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校本课程农村小学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与深思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001 浏览:38302
论文导读:
【摘要】作为省首批绿色学校的我们,一直把"优秀+特色"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重视环境教育校本化的研究,开辟实施途径,确保绿色教育成效,提升了学校办学品味。
【关键词】开发 校本化 环境教育 绿色教育
我校是"环境教育"特色学校,是江苏省首批绿色学校、江苏省生态教育实验学校,我们一直把"优秀+特色"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提出"绿色教育"理念,将生态环境意识和行为贯穿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活动中,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学校环境教育特色从实践到理论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 我们的认识

近三年,沿小先后历经两次村小撤并,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样的生源,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使学校走向薄弱;第二,学龄人口的减少,学校办学规模的缩小制约学校的发展;第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实际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原有的《环境教育》教材中有些知识深远,题材脱离生活,不适应农村小学生使用;如何促进学生的环保认识向环保意识转化,并养成环保习惯;教师在环境教育教学方面缺乏可操作的模式……
面对现实我们怎么办?
特色应该是一种坚守!
学校无法选择学生,只能适应学生、成就学生。学校占地25亩地,环境宜人,是绿色教育的好地方。二000年三月,学校的"环境教育"办学特色被县局确认;我校在承担"十五"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环境教育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和"十一五"课题《农村小学环境教育校本化的开发试验》中,已积累了丰富的、鲜活的经验,师生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为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积淀了丰厚的底蕴……
只有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才能赢得尊严和未来!

2. 我们的实践

2.1 研究环境育人,打造绿色教育。

2.

1.1 纳人计划,健全组织。

我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7ctime.com
校一直把环境教育纳人学校工作计划、教导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教科研计 划之中。建立了环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亲自挂帅,分工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形成一个由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学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网络。它包含了学校各个管理层面,不留管理空隙,全方位、立体式地推进环境教育。
2.

1.2 形成制度,管理到位。

教导处每学期组织一次渗透环境教育的优质课教案的评比,并组织一次渗透环境教育的观摩课评比。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环保局组织环保征文、演讲赛、环保系列讲座、环保书画竞赛等,结合环保节日组织系列活动,由美术教师专职负责布置宣传画廊,组织各相关科目教师建立环保活动小组,制订活动计划并建立活动台帐。教科研组每学期组织一次环境教育的理论探讨,少先队大队部每学期组织一次校级的有关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并组织一次中队主题活动方案评比活动。为了使环境教育不停留在口头上,我们将环境教育纳人教学评估、教研活动之中,作为评价教师、学生的重要依据。

2.2 开辟实施途径,确保教育成效。

2.1 校园环境为先导,美化校园,环境育人。

学校把"建设洁净、文明、规范的校园"作为每年的中心工作之一。学校注意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校园绿化带,校园内专门设有宣传环境保护的橱窗,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珍惜资源,节约用水"、"校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等有关环保的宣传画、大幅标语和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的墙报。大门口深酱色的墙壁上是我校绿色的校徽:绿色的松树、太阳、两只小帆船。她寓意我校同学在绿色环境中,沐浴着阳光,在知识海洋中扬帆遨游……教学楼、宿舍楼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井井有条,教室里除了图书角、艺术角,还有卫生角和植物角,绿意浓郁、鲜花灿烂。操场上芳草如茵,绿花带繁花似锦,枝桠间人工放置的小鸟巢里小鸟鸣啾……在有限的校园空间内,尽可能地营造优美的环境。我们还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欣赏、体验,培养审美情操,并顺应儿童性,带领学生种花、种草,用自已的双手打扮美丽的校园,让他们个性得以发展,人格求得完善,以自己的心灵、行动去关心自然、热爱自然。

2.2 课堂教学为阵地,传授知识,丰富内涵。

①专设课程 系统培养。
为了使学生能受到较为系统的环境教育,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我校在每个年级专门开设每周一节的环境教育课,并配备专门的教材和良好的师资。学期末开展环境教育知识竞赛,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查,以此评价学论文导读:
生和考核教师。
②学科渗透 整体联动。
学期初,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拟定切实可行的"环境教育实施计划",由科任教师对相关学科中适于进行环境教育的课文、章节罗列成表,并由教导处制成学科环境教育综合表,便于学期中对教师备课、授课的督促与检查,构成课堂实施环境教育的网络。
学校以自然、思品、语文、数学、社会科教师为主体,其他科教师共同参与,分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课堂教学。如自然中《怎样保护大自然》、《空气的污染相保护》、《两栖动物》等,语文课中《鸟的天堂》、《只有一个地球》、《黄河是怎样形成的》等。数学课让学生自编应用题(以植树、拾废品、处理废水等)内容为主;社会科中《保护我们的环境》都是渗透环境教育的好教材。为了互相吸取经验、取长补短、激发教师投人环境教育的热情,教导处每学期部要组织环境教育优质课评比,让绿色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工作领域。
③交流研讨 共同提高。
学校定期开展环境教育为专题的教研活动,老师们主动切磋教育技艺,积极创新教育途径,加强交流沟通,形成共识:"特色是品牌,特色是优势";学生环境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生环保行为的习惯养成,学生自身 "绿色"习惯的养成,即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进而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大家称之为绿色教育,及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汇融合。

2.3 实践活动为载体,特色育人,培养技能。 ①校内活动,掌握技能。

我校将地球日、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作为环境教育的契机,对孩子进行环境意识的启蒙,训练孩子的环保技能。自开展"农村小学环境教育校本化的研究"的专题研究以来,红领巾广播站的同学们精心设计每次播出的内容,有关环境保护的许多栏目由于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深受广大同学的欢迎。我们还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进行环境教育;每学期至少出一期环保黑板报和队角,利用队报、宣传橱窗宣传环境变迁和文明发展情况,每个中队都有精彩的主题活动,如《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家》、《争做环保小主人》、《树儿对我笑》、《保护耕地》等等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各个方面。我们注意环境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校内,举行了演讲赛、环保手抄报竞赛、黑板报评比、环保知识抢答赛。校外,鼓励队员"3·12"每人种一棵树,每人养一盆花。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技能。
②校外行动,实践体验。
环境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校不仅组织学生在校园开展各种活动,还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考察学校周围环境状况,走上街头,开展环境保护咨询活动,深人农村进行环保采风,了解当地传统文化中朴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请当地老人介绍环境质量下降的历史,学校还建立了家长联系卡,让学生直接向家长了解1996年来房前、屋后的树木、池塘、耕地面积的数目等情况。学校每学期都邀请家长和校外辅导员来校参加环保联谊活动,学校成立的"啄木鸟小队"、"红领巾环保中队"定期清扫街道、捡拾垃圾、负责检查学校周围、公路两侧的树木生长情况,为树木打药水、刷石灰水、浇树、剪枝……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一系列的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拓宽了环境知识视野、强化了环境意识;培养了环境技能,树立了科学的环境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参与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全方位地扩大了学校环境教育的整体效益。

3. 我们的成果

3.1 形成了可操作的校本课案集。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社区环境状况,形成了一套环境教育课案集,确定了可操作的小学生环保教育目标体系。环境教育各年级目标具体如下:
低年级: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家庭的、学校的、家乡的、祖国的环境保护常识,逐步扩大认识环境的视野,初步了解环境保护常识在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应用。
中年级:培源于:论文{#GetFullDoma论文导读:影响下,许多家庭实现了垃圾分类,纸张、塑料、玻璃、金属制品等分别放置,定期出售,逐渐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和含氟的气雾剂;植树、节水……3.3环境教育提高了师生素质,彰显了"学校环境教育"办学特色。通过调查,参加社会实践,参与课程开发等一系列活动,全校师生的素质不断提高。学生们自己动手办了一张张精彩纷呈的环境
in}
养学生观察环境、认识环境、改善环境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环境的初步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良好的环境价值观。
高年级:对学生进行爱自然、爱人类的教育以及环保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增强环境意识。

3.2 形成了沿小环保守则,构建了环教校本化可操作模式。

在建立健全学校"绿色资料库"的过程中,我们发动了全校师生群策群力,形成了师生共同研制的沿口小学环保守则20条,在日常行为管理中,依据守则说话行事,已成为沿小师生的共同习惯。
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课题组成员的共同研究,我们构建了"校园环境--课堂教学--社会活动"三者立体的、全方位的环保教学模式,使环境教育落到了实处,把环保种子深深地播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环保技能,他们从小懂得了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成了孩子们的自觉行动。
我们在社区环境教育实践和资源开发中也有了很多收获:夏收时节,少先队员走入田头,向农民宣传焚烧麦秸的危害。据调查,本校学生家长在孩子的宣传劝说下,几乎没有焚烧秸秆的了,这几年本地区农民焚烧秸秆的也越来越少。
在孩子的影响下,许多家庭实现了垃圾分类,纸张、塑料、玻璃、金属制品等分别放置,定期出售,逐渐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和含氟的气雾剂;植树、节水……

3.3 环境教育提高了师生素质 ,彰显了"学校环境教育"办学特色。

通过调查,参加社会实践,参与课程开发等一系列活动,全校师生的素质不断提高。学生们自己动手办了一张张精彩纷呈的环境手抄报,写出了一份份生动鲜活的调查报告,环境教育测试成绩优秀;师生参加市以上环境教育方面的竞赛获等级奖20多人次;学校获过组织奖;《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保护共同的家园》等10多篇方案获市一、二等奖;10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环境教育》等国家级刊物上,并在省创建绿色学校会上作经验介绍;九九年十月,学校被市教委、市环保局评为"环境教育先进学校";县电台、电视台、报社多次对我校环境教育的工作作专题报道。自二000年三月,学校的"环境教育"办学特色被县局确认以来,我们又挖掘学校的底蕴,共同开发了沿口小学环境教育校本教材,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环境教育的办学特色,环境教育成了我们的品牌,成了我们的优势。

4. 我们的反思

4.1 在教材实践中的思考和困惑。

我们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这是不可置疑的,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各科教师对环境教育在时间 、精力上分配不够;其次教师自身环境知识的匮乏,在教学实践中难以科学全面地把握环境教育知识体系,准确有效地传递环境知识,这些是我们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障碍。学校如何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加以创新来适应课题研究的需要,还要作进一步的探索。

4.2 在校本开发的实施过程中对专业引领的思考和措施。

专业引领能促进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就常常会处在浅层次徘徊状态,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首先"请进来,走出去"要注重辐射,更要研究通过报告,要解决本校哪些问题,怎么解决?效果如何?如何进行诊断和矫正?开展系统的教研工作。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进行教育交流。再次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专业教研人员的支持,努力与他们取得合作,积极争取利用学校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专业教研人员应走出书斋,深入学校,切实提供有效指导,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最后学校还应注意隐性的专业引领,倡议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加强理论学习,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鼓励教师们发展自己的专长,逐渐成为校园中的专业引领人,为提升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作为农村小学,我校借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春风,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创新了农村小学环境教育校本化的开发试验,在校本课程中强化"绿色教育",初步形成了一条环境教育特色之路,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