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成因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原因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117 浏览:34676
论文导读:张爱玲从他那里领略到的是封建家长式的专断、暴戾、、冷漠而不是父爱。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出生名门世家,思想开放,追求新式生活,是一个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的新派女性。因此她对丈夫的旧式腐化生活极为不满,矛盾由此产生。旧习气与西洋文化的格格不入,使她在结婚十年后,离开家庭,远渡重洋留学。后来曾回国试图挽救这个


1008-925X(2012)11-0093-02
摘 要张爱玲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7ctime.com
家,她的小说多以悲剧爱情和婚姻故事为题材,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渲染悲凉的小说氛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本文就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成因从她的家庭变故和婚姻感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影响这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成因
张爱玲的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扣动读者的心弦, 历久不衰。家族的衰落、不幸的婚姻和坎坷的经历,铸就了她复杂的心理世界和孤僻的性格,促成了她独特的悲剧创作观。她在《〈传奇〉再版序》中说:“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 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她的作品, 无论题材怎样变化,主题永远是“荒凉”,这使她的小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氛围。本文就从张爱玲的家庭变故、婚姻感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这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她小说悲剧意识的成因。
1 家庭影响
张爱玲出身在名门贵族,她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祖父是清末大臣张佩伦。张爱玲从小生活在一种书香与旧官僚气息并融的环境下,她的心中深深地刻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父亲张廷重是个典型的遗少,会吟诗作赋, 又有一切遗少的恶习。结婚后不久, 就开始花天酒地, 逛妓院, 养姨太太, 赌钱,吸大烟。张爱玲从他那里领略到的是封建家长式的专断、暴戾、、冷漠而不是父爱。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出生名门世家,思想开放,追求新式生活,是一个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的新派女性。因此她对丈夫的旧式腐化生活极为不满, 矛盾由此产生。旧习气与西洋文化的格格不入,使她在结婚十年后, 离开家庭, 远渡重洋留学。后来曾回国试图挽救这个濒临破裂的家庭, 但没有成功。生活方式及思想的差异,家庭无休止的争吵, 最终导致离婚。父母不幸的婚姻, 在张爱玲幼小的心灵里过早地投下了重重的阴影,使张爱玲很早就认识到无爱的婚姻的不幸。
在父亲与母亲离婚后,幼小的张爱玲更是备受父亲的冷落,经常在继母的挑唆下被毒打,还被父亲软禁在一间空房子里半年之久。逃出家门后,张爱玲接受了母亲所给予的新式教育, 但母亲一番刻板生硬的训练成了对张爱玲的痛苦折磨及对她天性的压抑,孤独与寂寞不可避免地成了她早年生活中最重大的情感体验。因而, 她作品中的人物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更没有爱, 即使在爱的名目下走到一起的男女, 爱字也是着了不少杂色的。《年轻的时候》显露出张爱玲对于进人婚姻的疑惧。《小艾》显露出旧式婚姻的失败。
2 婚姻感情影响
张爱玲显赫的家世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的婚姻,她共结过二次婚。年轻的张爱玲爱上了大自己十四岁的胡兰成,即使胡兰成已结婚,只因为他懂她,了解她。结婚三年胡兰成粉碎了张爱玲对爱情婚姻的信仰,滥情寡义的他在避难中和年轻护士相恋同居,她力图挽救,可事与愿违。但她仍然在经济上帮助胡兰成,可谓有始有终。
张爱玲移居美国寻求发展,遇到了第二任丈夫赖雅,一个65 岁的作家, 当时张爱玲36 岁。双方各自情感、生活和经济上的需要也许是促成这次婚姻的重要原因。这段婚姻持续了十一年。年老多病的赖雅给予了张爱玲精神和心理上的重负。生活的窘迫和压力,更使她增添了忧愁,她的写作多是因为经济原因。张爱玲在美国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一生的作品都带着深深的失落感,藏着隐隐的悲剧气息,淌出来的是带着“张爱玲式的郁悒”的文字。
张爱玲对婚姻的阐述十分精辟。她说:“女人为了生存而嫁人,本质和没什么两样,不过是批发和零售的关系。”由于感情婚姻受挫,张爱玲笔下多是虚无的情爱和无爱的婚姻。难成眷属的无奈、利益交换的婚姻,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爱,在一场场情爱游戏中,到处弥漫着令人窒息的、腐朽的、苍凉的、肮脏的气味,她用苍凉而浓艳的笔写尽了人间的婚恋传奇。《十八春》中曼桢和世钧真诚相爱,却因误会被迫分离,他们终究也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留下无尽的感伤惆怅。世钧翠芝心里各有所属却愿意结婚,这样的婚姻不可能幸福。《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是玩着“爱情的游戏”,因为一座城市的沦陷走入了婚姻,结局看似圆满却透露着无奈与伤感。“结婚并没有使他变成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尽管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论文导读:
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
3 时代背景的影响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衰亡,战争频发时期,人们的思想既受封建传统的禁锢,也受着新思想的刺激。满清贵族时代已经过去,没落贵族的小姐们日益受到身份贬值、经济困顿的威胁。青年时期的张爱玲希望通过学习获得自立的能力,但两次战争的爆发两度摧毁她的求学之路,一次是她虽然考了第一名却因为战争不能就读伦敦大学;另一次是战争中断了她香港大学的学业。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张爱玲正在香港读书,她经历了香港被侵占的全过程,深刻而充分地体验了生命的脆弱和战争的残酷。因此在《倾城之恋》中就折射出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大背景下,。当时身处封建社会即将逝去,新社会即将来临的时期,再加上战乱频繁,爱玲的小说中描写的大多是被封建专制家庭挤压,在乱世中浮华,在生活中颓败灰暗,精神空虚、放浪形骸的悲剧形象。如《创世纪》中的匡家父子匡霆谷和匡仰彝就是个典型。
男性的卑微猥琐、女性的软弱依附、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她曾在散文《天才梦》 中这样写道: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爬满了蚤子。”她用那不动声色的笔触,让作品渗透着一种悲凉的气息,创作了一个一个悲凉的“传奇”。张爱玲出生于名门童年凄凉;曾在上海声名大噪,可遭遇爱情悲剧;晚年隐居海外,杜门谢客,直到中秋月明之夜客死他乡。张爱玲的一生也是一个悲凉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