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浅谈浅谈回归生活学校德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097 浏览:144411
论文导读:唤我们知道,无论是道德还是德育都是为人类生活所服务的,德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心性,使其在生活中以高品质姿态处理大小事务。学校的德育要以学生认知生活为基础。学生的物质生活世界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行为规范,要先建立对生活的认识在生活中体验各种问题、矛盾与冲突,并尝试如何理性得解决各种问题
道德品质的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话题,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学校在社会上扮演着教书育人的角色,因此,学校不仅要做到教书,更重要的是做到育人。学校德育存在问题回归生活道德品质的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话题,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学校在社会上扮演着教书育人的角色,因此,学校不仅要做到教书,更重要的是做到育人。而大部分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就业率,过于重视文化成绩的提高,往往忽视了道德品质的教育,只强调道德认知的发展,严重脱离了生活实践。现代社会道德观念的缺失已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迫在眉睫。新时代呼吁学校必须发挥其自身优势,注重德育与生活实际生活相关联,倡导学校德育回归生活本真,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及水平。一、学校德育仍存在的问题当代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普遍存在轻视政治思想教育现象,尤其是学生,严重的甚至会对其产生厌烦情绪。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对于道德思想的教育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极少以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情况做引例,而只给学生灌输所谓的“考试重点”的思想,发表个人观点也要严格按照老师所讲的解题构架形式,教学过于死板、教条化,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背离了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直接灌输政治理论思想不能做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只能让学生了解道德的定义、作用等书面理论,而不能深入地消化吸收其中包含的寓意,更不能对学生自身行为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国内外这一教育现状仍存在种种困局,至今未能很好地解决。鉴于政治思想课程的教育现状,有些西方国家提出建议取消德育课程的开设,而大部分东方国家则否定这种决策,认为一定的思想教育还是必要的。因此,西方国家尝试另辟蹊径,开设专门的政治思想教育课程,但仍未能解决学校德育所面临的困境。道德观念来源于人们对生活中的事物、现象潜移默化的总结,但学校所传授的道德知识对于这种生活经验的概况过于抽象,过于符号化,道德品质的教育舍本逐末,远离了形成道德意识的根源:现实生活。大部分学校在进行德育时有意避开生活中丑陋事件,基本上都是以好人好事作为课堂引例,不能让学生很好的认识到真正的生活世界,对现实缺乏理性认识。二、回归生活的学校德育呼唤我们知道,无论是道德还是德育都是为人类生活所服务的,德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心性,使其在生活中以高品质姿态处理大小事务。学校的德育要以学生认知生活为基础。学生的物质生活世界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行为规范,要先建立对生活的认识在生活中体验各种问题、矛盾与冲突,并尝试如何理性得解决各种问题,以身现法,使其体验生活,品尝德性的想法与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也可让学生在所犯错误中反省自身,真正实现道德的自觉与自愿。学校德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认知生命真正的意义与幸福,让学生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真、善、美”,并从“寻找”的过程逐渐转变为“创造”,这才是学校德育的目标。三、回归生活的学校德育之路1.培养真正有道德的人,而非道德的“研究者”传统的有关德育的课程以培养“研究道德的人(理论学家)”,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而只是将道德作为研究对象,道德教育过于理论化,而源自于生活的道德却拥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完全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学会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整理、反思、丰富自己的生活,将课上所学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使学生真正成为“道德的实践者”而非“道德的研究者”。2.把生活逻辑作为道德逻辑学生如何摆脱成为“道德的研究者”,而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注重生活逻辑,放弃道德知识的框架是关键。生活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好的导师,生活当中每个细小的事物都能反映不同的道德理念,而生活的特性就是生活逻辑。学校德育过程遵循生活逻辑就是将生活的劳作性(实践性)、主体间性、完整性以及意义构建性都体现出来,以真实的生活素材作为德育相关课程的内容,紧密联合生活与德育的发展。3.德育要反映学生的整体生活学校德育课程要力求反应学生的整体生活,将学生在社会和学校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育重点,而不仅仅限于学生简单的校园生活当中。当然,很多时候德育课程无法涉及到学生的全摘自:毕业论文摘要{#GetFullDo论文导读:
main}
部生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它可把生活作为主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真实范例,使其在整体生活的基础上学会整理生活、反思生活进而丰富生活。4.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道德品质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自己,而非教师的“授业解惑”。学校要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学习氛围,教师要引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给学生创造主体角色,让学生愿意并积极地表现自己,主动与他人相互进行思想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在展现自己同时深入了解他人的思想观念,并相互借鉴学习,让学生能够对道德进行正确理性的判定、选择、接受以及改造,从被灌输知识的角色转变为能够充分认识、管理、服务、完善自我的主体角色。现代德育的教学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要贴近学生,让学校的德育回归生活实际,并赋予德育更新、更丰富的内容将生活还原到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使其指导并启迪学生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王青原.生活化校园的彰显——回归生活的学校德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7(2):84-87.
梁钊华.以生活为基点的德育解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2):181-184.
[3]吴言.回归生活:学校德育的目标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