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校内高职高专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转机制理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050 浏览:35744
论文导读:管理的模式,而对于专业特色较为突出、课程适用面较窄的实训室,由使用部门进行管理。三、利用社会资源校企共建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这种途径的重要内容,其建设形式与运作方式因企业规模、所属行业、地理位置乃至产品的种类与生产规模不同而不同。特别是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由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条件。本文结合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实践,分析了高职高专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为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促进校内实训基地的健康发展,对高职高专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机制的改进及其必然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机制
1674-9324(2013)09-0216-03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条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是基地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专业建设的规模也迅速扩大,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实训资源是高职教育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训资源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主要表现为仪器设备缺乏或现有仪器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专业实训开出率不高;二是由于不同院、系或不同专业实训室单独建设,而建设的初衷又仅是为满足各自部门某个专业或课程设置的需要,功能相对单一,实训资源配置的配套性和系统性不好;三是由于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设的水平和已有实训室作用的发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也把源于:毕业生论文www.7ctime.com
对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资助政策提升到了提高办学水平的高度,各高职高专院校都进行的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整合优化实训资源

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对分散管理的实训室进行优化整合,对实训基地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对各原有专业实训室重新进行功能分工和资源重组。实训资源整合后,补充部分短缺和不足的仪器设备,可有效地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

二、改革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1.实训基地建设。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室的建设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满足某个专业课程需要的实训室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由专业负责人员根据课程所提出的实训要求,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仪器设备来满足实训需要。这种建设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采用的一种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另一种是以大类学科为依托的实训室建设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各学科类型提出的实训要求,整合教学资源、添置仪器设备,满足实训需要,这种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在相关专业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后者更能发挥实训室的整体效能。
2.实训基地管理。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因专业数量、专业的集中程度、学生人数、实训资产总量等指标不同而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集中式管理。学校规模较小,在校学生人数较少,专业涉及学科与行业集中程度较高时,一般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资产由校级管理部门实施直接管理,对应的机构如校级工程实训中心等。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实训资源的利用率。第二类:分散式管理。学校规模较大,在校学生人数较多,专业涉及学科与行业分散,一般采用分散式管理。这类院校专业差异较大,不同专业(群)间的实训室很难共用,另一方面所开设的公共专业实训数量又过于庞大,集中管理也较为困难,采用分散式管理为宜。第三类:分散与集中混合式管理。学校规模较大,在校学生人数较多,部分专业涉及的学科与行业相对集中,一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于适用面较为广泛的实训室,可以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而对于专业特色较为突出、课程适用面较窄的实训室,由使用部门进行管理。

三、利用社会资源校企共建

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这种途径的重要内容,其建设形式与运作方式因企业规模、所属行业、地理位置乃至产品的种类与生产规模不同而不同。特别是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由于其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企业实行自主经营,在创建真实生产环境的条件下,学校可以避免经营企业的压力,集中精力办学。与校外实习基地相比较,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拉近了校企合作的距离,建立了明确的校企合作机制,明确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可论文导读: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利益驱动的结果,存在着利益上的协调与制约。这种制约不是相互之间的牵制和对抗,而是要求彼此相互适应。校企双方换位思考,寻求相互间的协调与统一,推进互利双赢。从学习角度而言,应该针对不同企业需求,考虑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困难,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在场地、设备、人员、产品开发等方面让
以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深度融合。但是,要达到建设目的,只有在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形成一套完整的建设与运行机制,通过机制建设,明确双方的职责、义务、利益,规范双方的行为,才能有效加强校企合作的效果。
1.双方互认的责任目标。高职院校和企业是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学校是人才的输出者,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合作的最大目标;企业是产品制造者,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变化的市场形势下,存在不同的目标和需求。在企业发展初期,主要需求是场地、设备、管理、技术方面的合作需求,在企业发展中后期,主要是人力资源以及产品研发、创新方面的合作需求。因此,校企双方必须加强相互沟通和了解,认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校企共同认可的合作动力机制。任何一种机制的形成和正常运作,都需要有制度或协议来保障。因此,校企合作双方必须在沟通了解、换位思考的基础上,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签署相应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双方权利与义务、合作机制、安全保障、违约处理等。以此规范双方的行为,并且伴随学校与企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合作内容,避免短期行为。
2.互利双赢的原则。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利益驱动的结果,存在着利益上的协调与制约。这种制约不是相互之间的牵制和对抗,而是要求彼此相互适应。校企双方换位思考,寻求相互间的协调与统一,推进互利双赢。从学习角度而言,应该针对不同企业需求,考虑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困难,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在场地、设备、人员、产品开发等方面让企业切切实实感受到合作的诚意、合作的实力、合作的利益,其理想境界是让合作企业离不开学校。从企业角度而言,应该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寻求企业经济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利益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平衡,在学生实习、师资队伍建设、科技研发等方面提供条件。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