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教学设计有效教学设计与文本初读心理封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117 浏览:96304
论文导读:解学情这一内容在思想上的不够重视。本文将从学生初读文本时的心理来探究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一)学生初读文本时形成的联想,可以作为阅读教学设计的兴奋点文本作为写作主体生活阅历与生活经验的书写,虽不能说是生活的镜子,但一个具体文本总还是能在作家生活阅历与经验中找到其存在的影子,而富含作家的
有效的课堂教学始于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有三备需要:备教材,备学情和备教法。三个环节,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然当下,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更为广大教师所重视,而对学生学情的关注则相对薄弱。从客观来看,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较之对教材教法的把握要来的困难,操作层面上存在着许多不易操作的方面,比如说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不同的个性特点,很难加以统一。从主观来看,还是教师对了解学情这一内容在思想上的不够重视。本文将从学生初读文本时的心理来探究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初读文本时形成的联想,可以作为阅读教学设计的兴奋点

文本作为写作主体生活阅历与生活经验的书写,虽不能说是生活的镜子,但一个具体文本总还是能在作家生活阅历与经验中找到其存在的影子,而富含作家的这些生活阅历与经验的文本给予读者的,首先当“不是知识,而是唤起作用,刺激了读者,使他自己唤起自己体验的内容来”(日·厨川白村著,鲁迅译:《苦闷的象征》)。所以学生初读一篇文章后,头脑中大多形成以直觉感知为主的映像,“联想”是这个阶段心理活动的主要方式。
初读《项脊轩志》时,我们常常会被作者笔下的那间简陋却别有情趣的小屋吸引,那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有着拥有一间“个性化的理想小屋”的期盼,所以见到文中的描写,自然唤起我们内心的体验来,幻化成我们无尽的联想;初读《我与地坛》时,我们的内心总是不由自主的担心着这个在人生最狂妄的时候失去双腿,沉默地天天一个人到地坛去的作者,因为曾经在面对某次考试一落千丈的打击时,自己也曾那样消沉的独处着,不愿意与任何人有任何的言语,再然后,我们会慢慢的说服自己,重新振作起来;读有关母亲章节的候,我们会联想到自己的任性常常让母亲为之操心,母亲有的时候会偷偷的在背后默默地关注着我们。正是因为这些联系,使我们读到作者文中所写的那句“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泪流满面。
这些联想是我们在初读文本的时候因着作者与自己生活阅历、经历储备等相似的原因,在情感的层面所引发的共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源于: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的联想会慢慢的由感性转向更多的关于理性的思考。初读文本时,可能会联想到作者的其他作品,加以比较并形成或褒或贬的直觉性评价。比如在读苏东坡的《赤壁赋》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的会联想到他被贬黄州同一时期的相关作品,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从而对这一时期作者在思想上的变化与追求有个更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把它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科学而艺术的设计起始阶段的突破口。读《边城》,学生大多对端午节那天翠翠与傩送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印象深刻,特有的感觉,由此引发的联想也丰富、活跃,以分析翠翠这一时刻的人物心理为突破口,易于迅速形成阅读教学课堂所必需的兴奋中心,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研读阶段。读《江南的冬景》,学生自然的会有自己心目中江南冬景的印象,那么不妨让学生来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江南冬景的画面,然后与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做个对比。
千篇一律地从正音正字开始,继而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意思,总结写作特点,这种程式化教学设计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步入毫无生机的境地。

(二)学生初读文本时产生的满足心理,可以作为阅读教学设计的深入点

常常有一些文学作品,看上去寻常而又浅显,如一汪清浅的河流。这样的文本,学生初读之后很容易有一种“全知道”的内心感受,从而产生一种阅读的满足感。知识经验越浅,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越差,这种内心体验便越强烈。
比如读《金岳霖先生》一文,初读文本后,学生会觉得这篇文章不过就是选取了金岳霖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事件,从而刻画了一个有趣的老头形象。这个老人的穿戴很奇特,上课提问很有特点,喜爱哲学,对爱情十分忠诚等等。读至此,觉得本文也就不过如此。所以,从教学设计角度来看,如果老师讲授时长时间的停留在对这个人物形象的浅层意义上的分析上,换言之,老师与学生始终处在同一思维平面上,就只会强化学生的“满足”心理,甚至会造成课堂凝固的心理氛围。教师肤浅的讲下去,学生被动地听和记的情况就习已为常了。
那么,如何论文导读:,若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能很好的解决这些让学生疑惑的地方,无法满足学生求解的期待心理,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并进而失去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信任。如何来击破学生这种初读文本时的疑惑心理呢?笔者以为,教师当在上课之前了解文本之于学生会产生哪些疑惑之处。课堂教学前的收集问题式的调查是了解学生初读文本后疑惑
来排除学生这种初读文本时的满足心理呢?很简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在把握学生已知些什么的情况下,要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要深入,要拓展,要点化,要让学生始终感到不满足。通俗的讲,教师要想办法吊足学生的胃口,使之时时的被吸引,时时的渴望着。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一些让学生“可望而又可即的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不断深入探求的心理需求,将阅读向纵深推进。
仍以《金岳霖先生》一文的教学设计为例。初读文本,学生能容易把握其“有趣”的特点,但却不一定能把握其“有趣”背后隐伏的意蕴。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必当考虑到这方面的内容。比如针对其“样子有点怪”的“有趣”表象,我们可以设计让学生反复朗读该段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品赏,如从“请原谅”中读出金先生的谦恭、真诚、尊重学生的可贵品质;从他搭配的“怪怪”的黑白镜片,特别是在得知金先生因为一只眼睛近视800度,一只眼睛远视700度而不得不如此之后,读出这“怪怪”的身影背后饱含的心酸,生活、治学的不易,以及作者对他的浓浓敬意。再如金先生对哲学的态度“我觉得它很好玩”。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好玩”,教学中我们不妨调动学生原有的体验,让班上学有专长的学生谈谈学好该学科的秘密,由此水到渠成的把握此“玩”当是“玩味”“钻研”“探讨”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探究金先生的这一“玩”居然就“玩”成了一代名师,学界泰斗!这“玩”字背后,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由此引导学生领悟到金先生对学问的单纯的喜爱、执着、痴迷,这才是他学问达到顶峰的基石。
排除满足感应贯穿教学始终,包括教学过程的收拢,也要做精心设计,决不能简单地用句号作结。要收拢在“似断还续”的情境中,使学生保持继续探求的。

(三)学生初读文本时产生的疑惑心理,可以作为阅读教学设计的突破点

与上面一种满足心理相对的,是学生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文本,在初读文本之后,因着文本视野与自身视野之间的距离或落差而产生的一种“疑惑”心理,以及因疑惑而产生的一种求知的期待心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各个击破学生心中的疑难之处,给学生以一个清晰的结果,想必可以大大丰富学生已有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能力。相反,若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能很好的解决这些让学生疑惑的地方,无法满足学生求解的期待心理,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并进而失去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信任。
如何来击破学生这种初读文本时的疑惑心理呢?笔者以为,教师当在上课之前了解文本之于学生会产生哪些疑惑之处。课堂教学前的收集问题式的调查是了解学生初读文本后疑惑的重要途径,但具体操作起来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所以更多时候,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教师自身入手。钱梦龙老师的一段话或许能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我备课的时候,自己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地方,就想,学生可能也会较难理解;自己看了好几遍才看出来好处的地方,就想,学生也很难看出它的好来,我就在这些地方导一导。换句话说“导读”导的就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学生读不好的地方。这里当有着教师换位于学生思考的做法,以期求得与学生的共鸣。
读余华的先锋派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如按惯常传统小说的阅读方式来设计本文的话,那么当围绕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三个方面一一解读。然换位于学生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7ctime.com
位置,感受自己初读文本时的心理体验,我们不难发现,此小说作为先锋派小说,它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打破了小说情节的逻辑关系,换言之,作者就是特意安排一些缺乏逻辑联系的另类情节,运用叙述方式来完成小说主旨表达的,情节的几个发展阶段学生基本能够把握。所以若用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方法来讲授现代小说,注定是事倍功半的。相反的,初读文本时,我们会对文中这些细节更为关注,更为迷惑:为什么司机这时在公路做起了广播操,他从第一节做到了最后一节,做得很认真。文中多次提到的“旅店究竟指什么?为什么我会觉得汽车像旅店?而这些问题恰恰关涉到现代小说言说形式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不对此篇小说的情节做过多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利用先锋派小说的特点来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
于感兴趣处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平淡处发掘其深蕴,激发学生的探究;于疑惑处还以清明,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把握学生初读文本时的心理特征是备课过程中掌握学情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裘海燕,语文教师,现居浙江绍兴。责任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