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高职生积极择业心理调适实践探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18 浏览:12290
论文导读:
【摘 要】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分析高职生择业过程中的心态及其对择业积极行为的影响,对高职生择业心理调适策略进行实践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职生择业
心理调适 策略
0450-9889(2012)07C-
0173-02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状况日益凸显,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积极认知,从而导致消极情绪体验多于积极情绪体验。如何帮助大学毕业生以积极认知的健康心理面对择业,对他们的择业成功至关重要。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高职毕业生择业心理调适的策略。

一、积极心理学主要观点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与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消极和病态心理不同,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看待正常人性,关注人类美德和力量等积极方面,研究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过程、积极的人格特征以及创造力和人才培养等,成为心理学的一种思潮。它是对“消极心理学”的深刻反思与超越。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就是提倡积极人性论,通过对积极心理的研究,来指导帮助激发个体自身所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体自身的潜力,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获得成功和幸福,更加自由快乐地生活。

二、高职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消极心理

(一)依赖心理。依赖心理在求职择业中具体表现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而是人云亦云;另一种是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而是寄希望于学校的安排和家长的奔波,这样的依赖心理,使自己丧失了把握机会、创造机会的主动性,使自己在求职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自卑与自负心理。有的学生经过大学三年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竞争时顾虑重重,焦虑和恐惧心理并存,害怕遭到拒绝。由于不自信,对自己形成了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而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和激烈的竞争不能应付自如,最终导致错失机会。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择业中具备很多优势: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干部政治条件好,专业需求旺,家庭条件好,求职门路广,由此无形之中产生了自负高傲的浮躁心理。择业期望值高,既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又对职业、薪金、工作地点、发展前途等过多挑剔,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三)挫折心理。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大学生择业过程受挫是正常的事情。但由于大学生人生经历少,加之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求职一旦受挫,往往产生挫折心理,感到悲观失望、焦虑急躁而产生抱怨、消极等情绪,甚至有轻生念头。

三、积极择业心理调适的策略

消极心理一旦形成,就会形成具有消极特性的应对系统,消极特性的应对系统又会使学生在今后采取更多的消极行为。而消极应对方式的背后存在一个与之相应的消极的认知、消极的情感支持系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积极认知策略指导高职生择业心理调适。
(一)合理定位,自我快乐。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为自己设定一定的目标,目标的实现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满足和快乐。大学生能否顺利满意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设定是否合理。积极心理学指出,合理目标具有激励和调节个体行为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具体的、明确的而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成功经验,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而积极情绪能激发个体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取向,反映个体就业的满意度、幸福感,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应善于给自己设定合理目标。目标过高容易导致挫败感而降低择业的积极情绪体验、摘自:7彩论文网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竞争性和自我效能感;目标过低则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也不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同时容易产生频繁跳槽,不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合理目标的制定必须既符合个人的特点,又符合社会需要。
(二)重新认识自我,自信增加。人是在被关注、被尊重以及被欣赏的过程中走向自信和成功的。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鼓励和肯定,由于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受到的挫折多于成功,很多人对自己不自信,加之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是“谦虚谨慎”,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倾向于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并学习之,倾向于将自己的不足之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另外,西方个人主义取向下的文化和价值观和我国集体主义取向下的文化和价值观有明显差异。西方个人主义取向下,人们都对自己的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他们往往比较自信;我国集体主义取向下,人们习惯强调做人要低调,将自己的长处看到比较淡,甚至忽略,长期以往,人们的自信心受到了影响,甚至有时给自己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缺点,而我们很多时候都习惯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而忽略了自己的长处。在就业指导教学中,面对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时不容乐观心理状态,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优点轰炸法”,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优点,也充分认识到他人的长处,从而培养出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笔者通过“优点轰炸法”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自己,当学生看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后,就会知道原来自己也有很多优点,而且还是以前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在接受别人优点“轰炸”的同时,学生具体地看到了自己在别人眼中优秀的一面,并且体会到被别人欣赏和欣赏别人的快乐,很多学生因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开始关注和欣赏自己的优点,从而建立起更充足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择业。(三)加强挫折教育,学习乐观自信。面对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部分学生论文导读:
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如何以正向、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这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让学生认识经历挫折的必要性,唤回学生失落的自信。
第一,开展挫折教育,形成正确挫折观。心理学认为,一个人遭受挫折的经验对挫折的承受力有很大影响。一个从小受过逆境磨炼的人,成年以后能更有效地适应环境,对紧张状态的反应有较大的灵活性,遭受挫折刺激而造成的伤害也比较小。当前许多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对他们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些孩子都是在以我为中心的顺境下长大的,很少有对待挫折的经验,一旦遭受挫折和打击,往往会产生消极心理,或是惊慌失措,或是任意而为,其承受力很差。因此,可以古人、名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从不低头、气馁,而是善于化压力为动力,从逆境中奋起的事例激发学生去深思、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遭遇挫折是人人都要经历的,对挫折的认知和遇到挫折后的理智处理方法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设置适度的挫折情景让学生去应对,使挫折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以调动其肌体的积极因素。

二、培养学生快乐的心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网站大全www.7ctime.com

态。自信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对激发人的意志力、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因素和人取得成功有很大的影响。缺乏自信会加大心理压力,悲观失望会影响择业成功。唤回学生自信,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首先,老师要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趣点,达到师生心心相知。教师可通过“夸张”奖励把期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成绩,在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的同时把教师期望逐渐转变为自我期望。学生有了自我期望,就可能会付诸努力,这时教师给学生一个平台来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实现期望的实践、锻炼、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公平地参与班级活动,并充分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其次,教师要运用期待效应对学生抱有积极的、真诚的期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再次,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有效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悦纳自己。一位印度哲人说过:“玫瑰开得如此娇艳,是因为她们没有尝试变成莲花,莲花开得如此美丽,是因为她们没有想变成其他的花儿。大自然如此美丽,是因为没有一件创造物企图与其他的比较,或是尝试成为别的东西,一切都是它们本来的样子。”最后,积极归因策略。积极心理学之父Seligman指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取决于其解释问题与挫折所采用的归因方式。积极择业的毕业生倾向于将择业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等内部可控因素;而择业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毕业生常常把择业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不可控因素。所以,平时要经常对学生开展归因训练,在挫折失败面前,多引导学生作内部的、可控的、不稳定因素的归因,避免将失败经验归因为自己能力的缺陷,要乐观地坚信自身存在某种优秀的品质去克服职场中遇到的困难。
(四)营造积极环境。个体的发展,既受个体个人特征的影响,也离不开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因此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心态,应为其创造积极的环境。积极环境是指影响个体积极品质形成及其潜能发挥的学校、家庭、大众媒体等环境因素。积极乐观的心态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人在经历过挫折后先有悲观的情绪后才悟出来的一种心态。乐观的心态更是一种素质、一种智慧,它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高职生同样拥有家长无微不至的关心,拥有老师润物无声的关爱,拥有社会博大的关怀,应使学生认识到: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很多事情不是单凭靠努力就能解决的,它还需要缘分和机遇,过分的执著等于顽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学会放弃,生活就会有阳光。
【参考文献】
[1]刘会亮,聂资鲁.高校突发事件预防法律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
[2]旷永青.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林春晴.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8)
[4]冯林.积极心理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绮玲(1963- ),女,广西陆川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职业指导。
(责编 吴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