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重塑我国法律信仰缺失及重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655 浏览:107120
论文导读:归属感和心灵的安宁与满足,最终人们将所坚持的这种虔诚的态度或信念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法律信仰是信仰的一种,法律信仰是人的信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对法律在整个社会的有效运行中所产生的信赖,是对法治的信任,是对法治状态下的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理性和秩序的行为的心理认同和自愿遵从。法律信仰是“社
摘要:在我国未普遍形成法律信仰的状况下,法治建设遇到了阻碍,因而必须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基于这种认识,先从“法律信仰”的概念入手,结合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与原因,尝试性提出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工具主义的清除、建构法律形式价值理念、加强普法教育等重塑我国法律信仰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信仰;法律信仰;法治;现状;对策

一、法律信仰的概述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一同发展起来的精神现象。《汉语大词典》对信仰的解释比较全面:“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实质即说,信仰是主体基于社会生活的经验和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对社会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目的的一种主观把握方式,由于对信仰对象的极度信任、依赖、尊敬,从而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心灵的安宁与满足,最终人们将所坚持的这种虔诚的态度或信念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法律信仰是信仰的一种,法律信仰是人的信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对法律在整个社会的有效运行中所产生的信赖,是对法治的信任,是对法治状态下的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理性和秩序的行为的心理认同和自愿遵从。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法的现象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是人们对法的理性和的升华,是主体关于法的主观心理状况的上乘境界。”法律信仰是现代法治精神的内核,是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基础。

二、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

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表现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为公众对法律的不了解和陌生。国民素质普遍偏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状况下如何谈知法、懂法、用法。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律体系在逐渐完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关法律予以规制,法律以惊人的速度出现,但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却是止步不前,甚至是倒退。
其次表现为权力在法律外运行的现象时常发生。“我爸是李刚”一案恰恰说明了在形式上,法律是至高无上的,然而实际政治运作中却常常是权大于法,立法成为利益争夺的工具,因事立法,因人立法。有法不依、违法执法、违法司法都使法律丧失权威,无法使公众对法律培养出敬畏之情。

三、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成因

(一)从历史角度分析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成因

从经济方面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抑制了法律的发育及公民法治观念的生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是现代法治的催化剂,长期封闭的自然经济也就无法产生法律信仰。

(二)从现实角度分析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成因

第一,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和法律制度本身有瑕疵。工具是可以替代的,政策、命令甚至领导者的意志都可与法律发挥同等甚至更大的作用,纵观法律系统,其不尽人意之处依然存在,这样就强化了人治的理论基础,从而无法产生对法律的信仰。
第二,司法腐败摧毁了法律的权威性、至上性和神圣性,使民众丧失对法律的信仰。正如培根所说,“一次错误的判决比多次的实例为害更大,因为这些错误的实例不过弄脏了水流,而错误的判决则把水源败坏了”。[3]
第三,法学教育与宣传的不足。普法过于偏重对法律条文的宣传和考核,而缺乏对法律价值实质的宣传。重点不突出和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各地普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

四、我国法律信仰重塑对策

(一)培育利于法治发展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对于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状况的改善,法治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法律意识,尤其是权利意识,与法律信仰之间存在一种互助共生的关系,法律意识的增强将促进人们对法的价值与功能的认同,有利于人们法律信仰的生成,而法律信仰的生成则助于推进法治国家的发展。

(二)清除法律工具主义影响,植入法的实体价值理念

法律工具主义所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重“人治”,轻“法治”;重义务,轻权利。法律工具论无形中弱化了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使法律单纯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三)完善立法,建构法律形式价值理性

良法的制定过程中不仅仅是满足公众对法律实体价值的追求,还必须具有形式价值,因为法律的实体价值是要通过法律的形式价值来实现的。法律要有公开性,不能隐秘难知;法律要有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法律要有明确性,不能含混不清;法律要有普遍性,不能因人因事立法;法律要有可操作性论文导读:
,不能华而不实等。

(四)加强普法教育,培养公民法律信仰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为了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普法内容须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充分利用传统的法制宣传形式,加强传播媒介的运用。(3)围绕重点人群开展普法教育,如对国家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以及农村地区人员。
参考文献:
现代汉语词典.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1286.
沈恒斌.多尤化纠纷解决机制原理与实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陈 芳(1989.10-),江西丰城人,四川大学法学院诉讼法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