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合作学习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深思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506 浏览:47952
论文导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这一理念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接受,并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加以体现、运用。然而,在组织、运用过程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现象作出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意见,力求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达到优化、均衡、互补、高效。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1006-3315(2013)06-006-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他们的合作意识有所加强,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谈几点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几点现象及原因

1.学生合作不主动,出现“冷场”现象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出现冷场现象。小组内的成员各行其事,对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当作耳旁风,不商量,也不讨论。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1)可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常用小组讨论这种学习形式,导致学生不知所云,只顾单兵作战;
(2)可能是学生对教师所提讨论问题不理解,不知从何下手,故而不予理睬;
(3)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之前,缺乏必要的沟通,师生课堂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抵触情绪。

2.学习参与度不够,出现“高地”现象

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常会发现一部分学生非常兴奋,表现极为活跃;而另一部分学生非常冷淡,不说不议,不读不画,好像讨论与他(她)没有丝毫关系。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没能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在课文学习时,有的学生基础差,在讨论前,他们可能还没扫清阅读障碍,文章结构层次可能还没理清。而语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可能已经涉及到作者的情感,重点语句的含义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讨论同一高度的问题,必然在凸显一部分人同时剥夺另一部分人的话语权。

3.学生合作不充分,出现“走过场”现象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往往是刚开始时热热闹闹,几分钟后,气氛便趋于平静。或者是,教师在学生刚讨论几分钟后,便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结果是,学生站起来要么文不搭题,要么浅尝辄止,要么借助参考资料,照本宣科。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
(1)教师没能考虑学生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时间不能保障。
(2)教师本身把讨论当作一种展示教学理念的形式,不注重真正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

4.成员分工不到位,出现“杂乱”现象

在课堂教学讨论中,我们常发现,在教师安排讨论后,看起来每个学生都在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似乎所要讨论的问题立马就能得到解决。然而,在组织交流时,发现学生所讨论的有偏离主题的,有只局限在某一点上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7ctime.com
的。结果,全班交流下来,所要讨论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地解决。
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在组织讨论前,没能把所要讨论的问题进行细化,或者说没能引导学生确定讨论思路。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会只依据自己的理解来讨论,缺乏透过语言文字来品析文句、品悟思想情感、体察表达方法的意识。

二、课堂教学中,促进合作小组学习的几点思考

1.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力求达到最优化

不同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都存在着差异;加之,男女学生存在着性别的差异。这种种差异,决定着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合理分组。
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内成员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优带差,以优促差”。这种讨论、对话是学生间的交流,有效地消除了师生间的交流心理障碍。在这样的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
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在不同小组间进行指点、引导,询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进度,论文导读:
鼓励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这种优化组合,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2.适时调整组间成员,力求达到均衡化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就会出现不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的测试情况,及时调整组间成员,让不同学生接触更多的同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发展,也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比如,有的学生善于朗读且朗读水平较高,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过了一段时间后,让他(她)参与另一小组合作,让他(她)与其他同学合作,带动其他同学朗读水平的提高。
在组间成员调整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做个有心人。在仔细观察学生不同阶段的变化,且在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上,要有整体规划,力求使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3.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力求实现互补性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可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设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其他成员根据合作内容都要有分工。讨论时,大家可以各自汇报自己的所学所得。同时,还可以实行组长轮换制,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实现角色转换与定位,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要有充足的讨论时间,力求实现高效讨论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是要以时间作保障的。在读、写、议、思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时间来完成,需要时间来交流汇报,需要时间来调整自己的思维。只有学生在充分地读、写、议、思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而达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