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素质教育行为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推进素质教育好途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40 浏览:17482
论文导读:
当前的初中生基本上是“90后”,他们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的认知能力比较强,却不能用这些知识、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落实不到行动上,即所谓的“眼高手低”、“说着容易做着难”。所以,如何将学生认知、观念转变为自觉行动,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此,我谈谈自己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抓住课堂,因势利导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过于溺爱,这使他们在生活上追求时尚,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状况,我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只要教师认真备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发展、生活境遇、人生体验的实际,把课本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饶有兴趣、相互促进的活动性课程,使学生感到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意识到学有所用,学生就会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需求,得到他人的认可。
如在讲授八年级(人教版)“礼貌显魅力”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一堂小品表演《买书》,内容是:“两位同学一前一后去买书,结果先来的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7ctime.com
却在后来的同学之后才买到……”小品表演之后,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两位同学的行为有什么不同?他们的这种行为给售货员什么感受?他们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什么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礼貌是尊重和文明的体现,是否文明礼貌,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好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讲文明、讲礼貌,这样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情境教育,让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具体的小事做起,从而习惯成自然。所以,抓住课堂,因势利导,每一节思想品德课都是一块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的主阵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作社会的够格的成员,作国家的够格公民。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向社会大系统开放,教师要成为社会活动家、学校联络员,自觉地把课堂延伸到社会,以教材中的理论观点为指导,带领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实践活动,通过一定形式的公共生活体验生活,实现思想上的升华和品质上的升华,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并将之固定下来。
如,我在讲授九年级“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人教版)时,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调查汝河历史演变情况、污染原因、污染危害。然后,我将学生带到学校后边的汝河,请学生分组调查。一周后的课堂上,调查汝河历史演变小组的学生说,听岸边的老人讲,汝河过去是清清的流水,鱼儿成群,可现在却是如墨般的浊流。调查汝河污染原因的学生说,河边居民、商店往河中乱倒垃圾,沿岸工厂直接往河中排放废水、废渣,可见有关部门工作不力是造成汝河污染的原因。调查汝河污染危害的学生说,汝河污染危害人民健康,影响本地形象,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然后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一致的结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随即,学生作出两个决定:(1)立即给本地电视台写一封信,让电视台对汝河污染情况进行报道。(2)每个学生从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做起,保护环境。这样,通过取自生活的素材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将生活中、社会中的认知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提高自己的行为素质。

三、做学生良好行为的引路人

言传不如身教,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为此,教师要做到: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价值都对教师形成了冲击。如果我们能在这些冲击中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进取,矢志不渝,将人世间好的价值取向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走好人生之路,这才符合陶行知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将对学生一生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2.重视自身行为的示范作用。老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孔子曰论文导读:,在日常生活里,我注意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废纸、塑料袋,并注意把这些垃圾分类,然后卖给废品收购站……我的身教,无形中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自觉地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总之,只有抓住课堂教学,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在课堂上体验社会,在社会上运用课堂知识,并通过教师的身教和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才能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必须以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给学生做表率,以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鼓励学生,以便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如在讲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教版),就青少年怎样落实环保行动,我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提高环保意识;二是增强法制意识;三是落实环保行动。为了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在日常生活里,我注意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废纸、塑料袋,并注意把这些垃圾分类,然后卖给废品收购站……我的身教,无形中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自觉地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只有抓住课堂教学,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在课堂上体验社会,在社会上运用课堂知识,并通过教师的身教和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才能引导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之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