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我见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我见怎样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230 浏览:97846
论文导读:是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内部联系的。因此,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
【摘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有效的进行语文课堂提问:一、分层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二、准确切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三、变直为曲,方法灵活,引人入胜。

四、提问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着语文教学活动发生而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随意性大,一节课多的可以提几十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事实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比例较高,实效不高,很少有学生回答,或者回答不到点上。那么,我们该怎样取得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分层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课堂设问是一个大系统,而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分散的,而是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内部联系的。因此,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迫于回答。如《春》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春的特征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然后再问:主要抓住春的哪些景物进行描写?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文章又具体怎么描写这些景物的?”学生于是认真的阅读课文,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无论作者描写什么景物,主要的出发点是源于对春天的感情,那么是什么感情在他心中滋长呢?”学生回答:“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容易解决了。

二、准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7ctime.com

确切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切入点,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例如我在教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什么叫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本文的教学难点也就解决了。

三、变直为曲,方法灵活,引人入胜

课堂提问的方法一定要灵活,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形式多样的方式提出,就能激活他们的思维,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黄蓓佳《心声》一文中写道: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李京京,又是你不定神。”程老师皱起眉头。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并且举了举手。“什么事?”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如果让学生分析李京京的心理活动,这里可以这样提问:“从对李京京和老师的这段对话描写来看,表现了李京京什么心理?”有的学生回答:想读书的心理。然后又继续问:“为什么李京京想读书?”有的学生会说“因为他非常可怜凡卡,凡卡总缠绕在他心里。”又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凡卡的故事和李京京自己的太相像了,所以他想读书,表达对爷爷的怀念。”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最后李京京能否如愿以偿?”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两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李京京的感情的。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古文论中有“文似看山不喜平”之说,其意思是说文章最忌平淡。设问亦如此。只有注意了设问的新颖性,课堂气氛才能跌宕起伏,学生的思维才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才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东西。

四、提问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学习了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中沙利文老师对学生的爱后,可让学生思考:你所认识的哪些老师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再如学习了屠格涅夫的《树林和草原》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谈谈对文中在不同的时间段描写景物的看法,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提问不仅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堂课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奏出最美妙的乐章。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孙春成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语文出版社,1998.

3.叶澜、白益民等编:《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福成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