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之策特点·深度·权威:新媒体冲击下纸媒应对之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866 浏览:98025
论文导读: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无线网络不断升级,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用户爆发式增长,基于移动互联的网络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力越来越强,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如何应对,愈加紧迫。
【关键词】移动互联 新媒体 纸媒

一、移动互联新媒体发展概况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其中手机微博用户规模

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三分之二。

腾讯也在今年1月15日宣布,手机聊天软件微信用户已经达到3亿。此前,微信的公众平台服务已悄然上线,并推出公共。在微信上,不仅其他互联网产品可以导入和输出内容,政府、企业等机构进入微信的途径也已打通,除微博之外,网络上又增加了一个机构快速发布信息的平台。由此,微信实现了从通信工具到社交平台的转变,基于熟人关系链的微信具有了和微博一样的新媒体属性。
《报告》数据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还表明,截至2012年底,手机即时通信用户数为3.52亿,使用率为83.9%,即时通信在手机各应用中排名保持第一。来自腾讯的数据也表明,微信从上线到用户突破1亿,历时14个月;用户数从1亿发展到2亿,只花费了6个月;而从2亿到3亿,仅仅用了4个月。实际上,早在2012年6月,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已经首次超过了电脑上网的网民。
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移动终端不断普及,当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联系在一起后,网络已经越来越深地嵌入人们的生活,有人断言,当年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将不再是一个比喻。

二、移动互联引发的信息发布方式变化

在自由、开放、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影响下,移动互联新媒体具有跨越时空的交流能力,传统大众传媒的边界被打破,社会具有了强大的信息交流和传播能力。对于传统媒体,更严峻的挑战在于,当移动终端不仅是新闻消费工具,也是新闻生产工具时,新闻发布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快速、准确、客观地发布新闻一直是传统媒体实力比拼的主战场之一。但是,当“手机便是媒体,人人都是记者”时,新闻事件发生时,新闻最早发布者已不再是专业记者,除非记者恰好在现场。比如,2011年“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时,微博是最早的信息来源,“在现场”的网友随时更新微博,让这一突发事件处于自发的网络直播状态。相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成都公交车失火、卡扎菲被杀等事件的信息发布中。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新闻发布的第一时间,已经被“在现场”的人掌握,而非最早“到现场”的人。
除了发布新闻具有时间优势外,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微博等新媒体也优势凸显,在、揭黑、等方面,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话题由微博引爆。纵观2012年,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经由大量网民“围观”督促,“房叔”“表叔”等问题官员纷纷落马;央视主持人赵普关于不要吃固体形态的老酸奶和果冻,“内幕很可怕”的微博,最终成为“问题胶囊”风波的源头。
“织围脖”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流行语。《报告》认为,微博正在重塑社会舆论生产和传播机制,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其获取新闻、传播新闻、发表意见、形成不同层次舆论场的途径,都不同程度地转向微博平台。尤其重要的是,微博已成为手机终端的主流应用,而微信本来就基于手机,用户行为的移动化让微博、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

三、纸媒应对挑战之策

毫无疑问,移动互联深刻影响着新闻生产方式。在移动状态下快速进行新闻的发现、判断与传播,成为对媒体人的基本要求,在这样一种高压状态下如何保证新闻的质量,不仅是对新闻人同时也是对媒体现有新闻生产流程与机制的挑战。
与移动互联新媒体相比,当传统媒体败在速度上,即在时效性上失去优势时,却可以赢在特色和深度上。正如陈力丹在《新闻理论十讲》一书中提出的:“现在新的竞争局面不是‘抢新闻’,是谁能对新闻的阐释更接近科学、更合理,这成为传媒竞争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方面。”因此,各家纸媒都在特色报道上做文章,做精、做强深度报道。“内容为王”仍然是纸媒必论文导读:满足人们从良莠不齐、真假莫辨的网络信息中,了解真相的需求。在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冲击下,全球范围内纸媒哀鸿遍野。仅在2012年12月,德国的《纽伦堡晚报》、《法兰克福论坛报》、《金融时报》等三家颇具影响力报纸相继宣告破产;美国《新闻周刊》发售自己的最后一期印刷版,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名为《NewsweekGlobal》的纯电
须坚持的生存之道,支撑纸媒的依然是内容和信息。因此,纸媒应对挑战的策略,就是针对特定受众,对特色内容进行精耕细作,挖掘新闻的深层次内涵,把特色报道、深度报道做到极致。
长期以来的自律发展,纸媒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相当高的公信力,而网络信息泛滥,公众有需要真实信息的需求。纸媒要精心维护自己的公信力,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采编队伍,通过深入扎实的采访,写出追根溯源、求真求证的权威报道,以满足人们从良莠不齐、真假莫辨的网络信息中,了解真相的需求。
在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冲击下,全球范围内纸媒哀鸿遍野。仅在2012年12月,德国的《纽伦堡晚报》、《法兰克福论坛报》、《金融时报》等三家颇具影响力报纸相继宣告破产;美国《新闻周刊》发售自己的最后一期印刷版,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名为《Newsweek Global》的纯电子杂志。
但就在人们唱衰纸媒时,沃伦·巴菲特却于2012年斥资1.42亿美元收购美国63家报纸。他的一些观点,颇具有启发性。他认为,报纸的商业模式也许过时了,但内容本身却不会过时。无论何时,消费者都需要基于本地的值得信赖的信息,报纸成熟的采编团队和当地品牌是很好的资产。他说:“在社区意识强烈的城镇,没有比当地报纸更重要的机构了。”
(作者单位:工人日报社)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