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465 浏览:57974
论文导读:
摘要:语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具体来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其次要珍视教材,感悟文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再次鼓励课外阅读、体验生活,召唤人文内蕴。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相互统一。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责任和义务。什么是人文素养呢?人文素养就是指能力、知识以及情感等很多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外化为人的气质、修养和人格。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新课标中对人文性的理解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教育就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方式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首先,“自主”指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表现为我要学,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一种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学习才能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如果一个人要做自己的主人,这个人一定要具体有健全的人格,必须懂得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具有良好的创造能力。“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在行动上相互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尊重别人的思想和文化,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还要学会赞赏别人,具有想和别人合作的意识。这个意识就体现了人文素养中的个人对他人以及对于社会的态度。“探究”是指一个人对未知领域的强烈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创新意识非常重要的条件。探究的意识体现的是个人对于自然以及科学、正确的态度。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感染和熏陶。学生平时要积极地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珍视教材,感悟文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编语文教材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注重人文性。语文课本中的好文章,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把课文中的人文精神充分发现并挖掘出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这样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人文意识,养成了良好的人文习惯。简卡尔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高尔基也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大量而有台阶性的诵读训练,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在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反复品味,激活情感体验,体悟课文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提到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要在反复品味中才能真正得到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美文佳作的精彩段落、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从中领悟语文的人文内涵。只有学生自己对人文性有了认识,才能受到启发,才能被人文精神所感染,从而领悟课文中的人文内涵。教师还应让学生多读、熟读,在联系延伸中培养人文素养。

三、鼓励课外阅读、体验生活,召唤人文内蕴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在课堂,拓展、延伸、充实在课外。而在课堂上,学生受到文学作品的熏陶,毕竟是有限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教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的格式www.7ctime.com
师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布置人文性的作业,引导、组织学生去阅读,感受中外优秀作品,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阅读的题材是多样化的,只要是对学生学习有益的,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都可以适当去阅读,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等。此外,教师还应延伸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不单单只局限于教科书、教师以及校园。它是与整个社会、家庭息息相关的。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其中,如夏令营、语文竞赛、访问以及参观古文遗址等。这样学生能从中发现自我,珍惜自我,使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找到自尊和自信,真正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总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因此,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人文因素贯彻到语文教学中去,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能使学生成为社会的骨干,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