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英语教学高考英语测试对高三英语教学反拨效应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131 浏览:21438
论文导读:和负面反拨效应的影响。很显著,全国高考测试影响着学生对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练习和学习材料的利用,学生选择练习语言技能和学习材料主要是由考试的内容决定的,还有一个显著的反拨效应就是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观念和态度在考前考后有显著变化,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学习活动的选择都极大受备考和高考的影响。尽管本探讨
摘要: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的影响。虽然前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早在四十年前就已经注意到正面和负面反拨作用的有着。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反拨作用才引起语言学家的广泛重视。目前,它已经成为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领域论述和实证探讨的焦点。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重大的考试更是如此。本论文就语言测试领域这一普遍关注的不足,即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进行了探讨。其主要是对内蒙古地区高考英语测试对高三英语教学反拨作用的探讨。其探讨的目的是(1)通过课堂观察,揭示高考英语测试对高三英语教学产生的反拨作用及其性质(2)揭示高考英语测试对学生学习和学习观念的反拨作用(3)通过揭示高考对高三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提出减少负面反拨作用的倡议。全国高考测试是全国英语测试委员会来组织命题和负责管理的,主要是根据考试成绩的好坏,参与者被决定能否进入大学,英语教师也是以学生高考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其教学能力的。由此,作为一次全国范围的大学入学考试,高考英语测试被看作是一次重大的利害攸关的考试,会导致对参与者和英语教学的强烈反拨作用,考试赋予的利害联系越大,它对教学的影响就愈大。本论文根据Hughes(1993)和Bailey(1996)的反拨效应基本方式,以及Wall和Alderson的15个反拨效应假设为基础,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角度探讨策略收集数据。文中所获信息主要是通过定性探讨,由对内蒙古地区高考英语测试备考课堂观察、访谈和调查问卷而得到的,数据主要是由问卷调查和浅析统计而得到的。探讨结果表明高考对高三英语课堂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反拨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在高考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在语言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方面都体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反拨效应。在复习备考期间,老师主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读、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高低是由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定的,他们也利用与全国高考英语测试方式相同的试卷。还有,备考期间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做试卷和讲试卷,很少有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另外,高考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观念等方面也产生了正面反拨效应和负面反拨效应的影响。很显著,全国高考测试影响着学生对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练习和学习材料的利用,学生选择练习语言技能和学习材料主要是由考试的内容决定的,还有一个显著的反拨效应就是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观念和态度在考前考后有显著变化,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学习活动的选择都极大受备考和高考的影响。尽管本探讨发现高考对高三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的负面效应,但其反拨效应大体上还是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学。最后本论文根据探讨结果提出了一些提升高中英语高考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的途径。关键词:全国高考英语测试论文高中英语教学论文反拨作用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4-6
ABSTRACT6-11

一、引言11-12

二、文献综述12-31

(一) 反拨作用的定义12

(二) 反拨作用的分类12-16

1 正面反拨作用与负面反拨作用12-14
2 显性反拨作用与隐性反拨作用14-15
3 反拨作用的特点15-16

(三) 反拨作用的论述探讨16-19

1 反拨作用假设16-19

(四) 反拨作用的实证探讨19-22

1 国外反拨作用探讨19-21
2 国内反拨作用实证探讨21-22

(五) 反拨作用探讨评价22-23

(六) 语言测试概述23-28

1 语言测试的定义23-24
2 语言测试的分类24-25
3 语言测试的质量25-28

(七)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解读28-31

1 英语语言教学28-31

三、高考测试对高三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的调查与浅析31-45

(一) 调查对象31

(二) 调查目的31

(三) 探讨策略和历程31-32

(四) 结果32-39

1 课堂观察的结果32-33
2 访谈的结果33
3 调查问卷的结果33-39

(五) 调查结论与讨论39-40

(六) 高考对高三英语教学的负面反拨作用40-45

1 对教学的负面反拨作用40-42
2 高考对高三英语教与学的正面反拨作用42
3 减少负面反拨作用的倡议42-45

四、结论45-46

参考文献46-48
附录 148-54
附录 254-57
附录 357-58
致谢58-5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