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中学生做到“四个延伸”指导农村中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学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90 浏览:18326
论文导读:
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学实践表明,单纯以课堂教学,以课本为唯一对象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引导学生向书本篇目内容手法相似的文章延伸、向古今中外名著延伸、向著名作家的系列作品延伸、向自己喜欢的书目延伸,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向书本篇目内容手法相似的文章延伸

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学生从某个角度出发,对书本篇目进行学习。为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外进行扩展比较式阅读,找到主题上、题材上、写法上、内容上、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同相异特点的课外材料,在课堂或课外与课文联系在一起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分析鲁达这一人物性格特点的阅读方法,推荐大家去阅读《水浒传》;《春》《济南的冬天》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学完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领悟这些文章从美的景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的方法。然后,推荐学生阅读相同文体的《背影》、《荷塘月色》、《小桔灯》、《长江三峡》、《雨中登泰山》、《三峡之秋》等,也可以回去查阅其它的散文或散文诗。这样学生就会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达到了进一步了解和巩固散文的特点、积累优美凝练的散文语言、增强文化底蕴的目的。

二、古为今用,引导学生向中今中外的名著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时,要以课本名篇节选为“砖”,抛“砖”引 “玉”(名著原著),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适时地拓宽视野,引导学生阅读作者原著。如教《隆中对》时,给学生读《三国演义》第三十八章“定三分隆中对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的章节,并讲解本章节前后情节,使学生知道诸葛亮“隆中对策”对天下形式的精辟分析和后来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教学《智取生辰纲》时,给学生读《水浒传》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及相关情节,课后,可鼓励学生去阅读《水浒传》;如教《香菱学诗》学生趣味大增,进而课下迅速形成读“四大名著”的热潮。这样,使学生由原来不爱读或无时间读名著,养成了“我要读”、“我爱读” “四大名著”的阅读逐渐落到了实处。

三、一心多用,引导学生向著名作家的系列作品延伸

人教版七-九年级初中语文共6册,选入教材的课文有180篇,能选入两篇以上的作家更是屈指可数。仅凭一篇课文去了解某一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著名作家,显然很不够。因此,想更深入了解某作家的思想特点、写作风格、语言特色,就应当对他的系列作品进行课外阅读,方可以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如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之后,为了准确把握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明白作者在文中抒发的强烈情感,激发读者对作家深入了解的兴趣,可向学生推荐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我的大学》、《母亲》、《童年》。再如《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鲁迅先生。在预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抓住作者这一条线去查阅与作者有关的资料:一是作者生平的文章,了解作者成长历程;二是作者的作品,如《阿Q正传》、《朝花夕拾》、《狂人日记》等;三是查阅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学生查到资料后,先自己认真阅读,然后互相交换阅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更是达到了课内外相得益彰的效果。学习《荷叶 母亲》可以向学生推荐《繁星》、《 春水》,让学生对冰心散文的两大主题有所把握,即“赞颂母爱”和“歌颂童心”,也可品味诗人感情细腻澄净,笔调轻倩活泼,兼具白话文的流利晓畅和文言文的凝练简洁的语言风格。

四、无所不用,引导学生向自己喜欢的书目延伸

“萝卜咸菜,各有所爱”。我们在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套餐”方案的同时,还应考虑学生论文导读:
个人的阅读喜好,为他们量身配置“营养餐”。即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内容与兴趣相符,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
把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由课内迁移到课外,由课文延伸到课外读物,由教师导学延伸到学生自学,既可以挤出更充裕的阅读时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实现知识的迁移,更是达到了课内外相得益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