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语文教学以语文教学提问艺术谈思维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67 浏览:14969
论文导读:动思维机器,深入地学习,并培养他们独自发现矛盾、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如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抓住这篇文章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鲜明准确的特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不用“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而用“停止了思想”来表达?这个问题首先学生是感兴趣的,接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其实它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是指教师以提问为手段进行教书育人的活动。可以说,教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作答。
课堂提问有如下作用:1.培养学生思维;2.锻炼和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3.便于教师迅速获取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秩序和进度,使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同步进行;4.便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5.增进师生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增强课堂教学的节奏感,活跃课堂气氛。

在以上课堂提问的诸多作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问艺术最主要的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从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抓好如下四个环节至关重要。

一、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不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都是拙劣的提问,如疑问句中的是非问、选择问等,必须追问一个“为什么”,否则就不能启发学生思考,也就失去了思维训练的价值。
无论在教材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都存在着许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把这些问题揭示出来,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开动思维机器,深入地学习,并培养他们独自发现矛盾、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如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抓住这篇文章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鲜明准确的特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不用“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而用“停止了思想”来表达?这个问题首先学生是感兴趣的,接着,我抓住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懂得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的思想家,他创造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他给人类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思想财富。因此,他的逝世不同于一般的人,用“停止了思想”来说明,就十分准确地突出了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的形原创论文www.7ctime.com
象。可见,联系实际的启发性提问,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心灵的门户,这正是我们追求教学艺术的一个理想境界。

二、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从而激起思想上的波澜,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在学习中精神振作,感情激奋。例如,赏析文章中的提问可用悬念式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死于还是他杀?为什么说她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也可以用假设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鸿门宴》刘邦、项羽在两军对垒中,刘邦侥幸逃脱才成就了后来的汉朝。假如项羽杀了刘邦,历史会怎样?引导学生推测结果,然后再回到课文,事实上他没能杀掉对手,再来推究原因,从课文中筛选、归纳,学生会更积极主动,以更大的兴趣探讨最终发现项羽人格上的不足。解决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认知及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影响,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

三、提问要把握好适当的时机

上课能否见问题就提?显然不是。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地创造学生的“愤”“悱”状态;提问要选择学生处在“愤”(对一个问题想不清楚)“悱”(对一个问题说不清楚)这样的时机,因为,这时他们遇到了问题,产生了矛盾,这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正是这一要求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反复求索。这样,就很容易使他们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发现者”。
如在讲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有的学生可能对“他可能有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不大理解,因为前面说“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受诬蔑的人”,怎么后而又说他“未必有一个私敌”?似懂非懂,找不出答案。这时,教师不必忙于正面解答,而是抓住时机提出一个问题,马克思是不是只和某个或某些资本家作斗争?通过反复思考,学生会恍然大悟:马克思的一生就是同整个资产阶级作斗争的一生。这样,他们不仅弄懂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含义,而且更明确地认识了马克思为全人类的解放而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由此可见,提问必须讲究“火候”,及时捕捉“战机”。

四、提问要难易适度

思维从问题开始,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是思维过程的推动力。当学生能用他现有的知识去解答某个问题时,思维过程就不会发生;当提出的问题须借助于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才能回答时,思维过程也不会发生。因此问题一定要难易适度。如讲《祝福》时,可在结束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本文的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是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人,她的命运如此悲惨,可是为什么小说却以“祝福”为题?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已经了解小说是始终围绕着鲁四老爷家的年终祝福而展开的,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是通过四次祝福的描写来完成的,集中的情节、紧凑的结构,使主题思想更加鲜明,而且学生会深刻理解作者以“祝福”为题是立意深远、独具匠心的。问题尽管有难度,但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在深思的基础上找出答案,使他们“学有所思,思有所得”,既难又不难,恰到好处。
总之,课堂提问这门教学艺术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要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和有序,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