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教学活动让教学活动充满人文关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758 浏览:47483
论文导读: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心情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师,本身就应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或为学生揭示深刻的知识,或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7ctime.com为他们揭示人生的哲理,或渗透给他们以美好的人性,或……。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更主要的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于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束缚的人。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注重学生精神成长,使教学活动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切、善良、美好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自立的人。教师教学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需要;高层次需要有亲情、友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需要;最高层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和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服务,为社会尽义务,自主解决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需要才会强烈起来,他们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作为老师,要着重发展学生的心灵需要对即使是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一些需要,千方百计走进他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知识中传递出的人性。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爱”字,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阅读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两岸同胞亲如一家,互相帮助,这正是人性表达;《桥》这一课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开始通过两名党员处事的对比,最后年轻党员的改变,使学生了解了人性的不同和人性的变化。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生命存在的方式不相同,多姿多彩的世界发展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这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条件。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也就是要尊重、关心、帮助他们,培养他们基本技能,鼓励他们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学生时期的快乐,明显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心情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师,本身就应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或为学生揭示深刻的知识,或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7ctime.com
为他们揭示人生的哲理,或渗透给他们以美好的人性,或……。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些有声有色的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做“中转站”,而必须“入境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人物,题型,去体验其中蕴含的情和意,知与理,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成为一个自主的研究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探究者;然后,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的知识世界,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投身于知识的海洋。“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从而走进了美好的、富有挑战的知识世界。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把这些传送给学生,还要精心的给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从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地探究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表达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建立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创设友好、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以情,以心施教,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只有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才能达到教者乐教,学者愿学的效果,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没的感情的文章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教学活动就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些,教学活动中必须进行情感加温,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

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现在学科在人格养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各个学科,其语言、数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机智勇敢的小雨来”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热的爱国之情。而数学常常在解决问题中呈现环境保护、节约用水等题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良好品质,优良传统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会给学生以良好的启迪。学生自会辨别是非曲直,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时光,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教学中,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的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虽然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但其中的德育并不因此而能自行实现,因而,教师除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外,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多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要实现这一教学境界,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寓思想教育于训练,使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成为自觉。在帮助学生操作、分析、理解、评价教学内论文导读:
容的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生活实际状况,联系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当前的社会现实,抒发感慨,发表议论,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看法和态度。同时,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表达中,或含蓄或直接的表明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价值取向,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点评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也能收到运用知识、明辨是非、净化心灵、纯洁道德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所做出的正确判断,积极评价、科学引导,也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

四、真情萦绕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对生活中,社会和人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细节出发,抓住细节,拓展学生知识需求,将课堂延伸至课外,真情在情境中渗透,知识在真情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课堂里,以知识为载体,真情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爱国情、责任感、英雄主义、爱父母、爱他人等收获,最终成就一颗颗善良的心,一个个具有智慧的头脑。
人文关怀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只有用一颗真心去感动多颗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健康的新时期的新任务下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