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话语权微博话语权对现实话语空间影响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67 浏览:20381
论文导读:注意力经济”效应,将现实世界中的身份等资源移植到微博,粉丝动辄也是以万为单位增长,不仅如此,其在微博上发布的内容,又容易成为传统媒体的素材,进而形成线上、线下相呼应的局面,形成了信息传播效应“富者越富”的局面。但这种失衡的话语权格局并非恒定的,普通人因“内容”标签也会在特殊时期赢得大量的关注。尽管也有普通的
摘要 作为社会化媒体的重要类型,微博综合了短信、博客、社交网站、即时通讯等特点,已成为继新闻网站、论坛、博客之后,网络舆论生成的主要载体。本文从话语权的角度切入,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微博平台不同人群话语影响力的差异,思考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微博客;话语权;权力
A
作者简介 申玲玲,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陕西西安710065
微博,作为现今社会话语表达的新空间,将处于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连接了起来,进而从技术和载体方面保障了社会个体的话语权利。虽然不同个体在微博空间中的话语权力存在差异,但是总体而言,微博的话语空间会和现实社会的话语空间不断交叉、不断融合,相互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微博话语权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一、微博极大地拓展了现实社会的话语权空间

邓浩教授曾把话语权的含义分为两层:第一层是话语权利,是公用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及各种现象提出意见和发表意见的权利。作为新的社会话语空间的表达形式,微博的植入式嵌套逻辑拓宽了表达权的途径,而微博的生态链又有利于表达权的扩散,技术的革新、公民意识的觉醒、参与的便利等要素的显现逐渐埋葬了权力机构对信息沟通的垄断时代。第二层指话语权力,指共鸣意见表达的有效性,是保障话语表达的有效的社会环境和机制。就像彭兰教授所分析的:网络中那些积极发言但无法形成个人影响力的人并非对于网络传播毫无贡献,虽然他们个体的声音并不强大,但是他们的声音汇聚起来后,可以形成一种舆论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也能影响到整个网络中的传播格局,甚至影响到人们对于舆论方向的判断。
可以这样认为,对作为信息生产者的微博客们而言,微博为其提供了低门槛的、便捷的、实时的信息发布平台,培育了个体强大的参与意识,使得任何个体在理论上都具有表达话语的可能性。因此,微博节点上的每一个个体的信息传播行为,都有可能使得微博这张网产生幅度不同的颤动,每一次的颤动代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发生了一点变化。在此基础上,微博织起来的这张网,最典型的意义便是大大拓展了现实社会的话语空间,从而具备了实时的“环境监测功能”。

二、微博话语权的典型特征

从总体分布来看,笔者认为微博中的话语权对社会现实话语空间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典型的特征:

(一)失衡中的流动

虽然微博给与每个个体平等的话语表达途径,从话语权利层面看,个体之间具有平等性,然而从话语权力层面来看,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其话语权力通常是微小的。若以粉丝量来衡量,可以明显看出微博中的话语权处于一种不均衡的分布状态。新浪微博人气总榜前100显示(2012年4月27日数据):排在首位的姚晨拥有1900多万粉丝,排在第100位的吹神有510万多名粉丝;该榜单前100中,个人微博全部是名人微博,没有一个草根微博。即使全部是名人,粉丝量也差异巨大,位于第一名的姚晨的粉丝是位列100的“吹神”粉丝量的近四倍。
名人或者精英阶层依靠其“身份标签”带来的“先天”优势,借助于大众传媒的“注意力经济”效应,将现实世界中的身份等资源移植到微博,粉丝动辄也是以万为单位增长,不仅如此,其在微博上发布的内容,又容易成为传统媒体的素材,进而形成线上、线下相呼应的局面,形成了信息传播效应“富者越富”的局面。但这种失衡的话语权格局并非恒定的,普通人因“内容”标签也会在特殊时期赢得大量的关注。尽管也有普通的个体通过自己持续更新的努力赢得了数目不小且稳定增加的粉丝量,但是所占比例极少。他们只有在亲历或者见证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敏感事件的时候,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微博用户关注的对象,随着事件影响的逐渐散去而被慢慢地被遗忘。就像宜黄拆迁事件中钟家的小女儿钟如九,在她开通微博10天后,粉丝就超过2.8万,但是之后的一年半时间,粉丝才增长了4000。而姚晨的粉丝在一天内都可以增长两三万甚至更多。

(二)表达中的联合

精英与草根群体在话语权格局上,处于一种失衡中的流动状态,由此带来的是一种泾渭分明的“被关注一关注”的模式,但是在某些特定的事件中,双方之间的这种话语权上的差异会显著缩小。从既有的微博实践来看,在涉及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的事件中,精英群体与草根群体在话语表达方面,指向性和目的性相同,更容易在表达中论文导读:
联合起来一一监督公权力,反思相关制度,支持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监督和反思,关系到社会利益分配的公平和社会制度的合理,说到底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这也就有了话语表达的原动力。宜黄事件中的拆迁和维权行为、药家鑫事件中的判定依据和最终结果都和每个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有关,并在此基础上把个体的移情作用、制度和规则的不透明、不合理等要素综合起来,引发了普遍的话语表达和参与。
对于那些突破常人思维的热点事件,总存有权益被侵犯或者利益被剥夺的个体,而这些个体以普通人甚至是弱势群体居多。他们由于在现实中找不到解决问题和表达意见的渠道,只能寄希望于公众的同情和共鸣,而微博由于大大拓展了社会现实的话语空间的缘故,在某种程度便成为这些弱势群体有限的选择。这种广泛的参与和个体力量的汇聚,对社会的改变和推动具有积极的意义,个体公民意识的培养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成长。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微博带来的不仅仅是发布信息和传播信息载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众多普通个体参与意识的培养,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广泛交流与有效互动,在充分表达和了解基础上的信息共享则有助于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

三、微博话语权的影响

(一)映射现实社会话语权格局

蔡文之认为,从网络交互层面看,具有话语魅力的文化精英把控着位置网络分层的高端。尽管网络赋予了每个人平等的话语权,但事实是不可能实现这种平等。毕竟,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投射和反应而已。当讨论话语权时,我们不难注意到话语本身所独具的魅力和话语本身造就的权力落差。这一点体现在现实社会中就是,我们可以把公众分为弱势群体、中间阶层和强势群体三种类型,不同的社会地位导致他们对话语权的掌控程度差异较大。 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7ctime.com
以微博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给普通人提供了一个畅通的渠道,同时也激发了公众的信息生产和共享的热情,更使得这种生产行为变得实时化,直观化。在突发事件中、在需要维权时,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孤独的,其遭遇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可以产生共鸣的人,或者很容易引起回应。从这一点而言,微博,给了普通人以前行的动力和可能,众多信息的实时呈现,造就了微博的真相还原效应,喻国明教授称之为“无影灯效应”:每个人的观点都可能有不全面之处,就好比每一盏灯都有“灯下黑”一样。但是,当所有知情人的观点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互相补充、相互纠错、相互印证、相互延伸的结构性关系,真相就会在这样的信息结构中毕现。
3.网络
彭兰教授早在2005年就指出,新技术一方面,可以实现各种社会力量的汇聚与整合,但在另一方面又会增强使互联网分权、去中心化的力度。新媒体技术还会影响到社会话语的构建,尤其是影响技术与的互动关系。互联网,扩大了社群的分化,促进了交流的平等,提高了参与的能力,用克莱·舍基的话来说,就是:少数人使用廉价的工具,投入很少时间和金钱,在社会中开拓出足够多的集体善意,创造出5年前没有人能够想象的资源。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人成为表达者的梦想,也在无形之中实现了整个社会层面的信息整合和认知盈余。另外,互联网便利了新的意见贵族的兴起,其中某些精英(掌握数字技术的个体)有能力利用数字媒体,向比以前通过传统媒体所能达到的更加巨大的受众群发言。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构成新的精英,我们会看到它将如何有益于政治。
微博,作为新的表达手段,在促进人们参与公共事件中的热情的同时,更使得公众对个体利益诉求的意识有了显著提升,进而推动普通公民与公共权力机构实现直接对话,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互动,有可能改变今后政治参与和社会治理的方式。由于网络时代信息发布权的泛化和信息传递成本的降低,打破了垄断渠道的压制,释放了个体的潜能,当这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7ctime.com
些个体通过网络聚合在一起时,哪怕仅仅是论文导读:与媒介:民众化转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

6.上一页123

简单的信息堆积,也可以产生不可忽视的力量。广泛的话语表达与参与,释放了社会公众的表达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启民智,提高个体的话语生产能力和资源掌控能力,进而改善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彭兰:网络传播与社会人群的分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蔡文之,网络传播革命:权力与规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07.
[3](美)乔治·瑞泽尔著,谢立中等译后现代社会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30.
[4]转引自(英)安德鲁-查德威克著,任孟山译,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103.
[5]陆小华,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
[6]陆小华,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页.
[7]蔡文之,网络传播革命:权力与规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96.
[8]蔡文之,网络传播革命:权力与规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2.
[9]喻国明V新浪微博:http://weiMicroblog.com/u/1003763994#!/u/10037639947key_word=无影灯&is_searCh=1
[10]彭兰:汇聚与分权——变革中的互联网[J]青年记者2006(6)上.
[11](美)克莱·舍基著,认知盈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0.
[12](澳)格雷姆‘特纳著,许静译普通人与媒介:民众化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