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时政电视新闻“”时政报道新观察经典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900 浏览:120909
论文导读:我国政治化的进程发生着变化,更在报道内容、报道角度、报道方式乃至节目的包装制作方面寻求创新与突破。当下媒介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全媒体”时代和“web2.0”的报道方式都在影响着“”报道模式,从建国初期的“宣传式”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

一、2013央视“”报道梳理2013央视以“

【摘 要】本文通过对电视台期间新推的节目如《夏丹追新闻》、《百科》等的梳理,从媒介符号、新闻策划、新闻语态等方面对时政报道的新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今后时政报道要更加注重解读与理念的变化。
【关键词】时政报道 电视新闻 《夏丹追新闻》
“”报道是我国每年新闻报道的重头戏,它不仅伴随着我国政治化的进程发生着变化,更在报道内容、报道角度、报道方式乃至节目的包装制作方面寻求创新与突破。当下媒介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全媒体”时代和“web2.0”的报道方式都在影响着“”报道模式,从建国初期的“宣传式”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

一、2013央视“”报道梳理

2013央视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整合媒介资源在保持原有品牌栏目如《小撒探会》、《泉灵三问》、《见证履职》、《鲁健观察》的基础上又推出以《夏丹追新闻》为代表的特色节目,做到了全媒体、多角度和零距离。
新品牌《夏丹追新闻》,由《新闻联播》主播欧阳夏丹围绕会上、会下热议话题和新闻人物,记录热点新闻现场和故事。主持人欧阳夏丹还追访代表、委员做观察性报道。2013年3月1日至3月14日央视新闻频道在《新闻直播间》、《共同关注》、《新闻联播》等节目推出15期节目。
《百科》运用动漫手法生动表现、普及基础知识。从2013年3月2日至2013年3月15日《百科》随着进程的推进在《新闻直播间·聚焦》和《新闻联播》等节目中播出10条。
《数字》紧扣进程,梳理最新数字,反映表委员构成,新风尚、新举措等;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梳理五年发展成就;结合报道,进行数字化解读。从2013年3月1日开播到2013年3月16日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和《新闻联播》等栏目播出14条。

二、对该节目的解读

1、表达元素的多样化

随着信息、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媒介实现了深度融合,全媒体多角度地挖掘新闻成为各大媒体增强传播能力的手段,媒体技术的相互借鉴也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和多样。视听作为电视媒介独特的双通道传播资源,无论是现场信息还是虚拟信息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视、听、图、说,动静结合使受众不仅可以获得形象的信息,同时也更乐于接受新闻的内容。对于枯燥的时政新闻报道来说,形象化和可视化的画面信息和声音信息就显得更重要了。
《百科》和《数字》就充分运用动画、3D、图表等虚拟信息拓展了画面信息量,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信息。“信息可视化”还体现在一部1分钟左右的报道短片中,使数字可视、可感,内容通俗易懂、老少皆宜是介绍和反映发展成果的精品。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形态的传播方式来满足受众细分的需求是必然趋势,同样多角度解读,用视觉、听觉来满足受众也是媒体的最终的落脚点,起到了“形式为内容增色”的效果。

2、媒介间合作加强

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是媒介生态环境不断发展融合的结果,也是资源有效利用和“全媒体”这一崭新传播形态的具体表现。《夏丹追新闻》、《百科》和《数字》在央视网的平台上开辟了特别板块包括视频集锦、归纳介绍和网友互动。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央视网的内容、节省了央视网在选题策划和人员配置上的成本。同时,新栏目也借助网络的力量进行了推广,更重要的是通过互动搭建一个普通百姓和“”沟通的桥梁,一头是普通百姓最关心的民生社会问题,一头是这些问题的决策者、推动者和受影响者(代表委员中的),夏丹带着这些热点话题到大会上去追答案,将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网络等新媒体的参与,在推进信息传播的同时也促进了言论和信息的双向流动。

3、新闻策划的运用

重大时政主题新闻策划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策划的好坏可能直接影响新闻的好坏。往常的新闻报道大多是“信息”找“媒体”,而媒体对信息的传播也仅表现在单纯的宣传式报道中。现在的新闻策划已经相对成熟,在周期性的时政新闻报道中,媒体会根据不同的策划目的,去寻找、选择、加工信息,形成策划先行、采访和制作为信息服务的传播方式,这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7ctime.com
使得报道更具有贴近性和导向性。
“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是在实践过程中的新闻策划。①《夏丹追新闻》就是提前明确目论文导读:颖化“”是个大的新闻现场,《夏丹追新闻》就是用了新闻的新视角来看,而不是关注程序性的东西。“追”有二层含义,一是追人和追问,二是追现场。第一是“追”新闻当事人,一般应该是代表委员。不管是高层人士,还是草根人物,不管是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首先都是新闻当事人。给媒体提供了一个大的平台,那么多
标和行动方案,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挖掘需要的素材。比如,在《草根代表的民意价值》中就先后“追”了三位分别来自一线的农民工代表和村官代表,通过对他们的采访将新代表的履职这一大主题放到具体的人物身上,让报道通过事先的选择更加成熟连贯,使新闻的表现因为人的存在而更加精彩。《百科》和《数字》也是伴随着大会的进程配合播出使受众了解大会的信息。比如,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时候就适时推出“国家领导人的选举和决定过程”小板块,配合宣传的同时传达了知识,这就是新闻策划在前的体现。新闻策划使新闻的播出更符合时机性,既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也彰显了新闻的诉求。

4、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

新闻传播要体现人文关怀,还要做到有民众意识,将视线更多地投向普通民众,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表达心声的平台,体现社会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在央视的“”报道中,可以看出随着媒体受众本位的意识增强,电视节目在进行编排的过程中越来越注意将互动性的环节融入进来,开始注意在节目采访过程中收集观众的意见,形成“伴随式”新闻报道,拉近了传受双方距离,媒体和公众形成了一种共谋的心理结构,真正实现了政府与人民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良性互动②。《夏丹追新闻》就是伴随式的采访报道,通过民众的视角来观察代表委员,用百姓关心的话题采访所“追”的代表委员。比如,对钟南山的采访就是人们关心的空气和环境问题,以受众为中心是做好时政新闻报道的出发点。
5、新闻语态的革新 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在其作品《十年:从改变电视语态开始》中首次提出了“电视语态”概念,他提出“要降低电视媒体说话的口气,尝试一种新的语态,也就是新的叙述方式……对电视而言,新的叙述方式不仅仅是指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文风,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其特有的语言吸引观众”,“在电视中,每一幅画面,每一句解说,每一个现场声,主持人的衣着、表情、举止,甚至演播室的每一件物品等都表现出新闻语态。”③新闻报道的文风和话语形态就是电视新闻的语态。
《百科》和《数字》用网络媒体、年轻群体的表达方式,新潮时尚,甚至连配音都带有鲜明的网络时代个性特点。比如,在介绍“GDP增长7.5%时,就用了形象的比喻,如果2014年经济增长能保持7.5%的增速,那么,就可以解决我国900万以上城镇人口的就业。”口语化、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让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做到了朴实真挚。
《夏丹追新闻》用镜头语言说话,注重细节的刻画,包括夏丹尝玉米,与刘丽搓手等细节,最后的出镜总结报道都不同于往常的播报,而是用口头的白话,最真实的声音评论一天的采访感受。比如,在采访最后她曾说,“今天的采访我有一个感受啊,那就是现在我们很难通过衣着打扮来判断谁是来自基层的代表,无论是马瑞强、刘丽、还是杨莉,实际上现在基层代表能越来越自信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毫无疑问来自一线基层代表的增加体现了来自高层的基层意识。当然,民众最关注的还是他们的利益诉求能否通过代言人传递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在公共决策中。”用口头的语言传达大的主题,这也是新闻语态的发展趋势。

6、视角的新颖化

“”是个大的新闻现场,《夏丹追新闻》就是用了新闻的新视角来看,而不是关注程序性的东西。“追”有二层含义,一是追人和追问,二是追现场。
第一是“追”新闻当事人,一般应该是代表委员。不管是高层人士,还是草根人物,不管是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首先都是新闻当事人。给媒体提供了一个大的平台,那么多新闻热点中的当事人、决策人或者专家级的人物云集。追的一定是有改革可能性的社会民生热点话题,栏目组做到了切口小,比如说房价是热点话题,那关注房产税就可看作是小切口和新颖化的视角。总之要做这个热点话题中最受关注的内容。
第二是“追”新闻现场。现场是不能把控的,但却最容易碰撞出新闻,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新锐观论文导读:
点,他们之间可能产生的交锋,甚至他们表达社情民意的状态都可能在上带来一条好新闻,夏丹就挖掘和记录了全国人大代表朱张金讲食品安全问题时用杯子做实验的细节,使大主题有了具体的切入点。

7、主播的品牌化

新节目注重节目的差异化和信息化。在《夏丹追新闻》中,节目充分释放了名主播的采访优势,而不是把夏丹当“标签”。对于期间的热点话题,新闻人物可能不会接受一般记者的采访,但可能接受夏丹的追访,所以节目要把这个优势用足,用她去采访別人釆访不到的人,做到独家,这是新节目最核心的竞争力。名主播的采访优势也构成了节目最大的特色。
结语
在以融媒为背景的新媒介生态环境下,时政新闻的报道也在不断尝试新的路径。央视的“”新闻报道以民生的眼光看时政报道,以民生的视角报道时政,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用“短实新”的故事写真中国力量,这是新时政报道的机遇。
电视媒体除了在语态、报道内容、报道方式革新外,还应该有新的报道理念。一是使领导人的报道更加转向常态化、生活化,用中立、客观、平时规范的新闻语言代替歌功颂德式的通稿语言。二是使政治生活中的常识报道更加形象化、趣味性。三是从对热点时政新闻事件的报道逐步过渡到媒介价值由时效性向解读力的转变。
未来的时政报道要在资源挖掘上和角度思维的转化上努力,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才能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①曾祥敏:《电视新闻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87
②侯洪、胡俐、姚岚,《中国新闻传播格局的新气象》,《现代传播》,2011(5)
③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
实习编辑:叶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7ctime.com
怡静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