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马克思主义相通与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时代课题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476 浏览:24782
论文导读:
1007-0745(2013)03-0045-01
摘要: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前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文化在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地位这一实情,因此本文主要是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与融合问题。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通 融合
1938年10月,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但这种结合是要以中国的国情为基准的,要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融汇。1982年9月,在《中国第十二次全国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实际的一部分,所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阐述。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以中国国情为基准、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南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经过上千年历史的积淀,传承至今的中华民族自己的所特有的、影响着中华儿女言行的一种意识形态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7ctime.com
,也是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大多数所认同和接受的精神支柱,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我们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具有世界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笔者认为除了由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之外,还得益于二者有很高的契合点。

(一)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原理适用于不同民族文化当中,易于在不同民族当中生根、发芽和壮大。例如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以及中国人民思想的伟大变革以至于全世界掀起了一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等都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和和唯物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的新的世界观,它吸收和发展了人类文明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融合了人类文化中的积极成果,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海纳百川的极大包容性的特点。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底蕴和独特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兼容并包的开放性。中华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思想传承至今,推动者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它的思想精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中国文化史上,既有东学西渐、也有西学东渐,例如唐朝时期的玄奘西域取经、西方传教士到中国进行传教等等,这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二)契合点
一个是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是诞生于具有欧洲风格和欧洲气派的外来文化,二者不论是从时代背景,还是从社会环境都存在差异和矛盾,笔者相信任何两个不同的东西在最开始的接触都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有对立。然而作为外来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却能够被生活在中华民族这片国土上的人们接受、认可、并在这里生根。
以儒家为代表的“人性本善”“以德治国,实行仁政”的利民、安民、富民的民本思想以及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直接源于无产阶级利益和人类利益的根本一致性,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共产主义社会”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道家为代表的“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通过“无为”达到“无不为”的境界。

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一)整合的机理

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我认为只因为需要,才能够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决定了它不单单属于哪一个民族,是世界性的科学理论;其具有的实践性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转化为实践的物质力量,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要具体到每个需要解决人类面临问题的民族,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经历了中国革命斗争、建设和改革。而中华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充当的角色正是一种载体,因为任何一种异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来说都是全新的文化,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的不同,两种文化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甚至有矛盾。

(二)两者融合的正确走向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一个矛盾复合体,中国传统文化中既包括优秀的思想、也包括腐朽的东西,都具有两面性,当然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腐朽落后的思想渗透到马克思主义当中会阻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要取其精华,还要去其糟粕。
综上所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当前中国人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课题。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任家高、祝辉: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月,第8卷第3期
[3]朱耀廷:《中国传统文化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