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范本电视“大片时代”范本:《中国梦想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242 浏览:160296
论文导读:线,贴近百姓生活,开掘源头活水,广泛开展“百城寻梦大行动”。他们当中有梦想拥有练歌设备的服务员,有梦想开养老院的卖猪肉个体户,有为换肾表哥配曲配唱的,还有支教志愿者、舞狮兄弟、盲人按摩师、芭蕾情侣、地震孤儿、女子鼓乐队、刑满释放人员等等。这种设置适应观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找准了适应目标观众的具体定位。(3)
【摘 要】本文从中国电视娱乐综艺节目的流变背景切入,分析了当前电视大片时代消费化、市场化、娱乐化的特点,指出《中国梦想秀》在顶层设计下,以弘扬社会主流价值为核心,创新表现手法的姿态成为了电视娱乐节目的全新范本。
【关键词】主流价值 市场化 顶层设计

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流变及其原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电视文化以综艺娱乐节目为代表,经历了如下的发展过程:
2000年初,央视综艺节目《同一首歌》亮相荧屏。其强大的明星阵容和华丽的灯光舞美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喜爱,也由于其良好的社会反响,各种明星歌会类节目开始陆续在电视台争奇斗艳。这一时期舞台上的明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收视率和明星阵容成正比。当时,央视强大的资源为邀请知名度高的明星奠定了基础,相比之下,地方台在传播中处于弱势。直到以自己造星为特点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的出现才改变了窘境。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卫视的黄金时段。零门槛的选拔赛制也使以大众为依托的“民星”成为了这一时期观众关注的焦点。至此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也完成了从传统的综艺到游戏、益智和真人秀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值得肯定的,是我国电视人适应时展的要求积极探索的结果,但过度娱乐化的特点也备受公众诟病。其后一度风靡国内婚恋交友节目也曾因过度炒作而遭到批评。求职当选秀素材的娱乐节目更是遭到网络联名抵制,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消费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需要正让步于消费。发生了从商品的消费向服务消费的转变。这种转变同时带来了整体性的文化生活转向。消费让文化逐渐走向逃避真实生活的娱乐,随之而来的心理快感成了消费的最终目的。而电子媒体和影像文化所代表的符号体现和视觉形象的生产,正是控制和操纵消费趣味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与消费时尚的重要手段。
2、娱乐化
与社会消费化相联系,在文化上必然体现为娱乐文化的兴起。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娱乐文化蓬勃发展,而作为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化,在表征社会价值变化的同时,也将严肃文化转变为游戏文化,将审美文化降格为文化工业。在这种文化中,文化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甚至美学功能都受到抑制,一味地追求感官刺激、游戏功能使快乐成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文化标准。电视娱乐节目可以说是当代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市场化
20世纪末,随着电视商业化程度的增强,电视业的竞争也空前激烈,再加之受众细分时代的来临,眼球注意力成为了媒介行业最稀缺资源,几乎所有的电视人都必须考虑如何吸引观众花足够长的时间来看自己的节目,众多的电视台也为了争夺观众、提高收视率、各显其能,竞争激烈。

二、顶层设计下的新范本

在这种背景下,当前的电视娱乐节目需要顶层设计,需要从内容到形式的革命性颠覆:
1、内容
媒介产业向来被称为内容产业,“内容为王”的标准始终主导着电视人的策划神经。《中国梦想秀》在内容上既贴近民众生活体验,也展现了国内娱乐节目中少有的人文关怀。
(1)梦想宗旨。浙江广电集团倡导“以精英的实力创造大众文化”。然而要想在精英与大众之间建立传播渠道并得到积极响应并非易事。《中国梦想秀》在前期的策划过程中进行了反向策划的大胆尝试,将更多的元素植入节目,通过以四个s打头的关键词——Star(明星)、Skill(才艺)、Story(故事)和Surprise(惊喜)——来推导第五个关键词,最终找到了节目的核心元素——梦想。在努力摸索广大观众品味的同时,挖掘潜藏在他们灵魂深处的期待,满足、展现并引领他们的需求。以“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口号给了参与者和观众实现梦想的幸福感。与时下大量电视娱乐节目的低俗化、娱乐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关注大众。浙江卫视在第三季《中国梦想秀》节目的筹划阶段开始,就派出近60 位编导记者深入全国各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镜头聚焦城市乡间,扎根基层一线,贴近百姓生活,开掘源头活水,广泛开展“百城寻梦大行动”。他们当中有梦想拥有练歌设备的服务员,有梦想开养老院的卖猪肉个体户,有为换肾表哥配曲配唱的,还有支教志愿者、舞狮兄弟、盲人按摩师、芭蕾情侣、地震孤儿、女子鼓乐队、刑满释放人员等等。这种设置适应观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找准了适应目标观众的具体定位。
(3)热心公益。《中国梦论文导读:情的同时,将思想性和艺术性融入表演中也成为策划人追求的境界。例如由聋哑人表演的《手舞四季》中,手语和表情的表演带给观众的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精神的震撼,他们的梦想是卖掉创作的画作来帮助他们的同学,同时成立一个“聋艺基金”,让社会认可他们,残而不废,最终使学艺术的聋哑人站立起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既有艺术
想秀》不仅向观众展现五光十色的梦想,还注重挖掘梦想背后的生活经历、生动故事,注重展示真情实感和乐观精神,传达励志向上、充满关爱的气氛和理念,秉持“让梦想照进现实”的节目宗旨,争取对所有追梦人有求必应、使命必达。在追梦人王迪那里,梦想不是局限在改变自己,而是把目光放在了遥远的贵州小山村,希望把他的舞蹈学习班建在那里,带着那里的孩子一起练习舞蹈,一起快乐的生活。令人感动的是在“圆梦办”的帮助下,王迪的六个学生以“舞状元”的身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重新登上第三季梦想秀的舞台,从王迪到打渔村六组,梦想一直在延续。这种快乐的公益精神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持续上演。《中国梦想秀》呈现出的拼搏向上、奋勇向前,已经超越一般的体能比拼和单纯的才艺展示,正确地发挥了舆论导向功能,是娱乐综艺节目的成功尝试。
2、形式
优秀的电视节目必须辅之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得到观众的青睐。现从表现手法、节目类型与形态特征三个方面对《中国梦想秀》的形式进行分析,以此探寻此类电视节目的创新模式与方法。
在形式上,《中国梦想秀》运用了纪录、直播、综艺、访谈、脱口秀等很多电视表现方法,在多种表现手法下所体现的节目类型也出现了交叉态势:
首先,综艺娱乐节目,各种文艺演出不可或缺的元素——才艺表演环节成为了节目的重头戏,在愉悦神情的同时,将思想性和艺术性融入表演中也成为策划人追求的境界。例如由聋哑人表演的《手舞四季》中,手语和表情的表演带给观众的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精神的震撼,他们的梦想是卖掉创作的画作来帮助他们的同学,同时成立一个“聋艺基金”,让社会认可他们,残而不废,最终使学艺术的聋哑人站立起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既有艺术性又有思想性的节目作品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其次,时事新闻快报,真实、新鲜、及时。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同时,同步直接跟随和报道,加深与观众的交流感,强化传播的速度、温度和热度。例如,去年6月,杭州长运客车司机吴斌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全中国。针对此事浙江卫视迅速作出反应,在新闻主阵地密集宣传报道吴斌先进事迹,调集频道整体资源合力宣传,在已制作完成的第九期节目中特别加入了“向吴斌致敬”的版块,邀请4位事发大巴的乘客和30位吴斌同事登上舞台,从“梦想”的视角深情缅怀英雄吴斌。
第三,电视谈话节目,通过话语形式,营造屏幕内外面对面人际传播的“场”氛围。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品牌的象征,他们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节目的成败。极具创新性的是,为加强对于“梦想”的引导,第三季《中国梦想秀》请周立波担任“圆梦大使”,作为“梦想”鼓励者和引导者为节目注入了新鲜的“周氏”元素。这个角色不同于以往主持人的角色,却有着控制器的作用,源于: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把握节目的节奏与进程。
最后,综合了社交服务类节目的特点。在强调电视节目教育和价值塑造的功能的同时,还进行民生帮扶和生活服务。例如,第三季追梦人彩虹来乐队的吉他手孟京辉因为盗窃曾入狱十年,在乐队成员的帮助下靠音乐重获新生,他的经历和表现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思考:“我们是否敢于直面自己的过去?过去那些所谓的梦是真正的梦想么?我们是否在意过身边给予自己爱心和关怀的人?”在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同时,一个个鲜活的人生故事直击他们的心灵,给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人们以启迪。
结语
其实,倡导公益,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节目并不是从《中国梦想秀》开始的,在此之前就有很多类似主题的节目,例如电视台的“圆梦行动”,湖南卫视的《帮助微力量》、《勇往直前》、贵州卫视的《百万智多星》,北京卫视《真情耀中华》、山东卫视的《公益总动员》等等,但是并没有取得《中国梦想秀》的高收视率,究其原因是在形式上缺少创新。因此,电视公益节目既要体现主流价值观,又要让观众愿意看,电视策划人必须要有很强的节目创新能力。《中国梦想秀》的成功正是源于电视大片时代求变的渴望,而节目整体的创新也为时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提供了全新的范本。
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书中提出的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大众传媒除了提供娱乐外还有着解释与规定的功能,即舆论引导的社会责任。这说明当前电视大片时代,避免节目低俗化,除了要加强对电视媒体的管理与监督,在制度上保证电视节目正确的价值导向外,作为电论文导读:
视人应该在追求自己的经营目标的同时,履行公共性和公益性的义务和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的媒体。作为电视“大片时代”的新范本,《中国梦想秀》给我们提供了诸多经验与思考。
参考文献
①石长顺、范晓,《娱乐狂欢与电视拯救》,《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0)
②杜昉,《电视综艺变局中的〈中国梦想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8)
③徐舫州、徐帆:《电视节目类型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④张国涛,《输出正能量 传递真性情——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高端论坛综述》,《现代传播》,2012(9)
⑤沈东:《电视是怎么“说事儿”的》,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梁潇霏,黑龙江电视台编导;李虹,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