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周易《周易》之“生生”美学精神与革新意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839 浏览:59851
论文导读:“生生”是《周易》美学的核心概念。而所谓“生生”,就美学意义看,就是生其所生,是其所是;也就是让有生命的存在去存在,让生去生,存其所存。就语义学看,所谓“生”,原初义为生育、养育。甲骨文的“生”字,像地面上刚长出来的一株幼苗,其本来意义就是指植物的生长、长出。《说文》云:“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段玉裁


〔摘要〕受神秘的生殖崇拜文化影响,《周易》美学尚“生”,推崇“生生”。所谓“生生”,即孳生不绝,繁衍不已。《周易》之学六十四卦的演变就是一个阴阳间化生化合的自然“生生”流程。宇宙天地就是一个“生生”的有机整体。“生生”中相互依存、相互转变,化生化合,此即为“易”。“易”为“生生”。“生生”即生命的绵延。生命绵延的根源在于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周易》这种强调“易”与“不易”,以生生变易为恒久之道的审美意识正好体现了中国美学求新务变的特点。
〔关键词〕生;化生;化合;生生;生命绵延;创新意识
〔〕A〔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6-0189-07
可以说,“生生”是《周易》美学的根本要义。即如孔颖达所说:“生生,不绝之辞。阴阳变转,后生次于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易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7ctime.com
’也。”这里的“生”,除了生息化育、生长变化外,还应该有发生、生成、变化的意思。而“生生”则更有自然生成、滋生不已、永不停息的意思。不管是宇宙自然还是人类社会,都处于一种“生生不息”、变动不居的状态中。《易》者,变易也,从爻变、卦变到道变,从自然界的变化到社会人事的变迁,无一不体现出一个“变”字,有变才有生。变易即是生成,孔颖达释《乾》卦说:“圣人亦当法此卦而行善道,以长万物,物得生存而为元也。”应该说,“生存”就是“生生”;从“生生”到“生存”,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存在论思想的内核。万物“生生”,而“生生”的主体是人,核心则是创造。人的“生存”不仅仅是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这也是自然而然的道理。作为此在的人,其存在即意味着一种自我创造、自我选择、自我生成、自我实现。人之存在的无限性,其本身就意味着无限的开放性与生成性。宇宙间万事万物变易化生、生生不息、会通达成,其要妙在于适时而变。《易纬·乾凿度》云:“易者,天地之道也,乾坤之德,万物之宝。”“易”是“天地之道、乾坤之德、万物之宝”,而“生生之为易”;可见,所谓“天地之道、乾坤之德、万物之宝”也就是“生生”。一切都在生成,在永恒地回归。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创造生成。在《周易》,爻可变,卦可变,爻动则卦变;爻变、卦变象征着具象世界的生生不已。可以说,《周易》美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建构于“生生”意识之中,并影响及此后的中国美学,由此生成其创新图变、生生不已精神。这里仅从“生生”意识入手,考察“生生”的内涵,探讨“生生”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影响。
(一)
在《周易》美学,宇宙间万事万物化生化合、生生不息、化化不已。同时,这种化生化合又是自然而然的,而天地则以化生万物为最伟大的德行。《周易·系辞上》云:“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又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可以说,“生”、“生生”是《周易》美学的核心概念。而所谓“生生”,就美学意义看,就是生其所生,是其所是;也就是让有生命的存在去存在,让生去生,存其所存。
就语义学看,所谓“生”,原初义为生育、养育。甲骨文的“生”字,像地面上刚长出来的一株幼苗,其本来意义就是指植物的生长、长出。《说文》云:“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段玉裁注云:“下象土,上象出。”《广雅·庚韵》解释云:“生,生长也。”《广雅·释诂》解释云:“生,出也。”《玉篇·生部》解释云:“生,产也,进也,起也,出也。”都指出“生”的本义是出生之“生”,其意义为一种自然创新的发生和生长。后来则泛指一切事物的产生和成长,如出生、生育、发生等。又引申为生命、生活、生年等。《周礼·天官·大宰》郑玄注云:“生,犹养也。”“生”又有滋生、出生、产生、生成的意思。如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周易》美学中,“生”是一个生成性、根本性的核心范畴,从“生”意识中可以窥见其“易”的本义及其变化创新图变精神。刘巘《易注》解释“生”说:“自无出有曰生。”作为一种思想意识,“生”具有多重意义,有生成之生、化生之生;也有创新之生、生存之生、生养之生。应该说,“生”既是出生、生长,同时也是生成、生化,其中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这也是“生”的最原初、最具有美学意义的所在。“生”字的本义为长出,引申为生育、生长、产生、出生、生命、一生等义,由此,又与“姓”通。《说文》云:“姓,论文导读:自然界普遍的生殖力的看法是用雌雄的形状来表现和崇拜的。”1在原始社会早期,人尚不知男女媾合与生殖关系。随着历史的推移,终于发现了男女间的交媾而生殖的秘密。由于先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低劣,人口生产一直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增长率的状态,为了实现“种的蕃衍”,即劳动力人数增长的目的,必然要求提高出生率
人之所生也。”徐灏注笺云:“姓之本义谓生,故古通作生。其后因生以赐姓,遂为姓氏字耳。”因此,史颂簋有“里君百生”,伯吉父盘有“其性诸侯百生”句,其中的“百生”均是“百姓”义。商周之际为部落联盟时期,同一部落即为同一姓。这里的“生”即用“姓”之义。“姓”为“生”,体现了生成创新的繁衍与联系。“生”又与“甥”相通。据《万姓统谱》中记载云:“甥亦作生。晋吕甥之后也。即瑕吕饴生,亦作阴饴生,故又为生氏。”在古代,“甥”、“生”二字相通,因此又称为生氏。“生”还与“命”相连。据《论语·颜渊》记载,子夏云:“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荀子·王制》云:“草木有生而无知。”《礼记·祭法》云:“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等等,可见中国文化对“生”的重视。
但是把“生”引进并上升为哲学与美学范畴的则应该说是《周易》。可以说,整个《周易》美学都在说“生”与“生生”。“生”与“生生”是《周易》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发生的原点。就其“生生”意识的论述,主要应该具有以下内容:
第一、生育繁衍。生命的繁衍生育是《周易》美学“生生”的最基本含义。“生生”之“生”的本义就是生育、养育。《诗·小雅·斯干》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周礼·天官·大宰》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郑玄注:“生,犹养也。”而所谓“生育”,也就是“生”。《管子·形势解》云:“道者,扶持众物,使得生育,而各终其性命者也。”《淮南子·原道训》云:“春风至则甘雨降,生育万物。”高诱注:“育,长也。”应该说,《周易》美学的“生生”意识就是建构于早期原始信仰中的生育繁衍观念上的。生育繁衍观念与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思想文化的遗留。生育观念表现为一种生育信仰,崇尚多子多福。而生育信仰则起源于早期人类对生命现象的崇拜。它是远古时期的先民由于对生育现象的不理解而产生的一系列以人类自身生命的生育、繁衍行为为对象的崇拜以及相关的仪式。一般的生育信仰包括孕体崇拜、女性崇拜、图腾崇拜、男性崇拜、生育神崇拜等等,甚至还包括求育巫术等。一般而言,生育信仰的内容主要以女性崇拜为主,也有男性崇拜等其他的崇拜。生育信仰与巫术文化相关,《周易》美学与原始巫术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从生育繁衍出发探讨创新问题是自然而然之事。在《周易》里,男性与女性的生育繁衍是“生生”的呈现,也是生成创新的基础。《周易·系辞下》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由“男女构精”出发,孕育“生生”,生成无限的生命,成就创新,生生不已,是“生生”意识的主要内涵。可以说,正是基于此,黑格尔才强调指出:“东方所强调和崇敬的往往是自然界的周遍的创新力,不是思想意识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生育繁衍方面的创造力。……更具体地说,对自然界普遍的生殖力的看法是用雌雄的形状来表现和崇拜的。”1在原始社会早期,人尚不知男女媾合与生殖关系。随着历史的推移,终于发现了男女间的交媾而生殖的秘密。由于先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低劣,人口生产一直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增长率的状态,为了实现“种的蕃衍”,即劳动力人数增长的目的,必然要求提高出生率来增殖人口。这种要求内化到精神和观念上,即是崇拜女性和男性生殖能力、崇拜女性和男性及其象征物,这种炽盛的崇拜生殖的文化情绪,流露和洽应了先民祈求生殖蕃衍人口的原始愿望和追求。在先民心目中,生殖崇拜具有庄严神圣的宗教蕴意,其仪式往往要在祭祀流程中进行。通过祭祀的方式,沟通鬼神和人的联系,求得神灵的庇护,同时,求得人与神明的相合相交,在鬼神与人相通的基础上,以循环的方式,实现鬼神向新人的转化,是古人观念中生殖、繁衍之所以能够延续下去的终级原因。作为古代神秘文化的经典著作,《周易》美学汲取了上古巫文化中有关生育信仰意识,同时把天地万物的“生生”都比附为男女的交媾与生育繁衍。生育繁衍,即“生生”意识在《周易》美学中有极为充分的体现。这点,可以从有关《周易》美学最基本的两个卦象“--”和“—”中看出。尽管对此有很多说法,但是男女之道与生育繁衍之说占有很大分量。《周易》美学讲天地、讲万物、讲阴阳、讲刚柔、讲父母、讲君臣……都离不开男女之道。上古时期,伏羲始作八卦,就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四象”、“八卦”的要义都是“生”。“生”的实现,需要男女,需要男女间的交媾,没有男女间的论文导读:
交媾,就没有“生”,也就没有新生命的诞生,就没有生生不息的万物。所以,早在20世纪的20年代,钱玄同就曾经强调指出:“我以为原始的易卦,是崇拜时代底东西:乾、坤二卦即是的的记号。”2历史学家周予同也指出:“《易》的爻就是最明显的崇拜时代的符号。‘─’表示男性的性器官,‘--’表示女性的性器官。”3郭沫若也指出:“八卦的根柢我们很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崇拜的孑遗。画─以像男根,分而为二以像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阴阳、刚柔、天地的观念。古人数字的观念,以三为最多,三为最神秘。由一阴一阳的一画错综重叠而成三,刚好可以得出八种不同形式。”4这里所说的阴爻(“--”)和阳爻(“─”),是八卦的根本,阴爻(“--”),中空而外实,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女子的性器官的形式;阳爻(“—”),内实而,更是非常逼真地表现了男子的性器官的形式。由此而衍生出的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阳、少阴,进而又衍生出八卦,即乾、艮、坎、震、坤、兑、离、巽,以及由八卦变化出的六十四卦,都是以阴爻和阳爻,或者说男女的性器官为最基本的形式。这表明,由男女,或者阴阳的互相结合交媾而产生万物。《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又云:“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这里所要阐明的仍然是男女之道,由男女之道而推演宇宙万物的变化,也是非常符合宇宙变化和生命起源的。《周易·说卦上》云:“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这种表述是以乾坤为父母,率三男三女,效法自然,使自己生命中的阴阳两种成分,像宇宙运行一样,和谐地发生交合作用;同时借助男女(阴阳)间的交媾,使精子和卵子彼此吸收,生出新的生命。天地相交而生万物,男女相交而生子女。在中国古代美学,往往把男女间的交媾称为“云雨之欢”,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周易·系辞上》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又云:“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孔颖达疏云:“纟因缊,相附著之义,……唯二气纟因缊,共相和合,万物感之,变化而精醇也。……媾,合也,言男女相感,……故合其精而万物化生也。”应该说,《周易》美学中的天地、乾坤、阴阳、男女都具有象征意义,同时,可以互相指涉。《周易》美学用阴爻“--”和“—”排列组合成八卦、六十四卦,进而演为三百八十四爻,标志着阴阳生育出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尽管《周易》美学之“生生”的基本义指生育繁衍,但是,仅以“生育繁衍”来考察的“生生”的内涵还有失偏颇;仅仅注意到《周易》美学中所包孕着的生物性价值,以生育繁衍性的观念涵盖《周易》美学的一切,这不仅否定了《周易》美学的丰富性、复杂性,忽视了《周易》美学自然、自然而然的内涵,缩小了《周易》美学的价值范畴,而且也损害了生物性的生育繁衍观念本身。由此,易学家苏渊雷特别强调指出:“八卦除表示生育繁衍器崇拜与宗教魔术外,另有其原始世界观之价值焉。……以生育繁衍崇拜始,不必以生育繁衍崇拜终;以卜筮始,不必以卜筮明者乎!”5应该说,“生育繁衍”是《周易》“生生”思想生成的原初域,由此出发,还有更多的、更为繁富、高远的美学义域。
第二、创生化育。“生生”,生命在阴阳氤氲互化中创构另一个生命,由此而“生生不已”。因此,“生生”又指创生化育。《周易·乾·彖》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周易·坤·彖》也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元”,开始。《周易·乾》:“乾,元亨利贞。”孔颖达疏云:“元亨利贞者,是《乾》之四德也。《子夏传》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程颐《程氏易传》卷1云:“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6“乾元”二字连用,以“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来定义“乾元”的功用,显然是指生命之源,也即人们常说的“元气”、“阳气”。具体说来,“元”是原始、原初的意思,而“乾”的含义作者理解为“气”、“阳气论文导读:”、“取新”、“致新”是“易”最盛大的德性。王夫之说得好:“由致新而言之,则死亦生之大造矣。”9就创新图变意义看,“死”“亦生之大造”,可以说,“死”就是新。(二)“生生”是一种流程,是一种“日新”、“取新”、“致新”的创新流,就此意义而言,“生生”与变、易、新都是可以互换的,“生生”就是不断地创生化育、革
”。“坤”为地,为阴。坤为柔顺。坤之所以有柔顺之义,就是因为地能顺承天体的运动而生化万物。《周易》美学不仅用天、地代表宇宙自然,而且揭示了天地自然的生命意义。应该说,《周易》美学是从人的生命存在出发去理解自然界的。万物的生命来源于天,生成于地,正因为如此,所以《说卦传》将乾、坤二卦视为父母卦。所谓“资始”与“资生”都体现了创新的初生状态。同时也说明这种生是阴阳相合而生。《说文》云:“坤,地也。从土从申。”因一阴起于午,二阴临于未,三阴至于申,故从申。阴之性顺,坤上坤下,成为至顺,地大物博,万物资生,不但能厚载无疆,且能含弘光大,促使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7ctime.com
品物咸亨。“始”是气之始,“生”是形之始,藉此两元资生万物,万物覆载于天地万物之中。“乾”者“统天”,“坤”者“顺承天”。即是说明“生生”是阴阳交感而生。“生生”也意味着化生育新。《周易》美学认为,生化创新是艰难的。如《屯》中说:“屯,刚柔始交而难生。”但愈是艰难,愈体现生化创新之可贵。即如方东美所指出的:“创新资源正是其原始的‘始’,像一个能源大宝库,蕴藏有无限的动能,永不枯竭;一切创新在面临挫折困境时,就会重振大‘道’,以滋润焦枯,因此,创新永远有新使命。纵然是艰难的使命,但永远有充分的生机在期待我们,激发我们发扬创造精神,创新的意义因此越来越扩大,创新的价值,也就在这创造流程中,越来越增进了。”7就《周易》“生生”意识而言,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周遍创新的拓展系统,因此,整个大化流行不但充塞苍冥,而且创进无限,在创新的流畅节拍中,前者未尝终,后者已资始,前者正是后者创造更伟大创新的跳板,如此后先相续,波澜壮阔,乃能蔚成创新的浩渤大海,迈向无限的“日新”、“致新”境域。所谓原其“始”,则知雄奇的创新源自无限上方,而要其“终”,则知当下的创新迈向无限拓展,而两者之间正是构成不绝的创新流程。《周易》美学的创新图变精神就体现在其生生不已的创化变生化育流之中。“生生”不仅仅存在于创新的感性形态,同时还是一种价值体现,它是在创生和变化中所蕴含的一种形上的创新图变精神。《周易》美学强调“生”为“天地之大德”,认为“日新之谓盛德”,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美学的精神实质。应该说,辉光乃新,日新其业,创新图变乃是中国美学的核心精神。《礼记·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新,又日新。’”晋张华《励志诗》云:“进德修业,晖光日新。”王禹偁《答张知白书》云:“如足下之文实亦鲜得,况可畏之年,日新之业,仆安敢测其涯涘乎?”所谓“日新”,就是不断地创生,使新而又新。王夫之说:“天地之间,流行不息,皆其生焉者也,故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大德,则既在生矣。阳以生而为气,阴以生而为形。……今日之日月,非用昨日之明也;今岁之寒暑,非用昔岁之气也。”8《周易·系辞下》云:“天地纟因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化醇”指粗化而为精,“化生”则指化旧而为新。《尚书大传》云:“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所表述的也是这种日新图变的创新精神。创新化育,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蕴含着新质的生成,是去故取新。《周易·杂卦》云:“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生生”就是革故取新。“日新”、“取新”、“致新”是“易”最盛大的德性。王夫之说得好:“由致新而言之,则死亦生之大造矣。”9就创新图变意义看,“死”“亦生之大造”,可以说,“死”就是新。(二)
“生生”是一种流程,是一种“日新”、“取新”、“致新”的创新流,就此意义而言,“生生”与变、易、新都是可以互换的,“生生”就是不断地创生化育、革故取新。变生化育、革故取新是宇宙生成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宇宙创新的表现。“生生”的流程也是不断变化、变生化育产生新的事物的流程。这一流程的发生、流变是自然而然,如其所是的。即如朱谦之在《周易哲学》中所指出的:“原来所谓宇宙,只是生这一动。”10在他看来,“生”乃“基于自然的法则……这法则一个观念极重要,生命自身即因是极自然,同时又极有法则,所以才生生不已”11。由此朱谦之强调指出:“生之真意义,就是变化。”12“生”是自然而然的。“生”与“生生”是《周易》美学之根本,“易”也是其根本。由此,也可以看出,变生化育流也就是“生生”的应有之义。“生生”是在变生化育流中实现的,只有变生化育的流转不息,才有“生生”,“生生”论文导读:厚重德行。君子顺应自然,如同顺树木生长一样,日有所进,日积月累,不可中断,终能蓄养成自强不息、盛久不衰之大德,而“日新”、“致新”、“弥新”。因此,在《周易》美学,“生生”实质上就是一种德行。所谓“大德”、“盛德”,其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周易》美学对创新图变精神的推崇。可以看出,《周易》美学已把“生生”提升为一
是变生化育流转不息的结晶。同时,“生生”的流程本身也就是变生化育的流程。熊十力认为:“生生不息,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即是真实本体。”13《周易》美学曰:“变则通,通则久”,只有“变”,才有“通”,由此才能“久”。“变生化育”是说明恒久性的表现。“生生”不仅指创生化育,同时还是一个化生化育的流程。“变”是“阴阳”之间的转变,“变”也是“易”。《周易》美学曰:“生生之谓易。”“易”是变生化育、变化。“生生”就是“生”,就是变,就是“易”,也就是“新”。孔颖达《周易正义》序中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往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周易·系辞上》云:“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孔颖达疏云:“其德增新。”显然,这里的“富有”,不仅是指天地与人所拥有或具备的自然物质资源,更指天地与人之间的“阴阳运行,寒暑往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的不断生成的资源。这种“往来”“运行”的资源乃是“不停”的、“相续”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种自然而然、真实存在的“在场”精神资源。南怀瑾说得好:“只有天地、自然最富有。”因为天地化生万物,只有奉献,却从不占有。所以,在南怀瑾看来,“真正的爱,只有付出,从不占有,才是真正的富有。这也就是道,所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7ctime.com
以富有叫做大业。”14应该说,“日新之谓盛德”中的“盛德”,指的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盛德”,这样的“盛德”,就是顺其自然、生其所生、是其所是、存其所存。故朱熹对此评注说:“张子曰:‘日新者,久而无穷。’”《周易·升卦》云:“《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朱熹解读云:“木一日不长便将枯衰。”这就是说,苍天有日新月异,永恒光照大地万物生长之崇德。君子行善,当顺树木生长的道理,从每日每件小事做起,日有所进,日积月累,不可中断,终能蓄养成自强不息、盛久不衰之“大德”。之所以是大业,是因为它涵盖天人地并融其为一体,且大而无外;更因为天地化生万物,却从不占有,只有奉献,是真正的富有!人对于追求精神层面所作的努力,如能超越对物质发展的欲求,就会和天地一样,实现真正的“富有”。
①《文心雕龙·通变》,本文所引《文心雕龙》内容均据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下文只列篇名。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间的氤氲激荡,化生化育万物之所以能够称之为“道”,称之是“盛德”,同样是因为它涵盖了天地人三才并融其为一体,且经久而无穷、而弥新;并且更因为上苍有日新月异,永恒地光耀大地、滋养万物,抚育其生长的厚重德行。君子顺应自然,如同顺树木生长一样,日有所进,日积月累,不可中断,终能蓄养成自强不息、盛久不衰之大德,而“日新”、“致新”、“弥新”。因此,在《周易》美学,“生生”实质上就是一种德行。所谓“大德”、“盛德”,其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周易》美学对创新图变精神的推崇。可以看出,《周易》美学已把“生生”提升为一种精神,即创新图变精神。这种“生生”精神在天地人之间流行不已。正是因为有“生生”的存在,宇宙间万事万物才化生化合不已。如王夫之说:“天地之间,流行不息,皆其生焉者也。”15“生生”为一种周遍的“在场”,滋润着天地间万物的生长,万物皆禀此而生,依此而长。《周易》美学的这种创新图变精神影响深远。程颢云:“‘成性存存,道义之门’,亦是万物各有成性,存存亦是生生不已之意,天只是以生为道”16朱熹也说:“某谓天地别无勾当,只是以生物为心,一元之气,运转流通,略无停间,只是生出许多万物而已。”17“生生”即是“仁”。张载说:“天地则何意于仁,鼓万物而已。”18程伊川:“生之性便是仁。”19对于“仁”,朱熹曰:“仁是天地之生气”20,“仁是个生底意思”21,仁贯通了宇宙与人生。钱穆在《朱子新学案·朱子论仁》中指出:“自孔孟以下,儒家言仁,皆指人生界,言人心、人事,朱子乃以言宇宙界。”22这里就强调指出,在朱熹这里,“仁”已经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即哲学与美学的高度,宇宙自然的高度。由此来看,“生生”是与大自然的“生意”相同的,是流动于宇宙天地境域的一种精神与对感性创新活泼泼的体验的融合。用朱熹的话来说,就是“活泼泼地”23。创新图变论文导读:
精神就体现在对活泼泼的创新的体验上。“生生”不仅是形而上的,而且也是形而下的,是鲜活的、自然的。据《宋元学案·明道学案下》载,张横浦曰:“明道书窗前有茂草覆砌,或劝之芟,曰:‘不可!欲常见造物生意。’又置盆池畜小鱼数尾,时时观之,或问其故,曰:‘欲观万物自得意。’”24草之与鱼,人所共见,唯明道见草则知生意,见鱼则知自得意,此岂流俗之见可同日而语!明道即程颢,少从周茂叔学。后自成一家,号明道先生。《河南程氏遗书》也载:“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生意一般。’”25与程颢同时的张载则经常“观驴鸣”,即观看驴子的鸣叫。由此,“生生”又体现为宇宙自然间的生机与活力。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