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048 浏览:47403
论文导读:践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实践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实践者头脑中作为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而这个目的又决定人们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此外,实践的能动性还体现在自觉地运用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成果去指导实践,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以满足主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马克
摘 要:社会实践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理论上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实践上既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又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有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挖掘其价值,将社会实践资源以制度化的方式导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关键词:社会实践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002-2589(2012)36-0324-02
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就不能是单纯的理论教育模式,它内在地要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际中深化理论的传播。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实现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充分挖掘社会实践资源的价值,将社会实践资源以制度化的方式导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又有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社会实践资源,缓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

一、社会实践资源的内涵

关于资源的含义至今还未形成共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国度、不同领域的人对资源的理解是不同的。《辞海》从两个方面解释资源,一是指“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二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根据《辞海》的解释,可见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所指的社会实践资源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角度进行阐释。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有利的所有因素都应该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社会实践既然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的总和。那么,社会实践资源则是指由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和实施的各项活动的总和。从资源的空间分布角度,其既包括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的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也包括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等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从资源的载体角度,其既包括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的虚拟社会实践活动,也包括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和红色景区等为平台的实体性社会实践活动。总之,社会实践资源蕴藏于人类的社会交往和生产实践之中,有待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发掘其价值所在,为我所用。

二、社会实践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社会实践资源的应用在理论上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

科学实践观的引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突出特征。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为着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能动性首先体现为实践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实践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实践者头脑中作为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而这个目的又决定人们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此外,实践的能动性还体现在自觉地运用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成果去指导实践,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以满足主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理论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必须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主体实践纳入考虑视域,应该看到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实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主体性活动,即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以实现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社会实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科学地将社会实践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既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

2.社会实践资源的应用符合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论文导读: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认识、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推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现象深入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一基本理论揭示了一般意识、一般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即“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观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结果”,是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行(行动)、信(信念)的统一[4]。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知行统一的客观结果,他要求实现学生在道德修养上的知行合一,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大学生投身于实践,在实践中理解、认识、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意义,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健康的道德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将社会实践资源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实践作为其实施过程的重要元素之一,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社会实践资源的应用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理论源于实践,是实践的科学总结。理论与实践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之

一、也是其不断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7ctime.com

发展的基础。然而,在传统教育机制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视为知识教育的一部分,忽视对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的分析与研究,教育内容的抽象空泛与现实脱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很差。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好环,往往其症结就是由于我们只是进行单纯的理论教育和灌输,而忽视了社会实践的组织。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效果的取得,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的落实和加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教育最终将落在实践上,实践可以促进理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如此,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与道德认知能力,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社会实践资源的应用,为学生的实践提供现实基础,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现实世界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最终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