“神圣达利”,投身于癫狂的文化批判风暴,绘制出大量狂躁而凌乱的文化综合体。笔者以为,达利及其追随者以自我为中心喷薄而出的心灵幻想曲以及那肆意妄为的画作始终有着不可摆脱的客观性依据。所谓的自信,源于他能够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穿梭往返的自由度,而现实与梦境的场域,乃其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中铺垫性的“自然语言”。所以,“自然语言”是达利画作中场域的实质内容。
荆棘一般的树干是达利画作中植物的典型形象。达利的画作罕见枝繁叶茂的树冠、绿意葱茏的草坪,所谓的植物,只是光秃秃的树干,叶片所剩无几,如同荆棘。它们仍旧活着,抑或已然死去?不知道;它们是对具象的摹拟,还是带有他指的抽象寓意?无说明。就达利的自述而言,他谈到,他最珍视的词是“espana”(荆棘)。荆棘之情由何而来?需要把树干作为“自然语言”还原至地中海植被的特性上去。地中海的典型树种是壳斗科硬叶栎类,较湿润的地方生产软木的栓皮栎,植被中最著名的油橄榄,不仅是地中海植物的代表。亦在地中海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20年,16岁的青年达利在菲格拉斯师从居·努尼兹,创作印象主义和点彩派作品,绘《有着拉斐尔颈部的自画像》,该像左侧,清晰可辨被印象化了的硬叶树种。类似植物于1925年《站在窗前的少女》中作为远景海岸线上的风光再次出现,在1926年《菲格拉斯窗边的少女》中成为窗外中景时,叶片已非常稀疏。因此,达利成熟的作品中,无叶片,无纽结的树干多数由之渐变而来,他1977年的青铜像《时间的尊贵》等数例,充分地提供了物证。
碧蓝的海滩是达利画作构图的主要背景。罗伯特·迪斯查勒斯描述过达利的童年:“达利的父亲诞生在卡德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奎兹的一个离菲格拉斯约30公里的海边小村。这个令人惊奇的海港在费德里柯·加西亚·洛卡看来,是‘海与山之间的平衡’。为了能以他的宇宙观高度在舞台上更好地使用绘画技巧,达利从小就开始在那里描绘他的黑色侧面剪影,用描和画来培养气质和天才。”从达利1914年(年仅10岁)的《风景》开始,海天一色的碧蓝几乎是他迷恋了一生的基调。曾有人问达利,假如失火了,会竭力挽救你的哪一幅作品?达利回答,我会挽救空气。达利所答并非妄语,即使是他1923年的贴裱画《立体派艺术家自画像》里,亦有这种碧蓝色。之所以说这种碧蓝是海水的颜色,是因为我们能够从他1920年的《自画像》中找到相同的色调。而他所有的成熟期作品,几乎无不以海滩为室外场景,即便是在1955年他绘制的《最后的晚餐》上。场景对于画面的决定性影响在达利笔下一目了然。如肖像画,肖像画的人物时常会独立于背景,而在达利1919年的《自画像》中,墙体的蓝色石块倒映在了人物的着装上;1923年的《吉普赛人》,人物的衣料与背景质感相仿;1925年的《窗边》,达利绘制了妹妹的背影,与窗外的立体阴影浑为一体。
如果说树干是显在的植物意象,海滩是画面背景的主体,那么达利笔下更为隐晦的寓意则隐藏在以蚂蚁为代表的动物群落和以石头为表征的神秘载体上。在里沃利大街默尔瑞斯饭店的豪华套房里,达利的起居是有一头美洲猎豹陪伴的,房间的镜旁分别有篦鹭和响尾蛇的骨架为陈设,达利曾在作品中刻画蝴蝶、骆驼、大象、长颈鹿、天鹅、马匹、独角兽、恶龙、海螺、海贝、蜗牛、秃鹫、猫头鹰,但他笔下最迷人的动物,无疑是蚂蚁。蚂蚁意味着群体的战争和烟花般稍纵即逝的生命。此处仅以1931年的巅峰之作《记忆的永恒》和1933至1970年的青铜作品《回顾的女人的半身像》为例。前者的四个软钟之一,也是唯一一个背面朝上的软钟,表面上爬满了蚂蚁;后者在女人半身像的右额部,同样聚集着蚂蚁。两组蚂蚁群落共有的特征是其组织性行为——它们正在向一个点集中。并且,蚂蚁与钟的表面,女人的皮肤形成鲜明反差,不凌乱,不肮脏,却喻示着死亡以及死亡背后的时间主题。这种主题恰恰是达利耦合非理性之梦境的理性线索,这一线索客观而醒目。另外,达利所绘的石块通常正在分解,具有记忆,能够思想。这也与他的生境相关——“这个特殊地区的神秘情感力量依赖于它的地质构造。小城从环抱它的海湾底升起,四周是平台般论文导读:车,刻意打破原有布局,使其具有反的动力因。另如达利1937年的《沉睡》,在一片光洁的一无所有的海滩上,一张沉重的脸被达利钟爱的手杖从不同的角度支撑着,因为的原因,脸是突兀的,紧贴观者,远远的古堡、小舟渲染着这种近乎夸张的原则,达利给人的是现实图景,却反映出梦境。
的小山,那里曾栽种葡萄和橄榄。它的黄昏掺杂着那扰人的怀乡之情,长久地占据着达利最美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达利有一幅画作给人印象深刻,1931年的《孤独》,远处是碧蓝的海水,近处是黑色的沙滩,沙滩上有两块石头,一块赭黄,一块暗绿,夕阳的余晖洒在石头的表面上,一个似乎要脱离却又未脱离的人形如浮雕一样贴合在暗绿的石头上,像是每个走入这个梦境中的自己;石块在达利的笔下,允许“我”的来去。

二、结构的法则

超现实主义画派素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为思想基础,链接显在的流于浮华的现实与暗藏的真实存在的梦幻,达利更进一步,他强调创作动机,秉持所谓“控制论”的观察视角,要求艺术家通过对自我的把握,表达一个完整的“双边”世界。这会带来难题,如何链接异质存在?接受传统的几何学法则还是信赖现代性的主体经验?达利在这一点上,依旧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超现实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超越而非背叛,超现实主义必须与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划清界限,达利企图呈现的仍是一个以我为中心趋向于万象纷然的世界。
在结构法则上,达利非但没有废弃“”原理,反而使它变得更复杂。他说:“当你要我谈绘画时,我把佩皮尼昂火车站聚集在我的绘画作品上,如此才不至于把我本身弄得支离破碎。”他意念中的整体论是统摄的、聚合的、凝结的。他否认耶稣会士泰哈德·查丁关于宇宙日益增大的观念,他相信“宇宙还没有一只蝴蝶大,而且从未停止过收缩。宇宙正在汇集,没有扩大。宇宙在大枯萎,正聚集在太空中的某一点。对于我来说,这一点就是佩皮尼昂火车站。”显然受到了现代物理学耗散系统论的影响。佩皮尼昂火车站是他于1965年绘制的彩饰画,达利运用人物的坍缩和光束的放射极端地强化了效应,加之中景人物群像的组合关系,在该画形成了一个极为显著的中心区域。达利的高明就在于他不止步于此,又在画面上部清晰地复制了坍缩的人物和一辆正在消逝的列车,刻意打破原有布局,使其具有反的动力因。另如达利1937年的《沉睡》,在一片光洁的一无所有的海滩上,一张沉重的脸被达利钟爱的手杖从不同的角度支撑着,因为的原因,脸是突兀的,紧贴观者,远远的古堡、小舟渲染着这种近乎夸张的原则,达利给人的是现实图景,却反映出梦境。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