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雅各《中庸》英译本比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52 浏览:18825
论文导读:键词:《中庸》英译论文核心概念翻译论文理雅各论文辜鸿铭论文陈荣捷论文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8-10ABSTRACT10-13第一章绪论13-28第一节选题缘起13-14第二节《中庸》的英译本概况14-18第三节《中庸》英译本的探
摘要:《中庸》①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后被朱熹摘出,与《大学》、《论语》、《孟子》组成“四书”,成为南宋至明清科举选拔人才的必用教材。《中庸》虽是儒家典籍中比较短小的一篇,但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陈荣捷指出《中庸》很可能是古代儒家文献中最富有哲学意味的一本。②《中庸》是子思忧道统之失传而作,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进展,作为最具哲学意味的儒家典籍,《中庸》的英译对传播儒家思想乃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纵观目前已有的《中庸》英译本,笔者发现译者对《中庸》有着着不同程度的误解或是未能发掘其深刻内涵。对《中庸》不同英译本比较探讨方面的著作或论文不是很多,而且多是涉及对译者的翻译思想、翻译动机、翻译对策等方面的探讨。本论文立足于理雅各、辜鸿铭、陈荣捷的《中庸》英译本,以译本的重点章节翻译和核心概念词的翻译上进行比较探讨,并归纳总结出不同译本的特点,探究译本特点形成的理由,以而试图寻找最适宜表达《中庸》思想的翻译手段,以期实现《中庸》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在对三种《中庸》英译本的比较探讨时,重点关注译者对《中庸》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及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译介程度。一方面是对《中庸》中重点篇章、句子的理解,如“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另一方面比较译者对核心概念词诸如“中庸”、“诚”、“君子”等的理解程度和译介手法,核心概念是典籍中的灵魂与精髓,对核心概念翻译的正确与否,直接联系着对整部作品思想的传达。通过对三种《中庸》英译本的主要内容与核心概念英译比较探讨,笔者发现,理雅各《中庸》译本具有扎实的学术性与浓厚的基督教传教十精神等主要特点;辜鸿铭的《中庸》译本带有强烈的道德文化宣传和鲜明的“以西格中”特点;陈荣捷的《中庸》英译本,凸显了《中庸》的哲学思想,更好结合了学术性与通俗性,较前人的翻译有很大进步。译本呈现上面陈述的特点的理由,笔者总结如下,第一、对《中庸》译本的理解程度不同;第二、译者翻译的动机以及翻译对策的选择是影响译本最终完成的重要因素。在对理雅各、辜鸿铭和陈荣捷的《中庸》英译本进行系统比较探讨的基础上,在参照了诸如《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的英译本,可以发现,当前典籍英译的误区大体有三,一是忽略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别性,利用西方概念来反向格义中国文化。二是忽略中国文化核心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错误或片面传达作用。三是主观臆断,忽略典籍之间的思想传承与进展。因而在翻译《中庸》等儒家典籍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首先要认识到反向格义的弊端,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其次,要重视对原始文献的阅读,全面理解典籍表达的思想文化内涵。最后,要多借鉴不同译者的翻译,采取灵活的行之有效的翻译对策。译文是译本的再现,译介历程中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因素,造成了译本的多样性,这种现象在典籍翻译中难以避开。但是通过对不同译本的比较探讨,能够汲取各家之长,避开一人之短,以而探究典籍英译的一些好的经验与策略,以期《中庸》之类的中国典籍能有更精准可看可探讨的英语译本。这也是本篇论文的初衷之所在。关键词:《中庸》英译论文核心概念翻译论文理雅各论文辜鸿铭论文陈荣捷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8-10
ABSTRACT10-13
第一章 绪论13-28
第一节 选题缘起13-14
第二节 《中庸》的英译本概况14-18
第三节 《中庸》英译本的探讨近况18-27

一、大陆学者的《中庸》英译本探讨18-25

二、港台及海外学者的《中庸》英译本探讨25-27

第四节 探讨策略与拟革新之处27-28

一、探讨策略27

二、拟革新之处27-28

第二章 三位译者及其译本的介绍28-35
第一节 理雅各及其译本28-30

一、多重身份的理雅各28-30

二、理雅各译本介绍30

第二节 辜鸿铭及其译本30-32

一、“文化怪杰”辜鸿铭30-32

二、辜鸿铭译本介绍32

第三节 陈荣捷及其译本32-35

一、东学西传的陈荣捷32-33

二、陈荣捷译本介绍33-35

第三章 三种《中庸》英译本的比较探讨35-118
第一节 《中庸》重点篇章的比较探讨35-106
第二节 《中庸》中核论文导读:谢136-138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38上一页12
心概念英译的比较探讨106-118

一、中庸107-110

二、诚110-114

三、君子114-118

第四章 译本特点总结及其原因118-130
第一节 三种译本的特点总结118-124

一、理雅各译本特点118-120

二、辜鸿铭译本特点120-122

三、陈荣捷译本的特点122-124

第二节 译本特点原因探究124-130

一、译者对《中庸》文本思想的理解程度不同124-126

二、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翻译对策126-130

参考文献130-136
致谢136-138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