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兴盛当今日益兴盛美术教育利与弊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364 浏览:48909
论文导读:
摘 要:一年一次的艺考目前在紧张的进行中,艺考是大多数艺术生追求自己梦想的途径。音乐、体育以及美术的教育对于艺考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重点论述当前美术教育的利与弊。
关键词:美术教育;利与弊
1005-5312(2013)03-0240-01

一、美术高考的局势

(一)美术高考局势的利处

第一,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高考热的兴起可以提高大家学习美术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美术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甚至表现能力等。美术人才的增加以及学习美术人数的增加,最终会推动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普及美术教育,使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神秘的、唯有少数人能够参加的学科。
第二,美术高考圆了很多学生的大学梦。很多靠普通高校无望的同学,如果认真学习美术,可能都会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很多高考生因为考学无望,在社会上流浪,严重扰乱了社会的安定。

(二)美术高考局势的弊处

第一,目前来看,社会上很多学生和家长对美术高考的认知都不正确。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美术高考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低,这样选择美术学习,参加美术高考更容易考上好大学。实际上,我国美术类学校招生数量都有一定的限额。也只有真正对美术感兴趣的同学才有可能在美术方面的研究有所进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美术高考的局势对于那些误认为“参加美术高考就等于上大学”的考生来说,不利于他们学习目标的设立。
第二,不能够激发高考学生的创新性和能动性。为了提高高考的英语成绩,在备战美术高考之前,很多教师都准备了往年高考的试题,这些试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高考成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降低了学生的创新性与能动性。虽然我国教育提倡并发展素质教育,但是长期应试教育的阴影也会导致美术高考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三,专业课和文化课不能有效地结合与统一。目前来看,很多学校对美术高考生的文化课并不重视,这就导致了很多美术高考生专业课与文化课的脱节。加之学生不能够妥善利用学习时间,对于体素质水平的提高都有负面影响。就高中高考制度来看,普通高考生分为文科和理科,对于语数外史地生政物化生等学科都有所学习,而美术高考生则是简单学习语数外,这种文化课的匮乏是他们在今后竞争过程中的劣势。

二、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

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在美术教育教学中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单独练习以及教师再修改的方法。

(一)多数高校教学模式的利处

第一,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因为是教师讲授,因此教学的目的性很强,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为系统。教师讲授的知识因为是提前备课准备的,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发展水平都极为有利。加之重视学生的联系,对于学生理论与实际知识的结合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二,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现在来看,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美术教育、设计类专业以及纯美术教育。所有美术教育学科中,以设计类专业为最普及,因此,在当前就业率日益成为考评学校、学科成绩的重要因素的大背景下,对学生开展传统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源于:论文要求www.7ctime.com

(二)多数高校教学模式的弊处

第一,不利于学生的兴趣的提高。目前,国外高校以及我国部分高校课堂开展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团队合作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方式等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究其根源,是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兴趣。相反,传统意义下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学,学生往往不是发自内心地进行美术学习。
第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高校传统教学方式所教授的内容有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的特点。这种教学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认识事物。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美术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但是由于其多媒体课件应用仅仅局限在幻灯片的播放上,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现代媒体形、声、色并茂的传达方式的作用,总体对于高校美术教学的质量都有很大影响。
第三,实践教学开展较少。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应用。二高校传统模式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应用这一目的,更多地是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是很大的一个弊端。
三、总结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对于论文导读:育。参考文献:施俊.浅谈美术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教育与职业,2009(03).上一页12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培养美术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文对美术教育的利与弊进行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当前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我们的当务之急不是去辩证美术教育的利与弊,而是如何趋利避害,更好地开展好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施俊.浅谈美术教育的目的与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