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603 浏览:98595
论文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精神引导者的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文本内涵,用心建造能让学生与伟大的灵魂对话的桥梁,让学生对健康高尚的思想情感有所体验,并能有所表现,最后才能有所理解,形成意识。而思想的建成必须由实践来落实,语文教学活动就应该为学生的人格养成搭建坚实的舞台。引导学生真正沉潜到语言中去,既是理解文本的不二法门,也是阅读理解的真正乐趣所在。但是,如果仅限于沉潜到文本的言语中,而不希求再从语言的海洋中漂浮、提升起来,也不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追求的高境界。语文教学工作者有效的举措,是文本与心灵的撞击,知识与情感的交融,让文本语言直接攻入学生心灵的壁垒,营造出苦学乐思的攻关氛围,突出对学生的爱心塑造,真正做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体现出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能力培养与审美教育的有效性。

一、亲近文本语言,体会教材思想内核。

言为心声,文章情感和主题的理解,总是依托语言才能解决。课堂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语言体会语文教材的思想核心,走进先贤和时贤的生命,再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引领学生,从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和道德修养,让学生对真善美褒扬,对假丑恶贬抑,大是大非前毫不含糊,升华生命意义,引导人生走向美好与完善。
初中语文教材里有众多美好、崇高的正面人物,如忧国忧民的杜甫、白居易,飘逸神俊的李白、王维,正气凛然的鲁迅、文天祥,赤胆豪情的苏轼、范仲淹,孜孜不倦搞科研的邓稼轩、袁隆平,逆境压不弯的贝多芬、海伦·凯勒,不一而足。课文无非是例子,我们要借助文本语言落实文本要义,展示生命意义,借之阐发人文内容,感悟生命真谛,分所应当。如进行《老王》的教学时,可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以下语言: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3.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4.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他蹬,我坐”,可见二人社会身份的不同,更显示了“我”和老王可以超越社会身份的局限,进行亲切闲谈的难能可贵。2句“强笑”准确而含蓄地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3句中“镶嵌”用了夸张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4句“ 都不是”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对老王的关心还不够吗?因为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老王的不幸吗?还是因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沉潜到以上文本语言之中,学生自然能从语言的海洋中漂浮起来,提升起来,感受到“生命靠生命温暧,世界靠爱心浇灌”的意义,从而收到更好的人文教育的效果。

二、品味经典与时文,加深情感体验。

人类社会广袤的文化天地,留下了无数璀璨的精神瑰宝,凝铸成浩如烟海的书籍,它其实最广泛最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所惠于人的也就最多。“书籍对于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整个中学阶段,学生如果能沉浸在这浩瀚澄明的时空里,借前人的智慧向着人生更高境界攀登的阶梯,一定能产生心灵的交汇,彻悟自身的内在价值与生命的追求,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只成为追求量化分数的考试机器。所以,笔者认为,我们今天既然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那么就必不可放弃对古今中外的经典的审美阅读。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与思维使人善辩。”我们引导学生对经典进行品读,领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社会身份的人的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感情观,更领略一种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不分时代的大同精神,如对和平、平等、博爱、自由的追求,都是为了鉴古知今,使其获得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终身学习与精神发展的底子。无论是《三国》风云、《红楼》梦碎,还是《青春之歌》奏响、《野草》开始燎原;这些作品无不令人灵魂震撼。而无数先贤光风霁月,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爱因斯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鲁迅被称为“民族魂”,伏尔泰是“欧洲的良心”。他们的著作都是光焰万丈的经典。正是它们贮藏的恒久鲜活论文导读:生活的有心人,关注人事物象,将有限的课本文章和无限的生活载体结合起来,使育人范围得到广阔的延伸,这既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的方法。譬如,我们提倡学生充分利用电视、视频等媒体摄取新知,央视的《子午书简》、《百家讲坛》、《人物》和凤凰台《一虎一席谈》等节目,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知识大观园,学生在愉快的视觉享受中接受
的魅力,融入了学生的血液,内中忧愤深广或舒展宏大的思想,激荡学生的心灵乃至荡涤灵魂,使他们获得智慧的认知和指引。

三、挖掘生活语文,延伸育人触角。

语文的外延是无限的,美育的外延也是无限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活力同样来源于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关注人事物象,将有限的课本文章和无限的生活载体结合起来,使育人范围得到广阔的延伸,这既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的方法。譬如,我们提倡学生充分利用电视、视频等媒体摄取新知,央视的《子午书简》、《百家讲坛》、《人物》和凤凰台《一虎一席谈》等节目,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知识大观园,学生在愉快的视觉享受中接受知识,陶冶性情。另外,我们还开设适当的语文活动,如主题型歌词改编比赛,将爱国情、友情、亲情、爱情等美好的感情写入歌词中;又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仿写;于丹《论语》心得的学习;当然,也少不了主题诗歌朗诵、课外素材特搜、到名人纪念馆或参观学习等传统的语文活动。
这些活动既是学生增加生活阅历、锻炼能力的窗口,又是思索社会、反思人生的情感洗礼,同时也为校园生活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你不能不承认,丰富多彩的语文,苦在于孜孜以求,乐也在于孜孜以求。语文活动的有效推广,如同煦风和雨的温馨带引,丰富了学生的道德经验,锻炼了学生的精神力量,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