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肝气中医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失眠临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478 浏览:87043
论文导读:
摘要: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进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失眠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目前,西方国家运用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案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国内医疗界对此还重视不够,且运用中医认知行为疗法配合常规治疗肝气郁结型失眠的相关探讨未见文献报道,故有必要制定一套以中医认知行为疗法为指导的适用于肝气郁结型失眠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案例。目的:制定一套适用于肝气郁结型失眠患者的中医认知行为治疗案例,并在临床实践中对其操作性、实用性及疗效作检验。策略:1、文献探讨策略:主要通过古今中外文献探讨,系统了解失眠的病因病机,目前治疗最新进展以及中医心理认知行为治疗策略特点。2、案例编制策略:以中医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说理开导、导引气功(八段锦)等疗法为基础,结合现代认知行为疗法编制出一套完整的中医认知行为干预案例;并根据相关文献编制中医证候量表和睡眠各指标分级量化表。3、临床探讨策略: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符合失眠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二组,治疗组以中医认知行为干预案例配合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对照组仅用解郁安神颗粒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睡眠指标分级量化表、中医证候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为测评工具,分别对二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时为观察点进行评分,所得资料采取χ-检验、秩和检验,以睡眠各指标、失眠症状等方面比较患者的改善程度。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失眠症状、睡眠情况各指标显著改善,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2、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在失眠症状、睡眠情况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3、一个月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阿森斯失眠量表总分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结论:本探讨制定的中医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治疗肝气郁结型失眠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能预防失眠的复发,且临床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介入此治疗案例。关键词:中医论文认知行为疗法论文肝气郁结型论文失眠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2-3
ABSTRACT3-9
引言9-11
第一部分 文献论述探讨11-27

1. 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11-15

1.1 中医学对失眠病因病机的探讨11-13

1.2 中医学对失眠的辨证思路和治则探讨13-14

1.2.1 辨病因13

1.2.2 辨病性13-14

1.2.3 辨病变脏腑14

1.2.4 治疗原则14

1.3 肝失疏泄与失眠的联系14-15

2.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15-17

2.1 失眠的临床体现及其分类与发病理由15-16

2.2 失眠的病理机制16

2.3 失眠的现代检查技术和策略16

2.4 社会心理因素与失眠的联系16-17

3. 失眠的治疗策略17-19

3.1 中药治疗17-18

3.2 西药治疗18

3.3 针灸治疗18

3.4 推拿治疗18-19

3.5 心理治疗19

3.6 其它疗法19

4. 中医心理学基本论述19-22

4.1 形神合一的唯物生命观20

4.2 心主神明的心身一元论20-21

4.3 五志分藏的系统整体观21

4.4 阴阳睡梦的水火既济观21

4.5 人格体质论21-22

5. 中医心理学的常用治疗策略22-27

5.1 中医认知疗法22-24

5.

1.1 说理开导法22-23

5.

1.2 暗示解惑法23-24

5.2 中医行为疗法24-27
5.

2.1 习见习闻法24

5.

2.2 移情易性法24-25

5.

2.3 导引气功疗法25-27

第二部分 中医认知行为流程的制定27-31

1. 论述基础27-28

1.1 中医认知行为治疗论述与原则27

1.2 失眠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27-28

2. 案例设计28

3. 治疗流程28-30

3.1 第一阶段:全面评估,转变认知29

3.2 第二阶段:实施治疗,纠正行为29-30

3.3 第三阶段:监督维持,防止复发30

4. 案例特点及要求30-31

第三部分 临床探讨31-44

1. 临床资料31-34

1.1 探讨对象31

1.2 病例选择标准31-32

1.2.1 诊断标准31-32

1.2.2 纳入标准32

1.2.3 排除标准32

1.2.4 剔除病例标准32

1.2.5 病例脱落标准32

1.3 睡眠各指标分级量化32-33

1.4 中医证候计分策略33-34

1.5 失眠病情轻重分级标准34

2. 探讨策略34-36

2.1 分组策略34

2.2 治疗策略34

2.3 观察指标34-35

2.4 量化评分策略35

2.5 疗效判定标准35-36

2.5.1 失眠的总体疗效35

2.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35-36

2.6 统计浅析36

3. 结果36-43

3.1 一般资料浅析36-38

3.2 结果浅析38-43

3.3 安全论文导读:不足与展望45-473.1不足45-463.2展望46-47结语47-48致谢48-49参考文献49-52附录52-59附件一52-53附件二53-55附件三55-56附件四56-57附件五57-59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59-60上一页12
性检测43

4. 结论43-44

第四部分 讨论44-47

1. 中医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的机理44

2. “形动神静”和“治未病”思想对防治失眠的作用44-45

3. 不足与展望45-47

3.1 不足45-46

3.2 展望46-47

结语47-48
致谢48-49
参考文献49-52
附录52-59
附件一52-53
附件二53-55
附件三55-56
附件四56-57
附件五57-59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