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现实主义红色年代经典图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69 浏览:17836
论文导读:
摘要:新中国初期的30年是一个充满革命的年代。在全国人民政治热情高涨、国家建设事业欣欣向荣的总体环境下,文化艺术领域也呈现出前所未见的新局面。在这样洋溢的红色年代,在这片生机勃发的广袤热土中,产生了一大批堪称经典的主题性美术作品。这一时期,众多画家听以党的召唤,认真学习苏联经验,以真诚的心态和强烈的热情歌颂祖国,歌颂工农兵英雄人物,歌颂社会主义新事物,在艺术上奉行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两结合”的创作策略,创造出大量既具丰富思想内容又富于形式美感特点的作品。这些作品不论油画、国画、版画、雕塑抑或其它美术门类,一般具有较强的政治内容和鲜明的时代气息。艺术创作紧密为政治服务,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新中国之初的30年是我国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丰收期,一大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的图像。这个阶段,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闪现出耀眼的光芒。一批批作品的推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革命历史题材美术的创作组织、征集、、保护、探讨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因配合政治运动或筹办重大意识形态性展览等活动,曾于1951年、1958年、1965年、1970年四次组织大规模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由此产生和保存了一大批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独具特点的重要篇章。本论文以国家博物馆所藏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为探讨基础,侧重于探讨国家体制在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的策划、组织、引导,在作品传播、典藏等方面的作用,尤其较为细致地梳理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的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行文通过深入挖掘部分国家博物馆馆藏档案,披露了创作历程中若干鲜为人知的往事。这些未曾公开的档案文献的首次披露,为深入探讨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资料依据,有助于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由于文献真实具体地展示了一些内情和细节,使得本论文对于组织创作活动的历史面目有可能作出更为清晰地呈现。本论文第一部分梳理了新中国美术进展的历史脉络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历史沿革。这是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背景,可以以中寻觅新中国美术进展主体与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关联性。以现实主义的转变及建国之初30年纷杂的美术现象中,可找到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现实诉求与新中国美术进展主体脉络相适应的依据。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正是孕育于国家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土壤中,这几次创作也与国家博物馆的功能需要和历史进展进程相对应。第二部分对新中国成立之初围绕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展开的多方面探讨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的四次大规模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进行了尽可能具体、细致的梳理。文章将美术创作中有关历史背景、组织引导、展览安排、创作方式、创作历程、作品产生和修改等多方面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浅析,并依据若干未公开的相关馆藏档案文献,得以修正了一些不准确的说法。第三部分以极具社会影响的经典作品为例,讨论新中国美术创作在这一时段的相关不足。以新中国美术进展的立体背景为依托,结合国家博物馆及相关艺术机构的同类经典美术作品,沿新中国美术进展的主体脉络,浅析红色经典作品中最具时代特点和中国特点的题材、内容及艺术语言等。第四部分通过对创作活动的梳理,进而延伸至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方式进行总体归纳。通过追溯主导创作的思想宗旨、功能目标,浅析创作活动的观念原则、题材选择、创作策略、作品特点等多方面内容,探讨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精神指向和价值作用等。结语部分对国家博物馆体制在历次组织创作、展览出版、探讨方面的作用略作总结,并引出相关联的话题。进一步探讨国家意识形态目标、国家文化体制之于催生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方式、构建新中国美术传统、推进当代中国美术进展所起的历史作用。通过对博物馆等国家文化机构的意识形态功能、工作架构和社会影响力等的考察,可进一步深思国家体制对美术进展的主导作用等不足。关键词:革命历史题材论文国家博物馆论文现实主义论文美术创作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论文导读:
中文摘要5-7
Abstract7-10
目录10-12
引言12-13
第一章 新时代,新美术——新中国美术与国家博物馆13-28
第一节 新中国美术的历史行程13-19

一、新中国美术与现实主义13-15

二、新中国美术进展的几个阶段15-19

第二节 国家博物馆之历史沿革19-28

一、风雨中走来——以筹备到两馆正式建立19-21

二 曲折中壮大——两馆合

一、并立与新馆组建21-28

第二章 新创作,新成果——革命历史题材美术的几次重大创作活动28-106
第一节 为筹备中的革命博物馆而组织创作29-31
第二节 第一次主题性创作活动——以庆祝建党30年为缘起31-41

一、“七一”展览的筹划31-32

二、美术作品的征集32-37

三、后续的创作活动37-41

第三节 第二次主题性创作活动——新馆的筹备与建立41-65

一、创作背景——新馆筹建42

二、创作活动的实施42-62

三、展览的开放和美术展品鉴别定级62-65

第四节 第三次主题性创作活动——60年代中后期的陈列修改65-93

一、新的历史语境和新的筹划65-70

二、创作人员的选择与调整70

三、日程安排和创作进展70-83

四、著作学习83-90

五、几次座谈与讨论90-93

第五节 第四次主题创作——“党史陈列”的修改93-99

一、“党史陈列”的筹备与新的功能诉求93-95

二、展陈布置及修改95-97

三、作品推出与后续反响97-99

第六节 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延续99-106

一、“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全国美展99-101

二、为中国革命纪念馆创作的美术作品101-102

三、中国革命博物馆建馆35周年美术家座谈会102-104

四、“中国革命史陈列”的调整和修改104-106

第三章 新经典,新篇章——革命历史题材美术的经典价值和示范作用106-151
第一节 油画钜制——《开国大典》111-121

一、筹措及创作111-114

二、绘画语言114-116

三、几度修改116-120

四、多次参展120-121

第二节 “安源工人运动”题材的主角转换121-134

一、“红海洋”中的《去安源》121-129

二、《刘少奇和安源矿工》和《和安源矿工》的创作129-134

第三节 经典作品和创造经典的人134-151

一、罗工柳的几件作品134-143

二、《血衣》与王式廓143-151

第四章 新方式,新经验——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特点151-185
第一节 功能诉求与“两结合”的创作方式151-160
第二节 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特点160-163
第三节 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基本要素163-176

一、创作核心163-165

二、创作主体165-167

三、创作策略167-169

四、价值取向169-170

五、以生活到创作170-176

第四节 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其它实践176-185
结语185-192
附192-195
参考文献195-197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197-198
致谢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