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性格论《皮格马利翁》中伊莉莎性格变化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92 浏览:12942
论文导读:
摘 要:《皮革马利翁》是英国作家萧伯纳的一部著名戏剧。这部戏剧主要讲述卖花姑娘伊莉莎向语言学家希斯金学习的故事。伊莉莎性格变化是全剧的关键。该剧从伊莉莎自身性格的转变充分体现了萧伯纳一贯主张戏剧创作要为改变社会,让社会朝更公正的目标发展而服务的思想。
关键词:伊莉莎 转变 性格变化
萧伯纳很关心社会问题,他是一位忠诚的无产阶级主义者。因此在《皮革马利翁》中,女主角伊莉莎开始时是一位卖花姑娘,她是一位典型的无产阶级代表人物,在向语言学家希金斯学习语言的标准发音之后,她经历了对自身的困惑和迷失,而由于她自身的性格特征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向,又回到无产阶级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萧伯纳对无产阶级的热爱以及维护。

一、《皮革马利翁》简介

皮革马利翁的原型是希腊神话中的著名雕刻家,他誓言终身不娶,但是最后爱上了自己雕刻的少女并与之结为夫妻。在萧伯纳的《皮革马利翁》中,萧伯纳给读者带来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在萧伯纳的《皮革马利翁》中,希金斯教授和他的“试验品”--伊莉莎并没有喜结良缘。该剧通过卖花女的故事,反应了英国社会底层人民面对身份和社会地位改变时普遍面临的不适和调试问题。在这个剧本中,萧伯纳延用了他一贯的写作手法,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机智幽默的对话语言,而该剧中的女主角伊莉莎的性格转变更是推动该剧发展的关键。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过的悲剧六要素中就把人物性格的特点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萧伯纳的《皮革马利翁》正是由伊莉莎的性格变化作为主线展开发展的。

二、梦想成为淑女

卖花姑娘伊莉莎性格的转变主要是由于她身份的突转,由开始的卖花女到后来的冒牌公爵夫人,以及最后的游园后的模糊身份。伊莉莎出身贫苦,年幼离家,缺乏教养。她终日在外卖花却赚不了多少钱,无意中听到语言学教希金斯教授和他的朋友皮克林上校的谈话,让她下定决心成为一个在卖花女中优雅的淑女,以便可以在花店卖花。由此可以看出伊莉莎性格上的顽强及坚决。伊莉莎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作为贫苦的卖花姑娘伊莉莎主动找到希金斯教授希望去学习语言的标准的发音,希金斯教授由开始的拒绝到后来在与皮克林上校打赌下同意收下伊莉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看出伊莉莎的盲目自信和纯真无邪。
希金斯在待人接物方面很差劲,但他对谁都如此,他脾气暴躁, 生活不拘小节, 但为人正派。伊莉莎原本很有天赋, 她现在置身于一个新环境中, 开始接受语言学习, 仪表训练等,充满喜剧色彩的“公爵夫人”速成训练。而正是由于伊莉莎性格中的倔强使她在学习过程中和希金斯产生矛盾,这也为在后来伊莉莎成为真正的淑女时反抗希金斯埋下了伏笔。但是从伊莉莎的立场看, 她很快适应了温波街的学习环境, 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仪态的训练和语言的学习之中。

三、淑女养成记

经过细心的调教,伊莉莎的衣着,仪态和谈吐判若两人。在第三幕中也达到了。希金斯太太的会客日,伊莉莎优雅而有礼的像希金斯太太和她的朋友问候,她的优雅举止,得体的语言,使得所有人为之倾倒。一天之内,出席了一个花园招待会,一个正式的晚宴,一个晚间招待会,她的言行举止没出丝毫差错,那“出类拔源于:论文写法www.7ctime.com
萃妩媚动人的仪态”,“维多利亚女王似得神气“,不仅让大使夫人赞不绝口,还让人误认为是匈牙利王室公主。 舞会结束了,希金斯开心的忘乎所以,按理说,伊莉莎对如此这般丑小鸭变天鹅般的变化应该感到开心,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她突然意识到这样的快乐对于当时英国的下层阶级的一个一无所有的女孩究竟能快乐多久?舞会结束后,伊莉莎回到了希金斯家里,她情绪低落,感到糟糕之致,她给希金斯拿拖鞋,脸色越来越可怕,“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让自己倒在地板上,大发脾气”。
在希金斯看来,伊莉莎已经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人对她态度都很好,在舞会上又那么成功。伊莉莎的感觉却全然不同,不仅没有让伊莉莎喜悦反而造成了她身份的困惑。正如第三幕中,希金斯太太问她的儿子“以后她怎么办”,“没有上等的收入,有了一些上等人的礼貌和语言习惯,反而她不能自食其力”。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回到原来卖花的时候,然而她也知道无论外表与语言有多么大的变化,她的内心也不会像真正的上流社会的人一样。于是,她想到了逃跑,她想要重新去寻找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论文导读:
生活。

四、蜕变后的成长

伊莉莎的性格又发生了变化,她的境遇开始由顺境转为逆境,这次突转使伊莉莎的命运被抛入未知,甚至还要陷入比当初还要悲惨的境地。她不愿与下等人一起生活,但她又缺少与现在生活环境的技能和财力。 她开始感到生活的迷茫,伊莉莎带着她的问题离开了温波街。这一次的离家出走,使得伊莉莎更能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使她变得更加的成熟,她对自己所在的处境做出了深刻的分析。
在临近剧终时,该剧再一次达到了,伊莉莎回到希金斯的家,与希金斯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论。伊莉莎对希金斯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伊莉莎使希金斯坐立不安,大发脾气。在争论的过程中,伊莉莎向希金斯发出了一连串的追问“我能干什么,你让我变成这个样子,还能干什么?我将来怎么办?”。在争论的最后伊莉莎找到了未来的生活方向,未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五、总结
萧伯纳的《皮革马利翁》通过对伊莉莎性格上的突转,表现了当时女性对婚姻问题的理性和中产阶级的庸俗与势力,全局结构完整,有因有果。我们还可以说,她的奋发自为精神,为那些仍自在于社会底层的无数少女们树立了奋进的榜样。我们有理由相信, 经过训练之后的伊莉莎, 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 她都能主宰自己的生活。萧伯纳相信,人性的改善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关键,而想要人类得到改善主要靠教育。教育的过程就是自我认识的灵慧的复苏过程。
参考文献:
萧伯纳.《皮革马利翁》.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
傅俊.《英国戏剧读本(下)》.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2006.
[3]聂珍钊.《英国文学的学批评》.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邓年刚.论《皮格马利翁》中伊莉莎身份的“惑”与“解”. 外国文学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