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培养学生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能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022 浏览:121961
论文导读: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案例的分析,强调了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在有限的教学容量内获取有用的知识、方法、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合理进行引导.
关键词:“读法” 优化设计培养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在“课文”这一节开头就明确指出:“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为凭借。”这就充分强调了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在有限的教学容量内获取有用的知识、方法、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合理进行引导。韩雪屏教授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语文教师的阅读与教学”中也强调: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课文为媒介,教给学生“读法”,由篇达类,使学生能由这几篇会读会写同类的文章。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课前必须充分准备,优化教学设计。韩教授在讲解中,没有用高深的理论强行灌输,而是结合具体篇目如鲁彦的《听潮》、《瑞雪图》、朱自清的《绿》、冯骥才的《珍珠鸟》带着老师一同去发现规律:审美注意 ← 审美理想 ←反馈
↓↑
感性意象→ 审美想象加工→审美意象
韩教授的课堂教学设计、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听课的教师学到了一种教法,也切实体会到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摸索、探究。笔者认为要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教师应洞悉课文的个性,把握不同课文的特色,确定教学重点,同时列举出类似的文章,争取做到让学生通过这几个“例子”的学习,能够自己发现规律,最后做到举一反三,会读会写“另一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怎样“渔”。正如韩教授所说的教给学生“读法”。王宁在《汉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中也曾说过:“不断地从言语作品中钩稽出富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在现象的多次重复中发现规律,然后再去阐释规律,这和不通过现象就把的规律呈现出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培养一种随时观察活生生的言语,从中捕捉规律的敏锐性,培养一种‘语言具有规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7ctime.com
律性’的观念,一种寻求语言规律的意识;后者则只能得到一些别人归纳好了的干巴巴的条文。前者把课文也就是言语作品和语言规律融为一体,后者则把课文 拆成零星语料变成例子,失去积蕴在作品中的完整的思想和丰厚的感情。”
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引下,笔者在教授节选自刘鹗的《老残游记》《绝唱》这篇文章时,针对文章对声音的精彩描写,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教学重点定为:描写声音的方法。希望学生在欣赏优美语言的同时,学会如何用文字再塑声音形象。根据教学重点,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1)导语引入,激发兴趣。声音的特点是无形、无色、无味,转瞬即逝,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用文字塑造声音形象,让它魅力永存呢?
(2)朗读欣赏,品味语言。学生先朗读,亲自感受白妞演唱的美妙。然后分组讨论、品味语言。示例:a.“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处不畅快。”(从触觉、味觉设喻,写出了声音的温柔、甜畅。)b.“……节节高起。恍如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才见南天们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用攀登泰山相比,形象地描绘出了歌声的“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3)教师点拨,学习技巧。学生在初步品味语言后,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很快就会发现作者描写声音的技巧:按照演唱的过程,逐层进行细腻的描写,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知器官,多角度地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形象精美的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同时,还辅以侧面烘托,活现了白妞绝妙的演唱艺术,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此外,作者还成功运用了沟通视听间的通感,花听觉形象为视觉形象,从而诱发读者想象,让读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在心灵深处再次鸣起那"令人三月不知肉味"的白妞的高超演唱。
(4)课外拓展,类化训练。课上,笔者选取了鲁彦的《听潮》、叶君健的《看戏》、白居易的《琵琶行》等文章中描写声音的精彩片段,进行阅读类化训练。让学生阅读比较,倾听文人所描绘的论文导读:练等。如南京一位教师在教授《天山景物记》这篇文章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而是抓住文章结尾的一句话,“如果哪一天你也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进行思维训练。他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用心感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去担任向导。向导以导游的口吻改写课文,引导全班同学游览。这样
各类声音。同时,找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深入领会描写声音的技巧。
(5)迁移训练,提高能力。学生学完课文,又欣赏了精彩片段后,心中的创作已被点燃。这时,就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迁移训练。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语言去描写声音。学生可以借鉴,也可以创新。描写的内容可以是琅琅的读书声,优美的歌声,机器的轰鸣声,集市嘈杂的叫卖声以及大自然的种种声音(如:风声、雨声等)。学生的写作结果令人欣慰,有的学生调用拟声词、比喻等多种方法描写北方地区沙尘暴的疯狂肆虐;有的学生调用通感、侧面烘托等方法描写琅琅的读书声。这样的训练,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激活了学生积累的知识。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能力。 ((6)布置作业,开阔视野。教学过程结束后,指定一些阅读篇目,如余秋雨的《听听那冷雨》等文章,要求摘抄文中描写声音的精彩片段片断,并做简要赏析。
从教学效果看,这个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它充分发挥了课文的优势,体现了其示范功能,学生从中丰富了语言,学到了方法,提高了审美,培养了能力。
当然教学设计不能单一化,模式化,那样,课堂教学就会失去活力。教师可根据不同可课文的特色,从不同角度确定教学重点。有的可侧重读写结合,有的可侧重语言、思维训练等。如南京一位教师在教授《天山景物记》这篇文章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而是抓住文章结尾的一句话,“如果哪一天你也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进行思维训练。他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用心感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去担任向导。向导以导游的口吻改写课文,引导全班同学游览。这样的教学设计,课文被激活了,同时化解了教师讲解的蔽端,给学生心智和情感腾出了空间。学生在自由改写过程中,作者描绘的美景,抒发的情感便自然转化成自己的了.在当导游的过程中,往往是课文优美语句和自己语言杂用。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既获得知识(词句本身),更提高了能力(对语言的感觉、领悟和运用)。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发挥文本优势,把课文这个“例子”用好、用活、用足。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获得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求知的方法、思维的开发和知识的运用等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王宁《汉语言与语文教学》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2000年第三期)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三期)

3、《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韩雪屏《语文教师的阅读与教学》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