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析女权主义视域下《丹尼尔·德龙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825 浏览:96592
论文导读:
摘要乔治·艾略特是19世纪女权主义的重要代表,她的收笔之作《丹尼尔·德龙达》是一部集哲学、宗教和历史等一体的小说,是对女权主义的一大推动。在小说写作中,艾略特通过运用反衬、对比、幻想等多种手法,结合现代主义手法,塑造了男权主义下的女权主义意识觉醒及逐步寻找出路的重要性。
关键词:女权主义丹尼尔·德龙达乔治·艾略特男权主义
:A
一引言
乔治·艾略特(1819-1880)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她被认为是第一位能深入省视人物心理,并具有一种敏锐的直觉、能在文学中深刻剖析人类的渺小与人类的理想主义的英国小说家。其主要作品有《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丹尼尔·德龙达》等。在《丹尼尔·德龙达》中,艾略特将她对社会学、哲学、学、历史学以及心理学等各种知识的领会前所未有地融会在一起,从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哲学思辩观和维多利亚道德观等多角度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艾略特小说的主人公常常是一个年轻的女性,她们都向往超越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在这样的描写中,艾略特表现出对女性主义的同情,但她又非常强调即使向往超越这种限制,女性也应当忠于过去、履行职责。本文将以《丹尼尔·德龙达》为例,分析艾略特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并揭示女权主义意识觉醒以及逐步寻找出路的重要性。
二女权主义的觉醒和困惑
作为19世纪女权主义的重要代表,乔治·艾略特一生曾创作很多作品来表现其女权主义理想,其收笔之作《丹尼尔·德龙达》是一部集哲学、宗教和历史为一体的小说,它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但遗憾的是,《丹尼尔·德龙达》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世纪后期,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身份认同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西方始有学者重新审视小说的犹太情节。但中国国内的研究现状比较滞后,虽然艾略特是英国文学研究者不能绕过的作家,但她最后一部作品的受重视程度却远不能与其成就成正比。
与其他小说作品相同,乔治·艾略特在《丹尼尔·德龙达》中所塑造的环境是男权话语环境,男人是生活中的核心和靠山,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上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范文网www.7ctime.com
,女人始终是以男人为根本的依靠,因此小说在对女主人公的描述上,是一个为了满足其物质追求而嫁给一个富家男性的女性形象。正是这种对物质的追求,使女主人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初衷,通过出嫁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乔治·艾略特正是通过对一个柔弱女性的塑造,来体现其对小说的创造意图,为其后的女性主义的觉醒打下铺垫。
在小说中,艾略特对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的柔弱性塑造是通过多方面实现的:首先,女主人公格温多伦为了摆脱贫困的境遇,嫁给了富有的格兰库特,满足了其物质上的需要;但在婚后,她却不得不忍受丈夫的操控和良心的谴责,精神濒临崩溃,德龙达的倾听成了她惟一的慰藉。表面看来,格温多伦俨然一位离不开男性的女性,但细读之后,一位不屈服、打不败的女英雄跃然纸上。德龙达第一次出场,在赌场中初见女主人公就曾经说过,她是漂亮还是不漂亮的,她的本性是善良的还是因为社会人性的恶主宰了她的天性善良。而作者艾略特在以后对女主人公的塑造和描述中,均是通过大量的赞赏性形容词,来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种对女主人公的感受——女主人公是漂亮的,善良的。正是这种意念的传递,使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男权社会女性尤物的形象。漂亮的女人天生是男权社会的观赏物,正是这个标准的确立,使艾略特对女主人公的刻画脱不去其“男性社会顺从物”的印记。但也正是作者的这个定位误导了女主人公,使格温多伦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认为是自己的美貌征服了社会男人,而主人公的美貌让她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来获取婚后的主动权。
作为女权主义的代表,乔治·艾略特当然不会让自己笔下刻画的女主人公是一个长期受男权思想控制和约束的女性形象,从一定程度上讲,作者艾略对女主人公格温多伦的思想刻画,多多少少反映了她自己思想的变化;作者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小说,实现了小说女主人公与自我的合一,因为在小说女主人公性格的刻画中,终有一天女主人公会因为男权思想长久压迫而进行反思。因此,乔治·艾略特在《丹尼尔·德龙达》的创造中,构思了很多女主人公对男权主义社会的困惑和反抗,首先是女主人公的社会困惑:在追求物质生活时,依靠男性改变自我命运的女主人公格温多伦很快发现,结婚以后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更不是凭借自我的美貌能占据主动控制权的,面对丈夫的冷漠和背叛,女主人公格温多伦开始意识到自己所真正处于的地位,她不得不在处理与丈夫、情人的关系上,处理丈夫私生子的继承权等问题上,加入自己善良本性的内心谴责,也是在这时,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开始逐步觉醒。正是这种潜在的女性意识反而更加折磨着女主人公的精神,她开始意识到男权社会的压抑,甚至自己的精神出现了分化,她盼望自己的丈夫早点死去,这种心理让格温多伦的精神不断崩溃,她的善良意识和女性权利觉醒意识之间相互矛盾,在这种受压抑的社会逼迫中,她的精神更加低迷,就像有万条毒蛇啃噬她的心灵。然而,当自己的丈夫终于死去,女主人公格温多伦的思想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是更加消沉,精神分裂使她总是感觉另一个自我在控制她的思想,她的人格分裂成为男权社会的产物。幸运的是,德龙达是她的倾听者,并对她进行了无私的帮助,在极其分裂的思想和人格分裂的思想压抑生活中,德龙达默默地对她进行照顾,他帮助格温多伦寻找自我,使她从孤独、迷茫和恐怖中转化归来。然而,依旧没有改变的是,女主人公格温多伦长久伴随的孤独和消沉,而这也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长久压抑所造成的深刻影响。
三男权主义下的女性心理写照
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塑造男权社会环境对女性心理的压迫,揭露男权主义对社会的影响,是小说经常用到的一种手法。在男权社会背景下,小说写作始终受到社会男权至上的影响,在这样的一个男权社会,女性作家的地位又是如何的呢?直到19世纪,女性作家才第一次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男权中心主义依然根深蒂固。论文导读:位问题逐渐成为舆论讨论的对象。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展开,劳动中对于性别的限制开始逐渐模糊。妇女开始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女主人公格温多伦的女性权利觉醒后,虽然伴随着焦急、恐慌和孤独,但是更多的是心情的豁达。在长期的父权压抑中,几乎快要崩溃的女主人公在新的环境中重生,虽然在屈辱和恶劣的抗争环境中生存,仇恨和
为了避免父权制文学传统对妇女文学的偏见、压制和漠视,当时的女作家普遍采用男性化的笔名。乔治·艾略特在《丹尼尔·德龙达》的创造中对当时的男权主义的突破,正是经常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来刻画这一社会背景。作为女性作家,乔治·艾略特对女主人公格温多伦和男主人公德龙达都进行了详尽的心理分析,通过他们愿望,他们的现实主观意识,以及现实情绪、幻想和梦境进行表达和剖析,深刻描述了男权主义下的女性心理写照。在小说的开篇中,生活在男权主义社会下的女主人公格温多伦一开始是一个具有个人独立意识的女性,她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雷克斯质问她不会不结婚吧,她回答是我没有那么说,但是自己绝不会像婚后那些人一样,这里所谓的那些人,就是对男权主义顺从的人。作为一名女性,格温多伦还特别喜欢骑马,而这都是对其女权主义思想心理的刻画,但是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选择上,格温多伦又不得不屈从于嫁给有钱的男人,从而依靠男权获取物质自由。对结婚时女主人公心理,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了刻画,如在善良心理的自责中,格温多伦自我安慰结婚是为了家人能摆脱贫苦。
作者在塑造格温多伦时,也经常提及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格温多伦经常感觉到自我恐惧,她在生活过程中,总是找不到自我的定位,感觉生活没有了意义。结婚以后,生活完全超过了格温多伦的想象力,她甚至开始希望自己的丈夫赶紧死掉,并在这种念想中深深自责,强大的心理负担让格温多伦开始精神分裂,她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梦境和幻觉。小说中精神和物质的矛盾正是通过对女主人公格温多伦心理的描绘体现出来的。众所周知,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精神与物质的矛盾问题,在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的精神世界占据主导地位,外部物质世界所占的分量则十分有限。对精神世界的描述离不开心理探索。在《丹尼尔·德龙达》里,虽然占主要地位的仍是对物质世界的传统描写,但心理探索和精神分析的分量却相当大。
四女权主义觉醒后的出路
维多利亚时代提出的“妇女问题”关注的是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不平等。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得提高妇女的地位问题逐渐成为舆论讨论的对象。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展开,劳动中对于性别的限制开始逐渐模糊。妇女开始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女主人公格温多伦的女性权利觉醒后,虽然伴随着焦急、恐慌和孤独,但是更多的是心情的豁达。在长期的父权压抑中,几乎快要崩溃的女主人公在新的环境中重生,虽然在屈辱和恶劣的抗争环境中生存,仇恨和恐怖并没有把女主人公丢入男权主义的深渊,在德龙达的帮助下,女主人公格温多伦的精神也得到了回归。尽管作者乔治·艾略特描述女主人公格温多伦女性权利觉醒后,又迷失到重新找回自我的过程与德龙达帮助密不可分,但是在更大程度上,这还是来自主人公格温多伦女性意识的自我调整。这在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文中很早就打下了铺垫,如在文中,当格温多伦的丈夫通过别人向她传递遗产划分决议时,由于格温多伦没有子嗣,因此丈夫的遗产最终由情人和情人的儿子继承,本来格温多伦的丈夫认为听到这个该消息以后,妻子格温多伦应该是暴跳如雷、歇斯底里,但是令他意外和感到吃惊的是,对于这个消息,格温多伦却只是付之一笑,之后就开始准备穿好骑马服与其进行散步。可见,女主人公格温多伦女性权利的觉醒看似依靠别人,其实更多的却是依靠自己。这时,她的自我女性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并逐步开始调整。
女性权利觉醒后终究需要一个回归,而女性权利的回归是怎么样的呢?乔治·艾略特在《丹尼尔·德龙达》中也对女性权利的回归进行了描写,女主人公格温多伦得到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而女性依靠自我才能独立生活的观点得到巩固,德龙达对女主人公的帮助和说教,并没有彻底改变女主人公的心境,但是也起到了相关的作用。正是在德龙达的说教下,女主人公格温多伦没有离开她的丈夫。乔治·艾略特构建的女权主义觉醒后的出路不是闭合式的,这改变了传统的小说构思形式,也说明了身为女性的艾略特已经意识到闭合式结论的缺陷。因此,小说《丹尼尔·德龙达》的开放式结尾最终确立为德龙达带着自己新婚的妻子去东方从事团结犹太人、肩负复国的渺茫事业,而格温多伦在女性意识觉醒后,还在自我的困惑中挣扎,她的出路在哪里,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在构成现代主义小说的写作手法的同时,也对女权主义思想最终的发展归向提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参考文献:
刘安平、魏晓红:《浅谈乔治·艾略特的内心世界》,《作家》(下半月),2010年第1期。
黄如敏:《解读〈丹尼尔·德龙达〉的实验性》,《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 宁双:《论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与超验诉求》,《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8期。
[4] 张金凤:《〈丹尼尔·德龙达〉中的“他者”形象与身份认同》,《外国文学》,2011年第4期。
[5] 李宁、姬生雷:《谈女权主义视域下的〈丹尼尔·德龙达〉》,《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6期。
[6] 金琼兰:《乔治·艾略特矛盾的女性主义观及其背景渊源》,《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7] 张金凤:《从〈丹尼尔·德龙达〉看乔治·艾略特的现代性》,《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6期。
[8] 沈泓:《论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9] 马建军:《超越时代的种族意识——论〈丹尼尔·德龙达〉中的犹太关怀》,《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0] 翟永丽:《在自由与束缚之间——解读乔治·艾略特主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黑河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作者简介:杜亚莉,女,1971—,山东枣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文学评论,工作单位:枣庄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