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高平市山西高平市良户村保护与开发刍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345 浏览:73402
论文导读:
摘 要:古村落是一种蕴含着浓烈文化气息的乡村人文景观,是一个特定的地域在长时间内文化沉淀的外在表现形式,见证了特定地域的历史发展历程和相关乡土文化的传承过程,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价值。高平良户村是全国7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是我国现存明清两代最杰出的太行古村落之一。但是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古村落的知名度不高,经济落后,古村落的价值未被有效地开发。本文从良户村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保护与开发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开发这一古村落,并以此来积极唤起公众关注和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关键词:良户;古村落;保护;开发

一、良户村的历史渊源

良户村位于高平市西部,距县城17公里,北枕凤翅山,南耸双龙岭,总面积约3.773平方公里,总户数505户,共1527 口人。当代著名古村落保护专家、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认为,良户古村落是我国现存明清两代最杰出的太行古村落之一,“堪称我国古村落的活化石”。良户村历史悠久,战国时期长平之战时,这里是秦军东进的必经之地,周边空仓岭、安贞堡、秦城、马游、康营(古光狼城)、皇王寨、皇王头、古寨等和长平之战有关的地名可为佐证,村落最早出现于这个时期。相传唐代中叶,郭、田两大家族在此形成村落,故古称“两户”。从宋代初年开始,陆续又有王、李、秦、赵、张、高、邵、宋、宁、苏、窦等外姓人家迁居此处,人口增加,村落扩大,至元明时已很具规模,称高平县都善乡蒲泉里梁村。明清实行里甲制,从村内清康熙六年《关帝庙创建碑》和乾隆年间王氏家谱可知,良户村称通义里梁扈,又称梁户;清同治六年(1867)全县设30都100里,良户村属第23都通义里;宣统年间属高平县通义西里八村。民国初年废里甲制后属三区下董峰主村(编村);解放后至今属原村乡。经过多年的经营,良户人不仅建造起一座座高雅精致的民居大院,还扩建和新建了众多的阁楼、寺庙、戏台,主要建筑依自然形势顺势择吉选址,东西较长,北高南低。主要街道有后街、西街、东街、太平街和蟠龙古寨,街道多数是沙石铺砌,排水流畅,对古村落的保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古代多数家庭是耕读传家,从遗留的大量门匾题字可以看出古代注重文教,民风淳厚。村落内办私塾,修学堂,仅在明末清初,郭、田两家就有多人中科举,叠进士,步入仕途。良户村是清代高平号称“三阁老”之一的田逢吉故里,民居古建遗存十分丰富。田逢吉,清顺治乙未(公元1655年)进士,初选翰林编修,累官户部右侍郎,康熙帝经筵讲官及内阁史学士等职,终浙江巡抚。他在任翰林主考时,独具慧眼,选拔了大批有识之士。调任浙江巡抚后,适逢“三藩之乱”的耿精忠反叛,他在率制府李之芳督师金衢,部署军务时,日夜勤勉积劳成疾,后告归乡里,卒于家中。村内,至今还留有一副颂赞其功绩的对联门匾:“名流翰院光留良户,德惠浙江史汇长平”,横额为“来骥天南”。

二、良户村的发展现状

(一)村落现状

经调查发现,良户村保存状况非常之差。首先,所有遗存建筑被分给田氏后代私人所有,并非政府所有,有些已被田氏后代转卖给其他姓氏所有。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开发难度非常大。其次,大部分有价值的遗存建筑内仍住有居民,政府现已明确规定村民不能私自拆毁、改建遗存建筑,但是由于居住需要,很多遗存建筑早已被村民改建,比如最有价值的侍郎府,村民为生活方便在院内私建灶房,为扩展空间将遗存建筑外墙外移,损坏了遗存建筑的原始风貌;良户村内的真武庙早已被重修为外贴红色瓷砖的现代建筑,原始风貌片瓦无存;很多古老的建筑内堆放着杂物,院落内地面绿苔横生,景象荒凉,可见村民对遗存建筑的保护意识并不强烈,而且很多居民对游客的参观带有一定排斥情绪。最后,良户村更注重于新村的建设,而忽略了优秀遗摘自:论文查重站www.7ctime.com
存的保护。村口大门十分气派豪华,村内健身器材齐全,道路宽阔整洁,但是对于遗存的保护十分欠缺,由于各个重点遗存建筑分布较为散落,门口仅有一小方块牌匾作为标注和解释,不容易被找到。良户村通往村内最重要景点蟠龙寨的道路仍是土路,许多遗存建筑周围杂草横生,建筑破烂不堪,村委会将原建筑内的字画、牌匾、物品等统一保管不对外,并未将其作为一个旅游地看待。
良户村的遗存保护存在很大问题,急需整治论文导读:
,并且在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方面也应加大力度。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

1. 经济社会的过快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农耕社会的文化形态和方式逐渐消退,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也在逐步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村民更加注重对新生活的追求,调查中可以看到,村落内新村和旧村差异对比十分明显,尤其是古遗存破烂不堪,无人管理。究其根本原因可认为是培育这一传统文化的“土壤”逐渐退化,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也在随之发生改变,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漠视于古村落古遗存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2.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经济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文化、事物逐渐走向消亡;但另一方面,许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有赖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撑。在与村民的访谈中发现,之所以没有对古遗存进行合理的保护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资金的短缺,要仅靠当地村委对这些优秀的古遗存进行修复开发时不可能的,必须要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人的教育及素质水平,在古遗存的保护意识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三、良户村的保护与开发措施

对遗产经济效益的开发必须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我们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去配合着开发,为了吸引游客而进行刻意的人为地装饰,不尊重当地文化发展的规律,我们应当在保存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以当地原有的特色文化来创造经济效益。
首先是保护。
1. 应当加强对村民的教育,提高村民对遗产保护的意识。2. 树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故意破坏、损毁古遗存的行为予以惩治。只有所有人共同达成保护的共识,才能让古遗存处在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内。
其次是修复。要将遗存建筑内居住的居民请出,由政府、村委等相关部门逐步的有计划的对村落进行修复。修复是要其恢复原貌,而不是为了注重眼球而进行美化。例如丽江古城,为了达到好的效果,将所有房子全部涂成红色,而原本的东巴文化是很讨厌红色的,基本采用的都是黑白二色,为了可以与自然融合为一体。丽江的做法让古城失去了其文化内涵,一切为了经济效益。我们要避免这种做法,要通过对建筑的修补将村落最真实纯朴的文化体现出来,将精神文化融入到物质文化里。在修复过程中可以借鉴晋城皇城相府的做法,不是一次性进行全部改变,而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进行,先请出一小范围的村民,进行修补恢复,修复好后再去另一部分,一年一变样,这样可以使修复过程更容易进行。但是要注意借鉴并不是照搬,而是将一些有效地方法借来使用。修复后将古建内物品归放回去,尽量完整的使当年的情景再现。由村委组织管理部门,对各古建进行良好的保护。
最后是开发。将文化产业化,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过程要构建起属于本村落的文化核心竞争力,“村落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构成了古村落的文化结构,使古村落具备独特的识别性,四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形成了古村落旅游的吸引力和卖点。”1这是开发的重中之重。物质文化是整个村落的外在体现,是游客可以直接看得到的东西,因此要积极采用差别化战略,良户村整体上最大的特色是村中有寨,即蟠龙寨,当年村中的田逢吉归乡后在村后另建蟠龙寨,设围墙,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在开发宣传过程中应当突出这一特色。
在突出亮点的情况下要完善整个村落,完善好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村落可以将当年的明清一条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7ctime.com
街遗迹,开发成商铺,不仅可以满足旅游的需求,还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村内设置导游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导行、讲解服务,使游客可以真正了解到村落的历史、文化意义。
五、总结
古村落完整保存着中国古老的生活理念,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对于良户村这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应当予以保护,使其能够作为历史传承的纽带,为增强我们地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增添一份力量。
注释:
1. 谢维光、马华泉、杨艳丽、祝招玲,《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古村落旅游文化竞争力提升实证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1),73.
参考文献
 郑巨欣,《民俗艺术研究》[C],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温幸、薛麦喜,《山西民俗》[C],山西人民出版社,1论文导读:991. 谢维光、马华泉、杨艳丽、祝招玲,《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古村落旅游文化竞争力提升实证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1). 陈勤建,《中国民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7.上一页123

991.
[3] 谢维光、马华泉、杨艳丽、祝招玲,《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古村落旅游文化竞争力提升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1).
[4] 陈勤建,《中国民俗学》[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