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副刊翻译史视野中报纸副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91 浏览:10925
论文导读:性和社会能动属性,也给翻译活动带来了控制与促进意义。本论文从《自由谈》1933年2月中旬出版的“萧伯纳专号”为例,结合当时萧伯纳上海之行这场文化事件,考察了译作最初的生成与传播境遇。副刊版面开放的文本边界,形成了丰富的对话景观,使译作的阅读与阐发,受到话语空间的影响。本论文通过《自由谈》的译介活动,研究了报纸副
摘要:作为公认的近代中国“第一大报”,《申报》历史之悠久,几与中国近代史同沉浮,其副刊《自由谈》亦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文艺阵地,并始终延续着译介外国文学的传统。然而,较之于书局出版的单行本译著,或是社团文艺杂志登载的翻译作品,从报纸副刊为载体的译介行为极为背后的文化图景,在中国翻译史探讨中鲜有关注,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本论文立足文本与史料,综合借鉴翻译学文化探讨和社会学的概念工具,采取描述性翻译探讨的方式,对1932至1935年改革时期《自由谈》的文学译介活动进行全面梳理,展开中国翻译史的个案探讨。本论文从翻译思想争鸣和新文学建构为参照,从大众媒介的载体特点为视角,《自由谈》译介活动的文化内涵与诗学特点,探寻影响中外文学演进和交融的文化线索,以而对这份在中国文学史和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报纸副刊,做出翻译史作用的总结。随着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革新,《自由谈》完成了以旧文学传统向新文学阵营的转型,其译者构成(主体)、译介文本(内容)、翻译对策(模式)、译作影响(意义)呈现出历史性变化。在主体方面,翻译活动成为社会化的公众参与,呈现兼容并包的局面。在内容和意义方面,秉持“不违时代潮流与大众化”的编辑主张,译作题材走出了趣味至上的故事本位,凸显前进意识,与社会现实和大众生活密切关联。在模式上,倡导从“忠实”与“晓畅”为追求的翻译对策,与副刊上围绕翻译不足展开的学术论争形成呼应,前者反映了对译者翻译态度的反思,后者则与“大众语”讨论乃至大众文艺运动有着因果联系。讨论翻译活动中的媒介因素,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报纸副刊作为大众媒介,其物质载体属性和社会能动属性,也给翻译活动带来了控制与促进意义。本论文从《自由谈》1933年2月中旬出版的“萧伯纳专号”为例,结合当时萧伯纳上海之行这场文化事件,考察了译作最初的生成与传播境遇。副刊版面开放的文本边界,形成了丰富的对话景观,使译作的阅读与阐发,受到话语空间的影响。本论文通过《自由谈》的译介活动,研究了报纸副刊与翻译文学的联系。本论文认为,翻译史探讨应对传播媒介给予更多关注,展开媒介史料的个案探讨。关键词:《申报·自由谈》论文翻译史论文报纸副刊论文译介论文媒介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可从关系人员哦。致谢5-6
摘要6-7
Abstract7-9
绪论9-17
第一节 探讨缘起与文献研究9-12
第二节 论述框架与探讨不足12-15
第三节 探讨思路与探讨作用15-17
第一章 以消闲到进步:《自由谈》的历史转型17-28
第一节 译介传统:从消闲为主调17-20
第二节 副刊改革:进步思想登场20-24
第三节 译者群体:团结社会力量24-28
第二章 走向普罗大众:《自由谈》的译介实践28-49
第一节 总体概况:翻译文本群的基本构成28-34
第二节 译作题材:“不违时代潮流与大众化”34-41
第三节 翻译对策:追求“忠实”与“晓畅”41-49
第三章 媒介中的翻译:特刊之“萧伯纳专号”49-60
第一节 译介动因:舆论环境下的媒介角色49-52
第二节 翻译形态:译作与副刊版面的共生52-57
第三节 公众言说:翻译与媒介话语的共场57-60
结论60-64
第一节 《自由谈》与域外文学传播60-62
第二节 中国翻译史中的媒介书写62-64
参考文献64-70
附录一:《自由谈》(19321935)文学翻译作品辑目70-75
附录二:《自由谈》(19321935)翻译论述文章辑目75-78
附录三:《自由谈》(19321935)译作单行本与选集收录辑目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