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安全阀“媒治”社会影响及其合理规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17 浏览:14883
论文导读:论监督机制,保护新闻当事双方404.3倡导健康媒体文化40-414.3.1媒治应倡导正能量的传播414.3.2增强信息鉴别能力,抵制滥用话语权414.4努力建构和谐的媒治生态41-434.4.1善用媒体,开门纳谏414.4.2善用媒体,为需所用41-43结论43-44参考文献44-46致谢46-47附件47
摘要: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曾经说过:“民意是我们政府的基础。如果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后者。”1由此可见,在19世纪初西方的最高统治者们已经发现媒体对政府的管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展,媒体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力更日益凸显出来,媒体与社会管治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媒体的话语权有时甚至能左右公共事件的走向。于是,在“人治”、“法治”、“德治”之外,便衍生出一新词——“媒治”。“媒治”,就是“媒体治”,即是通过媒体管理社会,或是人们试图期望通过媒体来解决社会不足。由于媒体的不断进展与革新,媒体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资讯发布平台,开始牵涉到严肃的社会时政不足,这不仅仅对政治,更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力。如何更好地正确认识媒体及其社会影响力,利用媒体来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人民提供服务,为每一位执政者提供规范媒体的有效参考都是本论文的探讨目的。文章将采取个案探讨和归纳演绎等探讨策略,对我国现阶段“媒治”的情况进行探讨统计,以大量资料和个案中进行比较,找到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在对国外媒体管理方面的有用措施的吸收、利用的基础之上,最后得出“媒治”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对媒体管理的倡议。本论文将论述与实际进行了紧密的相连,在解答了什么是“媒治”,它有哪些特点等不足之余,还会运用了社会学的社会“2安全阀”论述以及传播学的“把关人”论述,就“媒治”对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力、近况有着哪些不足以及未来的进展走势等不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解答。以各方面展现“媒治”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对今后的政府权力运作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帮助,并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进展环境。关键词:“媒治”论文社会“安全阀”论文“合理规治”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5-6
Abstract6-9
第一章 绪论9-15

1.1 选题背景9-10

1.2 探讨作用10-11

1.2.1 论述作用10

1.2.2 实践作用10-11

1.3 探讨近况11-13

1.3.1 国内探讨近况11-12

1.3.2 国外探讨近况12-13

1.4 探讨策略与探讨路径13

1.5 革新与预期13-15

第二章 媒治的概念与相关论述15-21

2.1 媒治的产生与概念剖析15-16

2.2 媒治的三个阶段16-19

2.1 政府主导的阶段16-17

2.2 民意主导的阶段17-18

2.3 新媒体主导的阶段18-19

2.3 媒治的进展走势19-21

2.3.1 凸显媒体对公权力的监督功能19-20

2.3.2 权利监督权力成为常态20-21

第三章 媒治的社会影响21-39

3.1 媒治对公共事件的推进效应21-23

3.

1.1 有利于公共事件的处理与善治21

3.

1.2 增强公众知情权21-23

3.2 媒治实现了执政者与公众的互动23-27
3.

2.1 听取民意的渠道23-25

3.

2.2 获取决策信息的渠道25-26

3.

2.3 发布政策主张的渠道26-27

3.3 媒治转变了公众议政方式27-34

3.1 社会安全阀的功能27-28

3.2 参与议政的渠道28-31

3.3 社会求助的途径31-34

3.4 媒治的负面影响34-39

3.4.1 不平等的平等性34-36

3.4.2 令人质疑的的公信力36-37

3.4.3 危机丛生的安全性37-39

第四章 对媒治的引导和合理规治39-43

4.1 向服务型政府转变39

4.

1.1 知情权是监督权力的有效方式39

4.

1.2 新媒体让官民沟通零距离39

4.2 倡导新闻立法39-40
4.

2.1 规范舆论监督机制,拓展舆论监督空间40

4.

2.2 规范舆论监督机制,保护新闻当事双方40

4.3 倡导健康媒体文化40-41
4.

3.1 媒治应倡导正能量的传播41

4.

3.2 增强信息鉴别能力,抵制滥用话语权41

4.4 努力建构和谐的媒治生态41-43

4.1 善用媒体,开门纳谏41

4.2 善用媒体,为需所用41-43

结论43-44
参考文献44-46
致谢46-47
附件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