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县级社会管理视角下县级城区社区党建路径选择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786 浏览:73774
论文导读: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互动性。多数社区的党组织依然以开会作为组织生活的主要形式,采用“一人讲大家听”的单向传播方式,由党组织负责人以灌输的方式进行,多数党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少互动性。其次,社区党组织活动内容单调缺乏新意,“党日活动老一套、党员教育读读报,思想汇报一个调”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辽宁某县级城区为
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7ctime.com
摘 要: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和社会的深度转型,县级城区的社会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给社区党组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社区党组织只有在健全社区党建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党建的新格局、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提升党组织服务功能,才能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中有所作为。
关键词:社会管理;县级城区;社区党建
1002-2589(2012)36-0140-02
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和社会的深度转型,使县级城区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中心、流动人口聚集的中心和社会矛盾聚集的中心。适应县级城区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不断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是社区党组织未来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县级城区社会管理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面临的挑战

县级城区处于城市和乡村的结合部,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级城区人口流动性大,经济、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分配方式和利益格局多样,思想文化多元的特点,使其成为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给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人口的聚集和快速流动对党员管理提出挑战

首先,县级城区规模扩大、人口数量增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县域铺开,县城周边的村庄通过社区化管理向城镇过渡,农民土地被征用后,逐渐离开土地脱离农业生产,转变为市民。县域城区所管辖的土地和人口急速增加。
其次,人口流动性增大。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城乡壁垒的逐步消融,一些有能力有胆识的居民离开县城到城市发展,另一方面,大量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流入县城,形成了流动性强、数量庞大的“新市民”。
县级城区人口的聚集和流动,使党员的数量和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出现了基层党组织管理横不到边、纵不到底的状况,对原有的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固定模式提出了挑战。

(二)“两新”组织的发展对党组织的设置提出挑战

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量涌现,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催生了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组织等新型社会组织,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两新组织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给党组织的覆盖增加了难度。其一,“两新”组织的运作受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则支配,与党组织之间不存在行政和经济上的隶属关系;其二,部分“两新”组织负责人对党建工作态度不明晰,不支持、不欢迎甚至排斥党建工作;其三,不少“两新”组织规模小、布局分散、人员流动快、变化大。鉴于此,“两新”组织容易游离于党组织的覆盖范围之内,已经组建的党组织也面临“没有队伍、缺乏载体、难找抓手”等困难。

(三)党员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党组织活动提出挑战

县级城区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社区党员队伍构成也发生了改变,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身份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社区党员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党员的思想观念、精神需求、思维方式与以往有很大差别,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意识。沿袭旧有的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党员多层次的需求,难以调动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另外,市场经济的营利性诱发出的“拜金主义”,使得部分党员的政治信仰动摇,价值观念向经济利益方面倾斜,这也为把握基层党的组织生活主题和方向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基层的发展使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受到挑战

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发展和成熟以及各类群众组织的出现,成为社区社会管理的新特点。一方面,社区居民的意识日益增强、基层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区居民委员、业主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越来越成熟,由多数居民选举产生的自治组织与由党员选举产生的社区党组织相比更容易获得居民的支持,更具号召力;另一方面,伴随社会的发展和群众文体生活的丰富,诸如秧歌协会、驴友团、车友团等群众性组织大量出现并迅速发展,这类组织成员人数多、分布广泛,召集速度快,缺乏固定的章程和规范,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管理。如何处理同居民自治组织以及群众组织的关系,既保护居民的自治积极性、发挥各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又树立党组织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又一挑战。

二、社会管理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存在问题分析

县级城区社会管理的新特点对社区党组织提出了挑战,使其在工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社区党建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由于条块限制和就社区抓党建的传统理念,使社区党建形成了以区域、条块系统为工作单元的封闭的运行模式,比如:在职党员缺乏“社区党员”意识,不重视社区党组织活动,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对社区党建存在认识误区,一些单位资金充足,服务设施齐全,对党建资源共享的需求相对较小,很容易将“资源共享”简单看成“资源输出”,以为资源共享就是“出钱”、“出力”;社区党组织与驻社区企事业单位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且一些企事业党委具有较高的行政级别,社区党组织对其缺乏约束力,开展活动存在一定难度。正是由于这种相互分割的工作机制,难以使党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充分整合,形成党建合力。

(二)社区党组织活动缺乏新意

一些社区党组织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方式,造成组织生活单调、枯燥,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缺乏吸引力。
首先,社区党组织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互动性。多数社区的党组织依然以开会作为组织生活的主要形式,采用“一人讲大家听”的单向传播方式,由党组织负责人以灌输的方式进行,多数党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少互动性。
其次,社区党组织活动内容单调缺乏新意,“党日活动老一套、党员教育读读报,思想汇报一个调”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辽宁某县级城区为例,社区党组织生活内容以读文件或报纸、传达上级有关精神为主,分别占55.7%和35.7%,合计为91.4%。在信息化条件下,党员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速度更快,党内的提高也促进党内信息更加公开、透明,通过党组织活动获取的信息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三)社区党员管理不完善

首先,流动党员管理难的现象普遍存在。流动党员多是为生计外出务工,一些人不愿占用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参加组织活动,同时,少数私营企业主不重视党的建设,导致外来务工党员故意隐瞒党员身份,形成了“隐形党员”和“口袋党员”,他们既脱离了流出地党组织的管理,又不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动。造成社区对这些党员在管理上出现了“四难”,即组织学习和过组织生活难、催交党费难、保持联系难、掌握其表现难[3]。
其次,在职党员管理存在空白。在职党员的组织关系在单位、参与组织活动在单位,社区党组织缺乏对在职党员管理的机制和手段,使一些在职党员在心理和行动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造成“八小时之内是党员、八小时之外不像党员”的现象,难以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党建保障机制不健全

首先,社区党组织工作任务繁杂,随时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但是工资待遇不高,政治上缺乏上升的空间和路径,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到社区工作,也很难调动在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些年富力强、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到社区工作后频繁流论文导读:
动,无法形成稳定的高素质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
其次,社区党建经费投入与新形势下对社区党组织的高要求不匹配。目前,社区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县(市)财政的党费下拨、街道党工委(镇党委)专项列支经费以及社区内驻地单位筹措资金,资金数额相对较小,仅能维持社区党组织的电话费、水电费、办公费等日常开支,真正用于党建的经费十分有限[4],受到活动经费和场所的限制,很多社区的党建活动较为单一。

三、县级城镇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针对县级城区社会管理的特点,社区党组织着力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整合党建资源,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首先,探索党组织设置的新模式。社区党组织督促和协调“两新”组织建立党的组织,在党组织的建立和开展活动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探索“支部+楼宇”、“支部+协会”、“支部+商铺”、“支部+基地”等模式[5],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对于组织形式比较松散的群众团体,倡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建立党组织打基础。
其次,整合社区党建资源。打破社区党建的条块分割,发挥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职能,积极开展共建共享活动,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两新”党组织积极参与的社区大党建格局[6]。

(二)创新党员管理教育模式

首先,针对党员不同特点,开展分类管理。在区域化党建的格局下,整齐划一的党员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社区党员构成多样化的形势,必须根据党员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一是对流动党员开展动态管理。定期开展调查和走访,对流动党员进行登记管理,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向。建设流动党员活动阵地,使其成为流动党员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家园,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加强党员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构建协同管理的机制,利用党员信息库探索实现流动党员的信息化管理。二是对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扩大社区活动参与范围,鼓励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社区发展做贡献。建立在职党员的“社区—单位”双重考核评价机制,将党员在社区的表现列为党员考评内容,由社区党组织定期向党员所在单位反馈。三是对离退休党员关爱管理。组织离退休党员参与社区管理,为他们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创造平台,同时,要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
其次,创新党员教育形式,丰富组织生活内涵。社区党组织活动要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既要对传统活动方式有所继承,又要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不断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坚持党内活动的基本模式;开展更加灵活开放的组织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与党员的兴趣爱好、专长结合起来,在形式的设置上传统教育方式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被动教育与主动学习相结合、自我教育与服务群众相结合。

(三)强化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

社会管理核心是对人的服务与管理,因此,社区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功能。
首先,要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逐步转变工作理念,使社区党组织成为服务社区党员、群众的平台。逐步建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扩大党员志愿者队伍,逐步组建由街道干部、社区党员、楼道组长、志愿者及驻区单位党员共同组建的专业性社会公益服务队伍[7]。完善党员关爱和帮扶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党员关爱基金,对生活困难党员开展定期帮扶、不定期慰问以及临时救助。
其次,建立群众诉求表达和利益维护机制。推进党内的深入发展,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决策,在社区公共事务中加强沟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保护群众利益、尊重群众诉求,从而不断改善社区治理、扩大基层。

(四)健全社区党建保障机制

首先,强化社区党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公推直选、选派优秀干部到社区工作等形式,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非在编的社区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充实社区党建工作力量[8];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待遇,拓宽事业发展空间。
其次,健全社区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增加财政对基层党建的投入,加大党费返还比例;完善财政投入、党费资助、驻社区单位支持相结合的党建经费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探索党建活动立项管理制度,上级组织按照活动的可行性、时效性进行审批立项,予以经费支持。
再次,完善社区党组织工作条件。设立社区行政工作服务中心,使社区党组织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身建设中;设立公共行政事务准入制度,减少和杜绝各级单位和组织的摊派,对于必须由社区承担的事项,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给予必要的工作支持。
参考文献:
文宏伟.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现状的调研与思考[EB/OL][2010-05-23].衡阳党建网.
凌霞.社区党建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3).
[3]罗凤燕.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发挥社区党员作用——对玉林市社区的个案分析[J].桂海论丛,2007,(4).
[4]卢春华.对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10,(1).
[5]彭立兵.加强县级城区基层党建创新社区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EB/OL].北京社会建设网,2011-09-29.
[6]崔建平.农村社区党建:农村基层党建的新路径[J].科学社会主义,2012,(2).
[7]东港市委组织部课题组.加强县级城区党建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EB/OL][2012-05-29].北斗网.
[8]汕头市委组织部课题组.县级社区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研究[EB/OL].http://stzz.shantou.gov.cn/view.asp?
c=25&id=412,2012-5-20.
(责任编辑:石 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