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校本聚焦有效凸显校本构建健康课堂系统建构整体优化力推项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020 浏览:75951
论文导读: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变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自2009年秋季湖北省全面施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枝江一中作为建设中的全省首批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始终以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和核心竞争力,以构建自主高效的健康课堂为抓手,聚焦有效,立足校本,扎实认真地研究和推进“423”课堂教学模式研修,走课堂教学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积极争创教学特色品牌。

一、健康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认识和历程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基于上述判断,我校始终围绕有效教学主题开展试验研究工作,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准则,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以优化教育科研方法为手段,立足学校实际开展行动研究,在省市教研部门的指导下,稳步推进,逐步深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综观近三年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我们坚持以有效性教学理论为指导,从最初的“三案六环导学”到“211三案导学”,再到“2115三案导学”,最后发展到当前“423”课堂教学模式”,针对学习载体、教学环节、学习组织、教学组织、三案编写、教学时间分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研讨。在思想上,我们经历了一个从观望到重视、在认识上从模糊到逐渐清晰、在理解上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在操作上从比较粗放到逐渐优化,在教学效果上从高耗低效到逐步高效和谐的过程。在行动上,我们始终以开放的姿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及时调整,稳步提高。
我们立足常态化教学,强化“实战性”研究,以教代学、以讲代练的教学行为问题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初现端倪。课堂教学初步实现了五个方面的转移:一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二是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实现以讲、听为主向说、做为主的转移;三是限制讲的时间,实现先讲后练向先学后导的转移;四是注重能力培养,实现由单纯知识传授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举的转移;五是重视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实现无差异教学向因材施教的转移。

二、“423”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涵

“423”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归纳为:课堂教学“新知预习分四步,课堂推进设两环,教学全程用三案”。
该模式有四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变课外预习为课内预习,其中预习共4个步骤:一看,二读,三填,四练;二是变用节次划分学习内容为用内容划分学习时间,即用一个最基本的教材内容为单位,将学习时间划分为3个时间,第一学习时间为新知预习,第二学习时间为“两环”中的第一环,主要是展示交流、方法提炼,实施问题生成,第三学习时间为“两环”的第二环,拓展提高、能力升华,实施问题解决。一个学习时间不一定一节课,学习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基本教学内容的多少和难易;三是变“教案教学”为教案、学案共举、练案辅助的“三案教学”,三案形分神聚,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使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促使教师角色由演员变成导演;四是变个体学习为个体和小组学习并重。

三、“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项目推进工作综述

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推进“423”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建构,系统推进,突出重点,分块优化,注重实效。
1、健全机制,强化管理。学校将课堂教学变革置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健全机构,职责分明,措施得力,科学地构建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研究体系,形成以教研处为主导,包括年级组和备课组在内的常规教学工作落实与督控体系,形成教学研究处为纽带,包括教研组和备课组在内的“423”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学科教学指导体系;建立以教学督导室为中心,包括年级组和备课组在内的“423”课堂教学督研工作体系;成立了以“423”课堂教学改革攻关小组为核心,以实验备课组、班级为抓手,通过先行研究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源于:www.7ctime.com
法,示范和引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推进。
2、样本先行,示范引领。组建样本备课组和样本班,强化集中攻关,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以样本备课组为抓手做好学案、练案编写和课堂教学过程应用问题,以样本备课组为中心,重点研究编写体例和质量达标的学案论文导读:10年以来,学校组织了第十、十一届“中流杯”课堂教学大赛,以赛,以评促教;不断推出教学新秀,广泛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赛训一体,锻造骨干,提高教学水平,近两年学校先后有10多人在国家、省、宜昌市等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012年宜昌市举行“课内比教学”大赛,我校9名教师参赛,有7名教师获得宜昌市一等奖。事实证明,
、练案。目前学科体例基本稳定成型,以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在高一各学科已成为日常教学的常态;我们编订了具有学科特点的“423”课堂教学优质学案、优质教案集。我们成立了研究攻关小组,及时收集和调研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集思广益,协作攻关,及时诊断、矫正和指导日常的课堂教学。我校和金太阳教辅研发公司合作,研制各学科学案编写的体例,创造性自主研究和开发了高一新课程校本教材《规范学案》,正在筹备正式出版《高效的教学构想与实践》等校本培训教材。
以样本班级为中心,具体探索班级文化建设、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管理和评价。合理建构学习小组,协调异质学生关系,教会学生初步的合作技能;创造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平台;开展学生层面多维评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将“423”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小组评价结合起来,将学习小组的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模块修习过程评价结合起来,目前,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成长记录袋内容丰富,过程翔实,效果实在,学生评价机制的创新确保了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深入、持久、有效进行。
3、活动带动,以赛促教。从2009年9月以来,组织开展了以“423”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月活动,调查、诊断、研究课堂教学,通过示范、达标和竞赛,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实效性;2010年以来,学校组织了第十、十一届“中流杯”课堂教学大赛,以赛,以评促教;不断推出教学新秀,广泛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赛训一体,锻造骨干,提高教学水平,近两年学校先后有10多人在国家、省、宜昌市等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012年宜昌市举行“课内比教学”大赛,我校9名教师参赛,有7名教师获得宜昌市一等奖。事实证明, “423”课堂教学模式的恰当引入,使教学大赛精彩纷呈,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以年会论文竞赛和新课程背景下“423”课堂教学论坛为载体,加强了教学模式研究的总结与成果的物化。

四、强化 “六个支撑”,系统建构,分块优化

一是集体备课支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模块化集体备课”。我们在做好“四定”和“四统一” 传统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备课的参与度和有效性,试验推行“模块化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将集体备课的各要素进行分解,以模块的形式加以呈现。变 “研讨完整教案”粗放式备课为“优化模块、个体整合”的精细化备课,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实效。
二是校本教研支撑。创新校本研修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4321”单元式专题化校本研修模式,采用“同课异构”和“异层同构”的形式,引入单元式专题研修模式,以反思跟进为手段,以4周为单元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论证确定研究专题,具体指导备课组开展研讨,统分结合,切实增强校本研修的效益。一个备课组牵头主持,综合学科备课组师全部参加,完成“五个一”活动。
落实校本课题研究。征集教学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和突出问题,变问题为课题,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攻关,定期举行课堂教学主题研讨会,组织专题培训研讨,切实解决出现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巩固备课组落实常规的基础地位,把“423”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作为教学常规加以规定和落实,提高“三案”质量,优化课堂教学。倡导教学反思研究。录听自己的课,反思自己的课堂,解决课堂的问题,编写教学实录,撰写教学随笔。
三是教学评价支撑。我们努力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评价推向精细化发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枝江一中高效课堂评价表》、《《枝江一中基于观察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基于观察评课。切实从教学行为、学习行为、课堂训练、时间分配等纬度去观察和评价“423”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编制研发了《枝江一中“423”课堂教学模式评价细则》,以评价为杠杆引领课堂教学走向常态化。通过多专题、多层次的研讨活动,不断矫正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是校本培训支撑。研训一体,提高师资水平。组织新课改课堂教学校本培训。学校组织了两轮“423”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暨高一教师全员培训;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三个阶段教学模式调研;以课堂教学研究月为载体开展交流研讨;组织召开了推进研讨会,并通过调查问卷,反思和诊断“423”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做好校本培训。组织专题培训会,进一步明确和强化课论文导读:本电脑,并且建立基于新课程的网络办公系统、电子阅卷系统、电子白板系统,强化白板使用技术专题培训,经常性探索白板与“423”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有机衔接的方法和途径,切实做到资源共享,减负增效。六是管理机制支撑。在“42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坚持健全机制,多管齐下,整体优化,统筹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受多个
堂教学规定,出台相应规定,学生不读不讲、不说不讲、不做不讲,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学会的不讲:从一线退到“二线”,每节课最多讲十分钟,更多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和“让学生教学生”,教师只评定、补充和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做好专业引领。以新课程为指向的“走出去、请进来”,使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紧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的培训。学校先后邀请国家课程改革小组成员郭元祥教授、教科所博士韩立福、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史绍典、省教研室张祖春主任、杨国金副主任等及省市学科专家、教研员来校为全校教师作课程观念改革讲座,引起强烈反响。选派50多名骨干到深圳中学、海南中学、衡水中学、鹿泉中学、棠湖中学等学校及海南、广东、北京、河北、湖南和四川等地交流学习课堂教学研究,让老师们亲临教改最前沿。通过多层次、多轮次的校本培训和学习,让教师在思想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7ctime.com
上自主,行为上自觉。
五是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支撑。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且建立基于新课程的网络办公系统、电子阅卷系统、电子白板系统,强化白板使用技术专题培训,经常性探索白板与“423”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有机衔接的方法和途径,切实做到资源共享,减负增效。
六是管理机制支撑。在“42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坚持健全机制,多管齐下,整体优化,统筹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受多个因素影响制约的系统工程。学校将课堂教学革新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重心,通过人事双向聘用改革,将大批锐意改革,绩效突出的教育教学骨干充实到一线教学改革中来;通过德育导师制强化学风和班级文化建设,将学习小组逐步发展成班级管理的最重要的组织堡垒;通过认真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以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学法指导和小组学习,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力促进和解决了“423”课堂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建构与实施等核心和难点问题;通过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培优辅弱等贴近学科教学的活动,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补充,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拓展提高,使学困生进一步补弱固基,防止两极分化,从整体上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创新学生过程评价形式,实现评优评先类型多元化、层次化,不断丰富内涵,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定位,体验成功,获得学习和发展的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