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新主义新主义社会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新成果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48 浏览:21674
论文导读:确实是从反对国民党的斗争来讲的,但是在这里又不仅仅是从反对国民党的斗争来讲的,因为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在设想未来中国社会时说:无论就政治、经济或文化来看,只实行减租减息的各抗日根据地,和实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的陕甘宁边区,同样是新主义的社会。各根1234下一页
摘要:新主义社会理论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理论界持续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近些年来,这一理论却被一些论者所否定,认为新主义理论本身是一个杜撰,并认为研究和宣传新主义社会理论会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笔者认为,新主义社会理论并不是杜撰,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科学概念;新主义社会理论的研究是在否定苏联模式和体制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肯定,新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
关键词:新主义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
1672-4283(2012)06-0053-07
收稿日期:2012-08-1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7ctime.com
1D710012)
作者简介:任晓伟,男,陕西清涧人,法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新主义社会理论的研究曾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这一时期的研究,人们基本上一致认可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的新主义理论,不仅仅是一个破坏旧世界的革命理论,而且还是一个建设新世界的社会理论,也正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人们开始使用新主义社会理论这样的概念。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人们对这一点的认识基本上没有什么分歧。不过,近几年来,学术界有些人开始否定新主义社会理论的提法,提出新主义社会理论“不能成立说”,认为新主义社会这样的提法和概念完全是后来的研究者所杜撰,并没有一个新主义社会理论,这些观点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网络上都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党史界一些学者对这些观点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但并没有切中问题本身的要害。因为这一问题的争论本身并不是一个纯粹逻辑思辨的问题,而是一个不断挖掘史料和如何对历史进行现实主义解读的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图对新主义社会理论“不能成立说”的基本观点进行进一步学术反思,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反思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高度加深关于新主义社会理论的理解。
一、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相关文献充分表明“新主义社会”是创造性提出并被广泛宣传的科学理论概念
质疑、甚至是否定新主义社会理论的论者们有一个依据,就是认为历史中并没有新主义社会理论这样的提法和概念:在经历过我国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代革命家、理论家的著作和言论里,只有“新主义理论”和“新主义革命理论”的明确概念和系统论述,从来没有“新主义社会理论”的提法和概念;因而,在历次代表大会或各种文件里,至今也没有“新主义社会理论”这样的提法和概念。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刻意宣扬“新主义社会论”的人,始终拿不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等老一代革命家的所谓“新主义社会论”的详实文字和系统思想,也拿不出任何党的文件作根据。但是,某些人为了达到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挖空心思,东翻西找,挑捡出在40年代与国民党作斗争时关于革命根据地“新主义社会”的言论,任意曲解和夸大;尤为恶劣的是,他们把自己的思想统统附加在上面,七拼八凑,编造出一套所谓的“新主义社会理论”,冒充为的思想。
上段引言中所说的“在40年代与国民党作斗争时关于革命根据地‘新主义社会’的言论”指的应是1941年5月8日在《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的总结》一文中的一段文字:还有一些同志,不了解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性质已经是新主义的。判断一个地方的社会性质是不是新主义的,主要地是以那里的政权是否有人民大众的代表参加以及是否有的领导为原则。因此,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便是新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
这段文字确实是《选集》中惟一一处涉及“新主义社会”提法的地方,而且在这里也确实是从反对国民党的斗争来讲的,但是在这里又不仅仅是从反对国民党的斗争来讲的,因为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在设想未来中国社会时说:无论就政治、经济或文化来看,只实行减租减息的各抗日根据地,和实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的陕甘宁边区,同样是新主义的社会。各根论文导读:
据地模型推广到全国,那时全国就成了新主义的共和国。
显然,这里对于未来新主义社会的设想,是着眼于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设想,而不是反对国民党的策略性层面。
质疑和否定新主义社会理论的论者,其实并没有全面了解和梳理关于新主义理论的文献,由此才得出等人并没有关于新主义社会理论明确的提法这一认识。事实上,在《文集》中有大量关于新主义社会的论述,比如1943年8月8日,在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说:
“中国革命要完成什么任务呢?中国到底要办什么事情呢?就是要办两件事,要换两回朝。”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为主义社会,即新主义社会。”“我们要建立的新主义社会,它的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破坏了封建秩序,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压迫,而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人民群众充分地发动起来了。”
1944年7月14日,在与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说:在没有进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其他地区,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农民被土地束缚着,没有自由,彼此很少往来,过着愚昧落后的生活。这种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主义和专制的基础。未来的新主义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这种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的进步将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
1947年底1948年初,在为起草的《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草案)》中,使用了“新主义的经济形态”这一概念,指出: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形态,“现在正在被新中国的新主义的经济形态所迅速地代替着”。应该说,新主义经济形态这样的概念是从社会形态的高度对新主义社会这一概念进一步的提升,表明已经开始把新主义社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来认识和把握。论文大全www.7ctime.com
质疑和否定新主义社会理论的论者认为,新主义社会理论与“新主义革命理论是性质根本不同和对立的两种思想体系”。新主义社会理论不仅是某种政治力量用来否定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纲领,也是他们用来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他们所向往的“新式资本主义”的政治纲领,是他们打出的与社会主义作斗争的旗号。
20多年来,理论界不绝于耳的批判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声音,就是这么来的。问题的实质,就是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党史的研究,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历史研究,不排除一些人利用历史上的问题去体现他们对当下中国解释的自由主义观点。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理论研究者和党史工作者来说,他们对新主义社会理论的研究,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党史界就有人提出,面对如此丰富的关于新主义社会的史料为什么却没有人去关注和研究的新主义社会理论?对于这一问题当时著名的党史学者胡华是这样解释的:这么多年来,人们之所以对新主义社会这个问题不敢涉及和研究,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极“左”政治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个不正常年代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新主义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代名词,提倡新主义社会就是为资本主义翻案。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提倡宣扬新主义甚至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毁灭性灾难。
如果从胡华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和认识来看,当前关于否定新主义社会理论,认为研究新主义社会理论就是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很显然这实际上还是过去传统的思维方式在今天的延续,但这种思维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对党的历史和理论学术研究的需求了。
从对新主义社会理论的质疑和否定来看,实际上包含着对两个重要问题究竟如何认识:一个问题是新主义社会理论中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一个是如何认识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关于在形成新主义社会理论或设想时对发展资本主义的阐述,目前学术界已经有许多的研究成果,本文不再加以详细分析。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从相关文献来看,20世纪40年代中期从战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资本主义发展重要性的阐述,是一个客观事实。在“七大”上之所以把新主义与新资本主义、新主论文导读:会主义具体制度?很显然,中国参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模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世界扩张的重要组成部分。用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语言来说,就是“以俄为师”,走苏联的道路,正如同刘少奇在1954年新中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说的,“是的,我们所走的道路就是苏联走过
义的资本主义这些概念等同起来使用,其实就是为了突出强调新主义社会对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视。此外,从不同时期不同文献和不同文本比较来看,对资本主义的认识高度远比新中国建立后修订出版的《选集》中相关文献所体现出来的认识要高得多。第二,在更深的理论层次,新主义社会理论涉及在近代以来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处理中国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复杂关系这一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在于,一方面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历史实际出发高度肯定了资本主义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经济在战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提出发展多个阶级联合的,而不是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这两方面成为了新主义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鲜明的特点。第三,从历史发展来看,在高度肯定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性时,并没有损害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事业,相反这一时期却是中国在政治和理论上高度成熟、政治向心力和凝聚力高度发展、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各抗日根据地的经济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
关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1981年中国十一届六中全会已经做了在今天看来都非常科学的评价。不过,这一评价也带有当时认识的局限性。从苏联垮台和苏联解体以来社主义理论和实践新发展的背景下来看,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领导中国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在理论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的划分,这一重要思想为把改革看作为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思考和研究历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点确定无疑,正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基石。但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问题值得人们继续思考,那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模式”战后扩张的整体气氛中,建立起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很显然,中国参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模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世界扩张的重要组成部分。用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语言来说,就是“以俄为师”,走苏联的道路,正如同刘少奇在1954年新中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说的,“是的,我们所走的道路就是苏联走过的道路,这在我们是一点疑问也没有的”。但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讲,在研究和认识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时,必须要区分出两个层次,一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是苏联模式的体制。就后者而言,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有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今天人们多少带着一些遗憾去研究宣传新主义社会理论,如果说其中有什么要否定的话,那么否定的则是苏联模式的体制和苏联的发展道路,而这种否定恰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积极肯定。质疑和否定新主义社会理论的论者们显然是没有看到这一点。这样看来,问题的实质并不是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老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三、新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内在一致性
如前所述,新主义社会理论本身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也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展开,但是这一点非但不影响这一理论的历史地位,反而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条件,也正因为这样,新主义社会理论的研究也才能够成为理论研究中一个难点和热点。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创新的成果,新主义社会理论提供了一个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道路。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史上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时期都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设想,但马恩基本上没有脱离他们一生强调的先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而后有社会主义的认识思路,即便是马克思晚年在俄国革命的出路问题上认为俄国的土地公有制有可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但他还是把俄国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放到了欧洲社会主义的前途上,认为俄国革命只有点燃欧洲革命并得到欧洲无产阶级的帮助,俄国革命后的社会主义才在历史上是有可能的。从这一点看,其实很难说马克思、恩格斯有过一个明确的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论文导读:态的以及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多种经济成份混合发展的新主义社会的过渡道路设想是明显不同的。很显然,的《新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是对列宁“两个策略”一书基本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在新主义社会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从社会制度建构和社会发展道路的具体样态的层面涉及落后国家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系统思考,因为强烈的历史制约性往往包含着对问题的否定性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列宁最早具体提出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道路问题,特别是在《社会党在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中列宁集中从理论上阐述了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问题。列宁所阐明的新型革命理论,既包含了无产阶级如何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问题,也包含了从工农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问题。但与的认识相比,列宁与的不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视角上看,列宁只是从“策略”的层面而不是从社会制度建构和社会发展道路创新的战略层面来思考这一问题的;另一方面,从历史内容来看,列宁虽然也在特定的时期肯定资本主义在落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他是在否定和排挤了资产阶级后来思考这一问题以及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的,这与关于政治上联合资产阶级建立多阶级形态的以及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多种经济成份混合发展的新主义社会的过渡道路设想是明显不同的。很显然,的《新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是对列宁“两个策略”一书基本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在新主义社会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从社会制度建构和社会发展道路的具体样态的层面涉及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性,其核心和关键问题正是在于落后国家特殊历史环境中形成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特殊关系。这其实也是在帝国主义的整体性时代条件下对于落后国家出路、发展和前途的一种思考。上述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这个层面上来看的,如果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演进的层面看,人们则可以看到新主义社会理论的另一层重要意义。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