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看哪看哪,这个人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624 浏览:69232
论文导读: 他习惯于认真倾听,当认为不太确切的时候,他会再追问你一次。然后他或是频频颔首,或是发出标准的谢式爽朗大笑,这时候他很像个开心的孩子。他从不拒绝乐山乐水的行者旅程,但总是坚定拒绝别人将他视为一个需要帮助的没用的老人。有了几次这样的经验之后,我再与他同行,就不会主动抢着帮他提行李,他也总是对前来帮他的人说:“不
面对这个人,请允许我在技穷之后借用尼采的这句名言,尽管我知道这显得有些俗滥,缺乏创造性。
三十年前,这个人,曾经一马当先激流勇进,站在“新的崛起面前”,为不仅仅属于“朦胧诗”的一个伟大的思想时代而正名呐喊。
三十年前,这个人,与他的北京大学同行合作编写的《当代文学概观》,曾经是中国当代文学教学领域最好的一本教材,并且由此确立了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严肃性。
三十年里,这个人为中国的诗歌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研究鞠躬尽瘁。他培养的学生已经桃李天下蓊郁成林,他们各自讲述着中国当代文学的不同故事,异彩纷呈。
三十年里,这个人拥有文学内外不分年龄性别的无数朋友和热爱者,他一概回报以同样热烈的爱,友善如斯,仁者如斯。
这个人,是诗人,有火样的和儿童般的赤诚。
这个人,是批评家,有一剑封喉的敏捷和谨守毫厘的尺度。
这个人,是勇者,风云际会风云激荡中身手不凡。
这个人,是智者,在大潮回落归于平静时不急躁不气馁。
这个人,是忍者,在最困难最容易灰心的日子里不叫苦不皱眉。
这个人,在关乎大义时从不苟且,在关乎友情时从不吝啬。
这个人,是生活与艺术的践行者,在山水与美食之间,在诗歌与友谊之间,他从不矫情孤独。
这个人,从不以大学问家自命,他谦逊地知道自己的限度。他胸怀学术公器,向无门户之见,因此,他对同道同行同仁的尊敬与推崇,一直是后来者的榜样。
所谓“门外”者,首先是指我没有机会位列谢冕先生的门墙。1980年代整整十年,我像个“屌丝”一样怀抱着“外省大人物”的谦卑的野心,在外省一所师范学院教授当代文学课程。那时我不明就里不遗余力地拼命鼓吹“朦胧诗”,同时豪情万丈地写一些幼稚而空洞的文章。我所呼吸着的思想解放的空气,以及所感受着的北京的热烈气氛,就包括谢冕先生和他的同道们贡献给时代的与勇敢。1990年代肇始,于浩歌狂热结束之际我曾经动念去北京投考谢冕老师,我相信有这个想法的不是我一个人,应该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的梦。但终因胆怯而放弃了。回想起来,若真去考并侥幸考中,谢冕先生一定要因为我的随意、懒惰、狂妄等种种不成器而伤脑筋了。时至今日,他的高足如孟繁华、张志忠、季红真、李书磊、张颐武、韩毓海、孙民乐、高秀芹等等,一直都是我尊重和羡慕的朋友。其次,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对谢冕先生的了解注定是相当有限的。那么,我有足够的资格来说这些吗?这样的犹疑也在情理之中。幸好,愚者如我在十余年内与先生颇有往还。纵然在门外,也许难免愚者一得。而且,既然门外,也就省去了门内的师道约束,观感即便肤浅也是可以谅解的吧——我如此安慰着自己把“这个人”写下去。
1980年代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因为钱谷融教授所指导的一批研究生,如许子东、王晓明、李劫等人而成为当代文学批评重镇,也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而今,谢冕先生所指导的硕士生、博士生,绝大部分都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学科或其他领域的重要学者。更为人乐道的,则是在他与他所指导的学生之间,有一种宽容、平等、和谅解的气息。这证明着他的胸襟和气度,以及对自由审美的理想主义精神的身体力行。他可能是中国少有的称呼自己的学生为“老”的导师之一,孟繁华也就因此有幸成为被自己的导师称为“老孟”的学生了。这个称谓后来蔓延开去,我就不止一次听到洪子诚老师轻轻地、友善又不无调侃地叫着“老孟”。
值得一提的,可能也是容易被人忽视的,是谢冕先生与自己的学生张颐武合著的《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这部出版于1995年的著源于:论文大纲www.7ctime.com
作,对于谢冕先生的个人著述而言未必十分重要。而且,除了第十、十一两章诗歌讨论之外,无论是选题还是书中大部分内容,都不是谢冕先生所特别瞩目与擅长的。然而谢冕先生之所以参与其间玉成其事,除了在一般的师生之谊意义上支持自己的学生外,我以为,更为关键的是,他的诗人气质以及学术敏感,使他对“大转折”的山雨欲来之势有一种超乎常人的体会:一个即将摧毁整体性并爆发各种文化后果的“大时代”业已君临,他愿意承担这个命名与确认。事实证明了谢冕先生的敏锐判断,若干年后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症候的“盘峰诗”,不仅在诗歌领域,事实上也是在所有文化领域中,宣告了这种“转折”的落地生根。
还可以有很多角度“观感”谢冕先生。除了在文章开头那些主观性极强烈的庄重印象之外,谢冕先生还是个公认的“好玩儿”的人。
他习惯于认真倾听,当认为不太确切的时候,他会再追问你一次。然后他或是频频颔首,或是发出标准的谢式爽朗大笑,这时候他很像个开心的孩子。他从不拒绝乐山乐水的行者旅程,但总是坚定拒绝别人将他视为一个需要帮助的没用的老人。有了几次这样的经验之后,我再与他同行,就不会主动抢着帮他提行李,他也总是对前来帮他的人说:“不用不用,谢老师还可以的。”
我从没见过谢冕先生对别人声色俱厉地发火,他的教养、风度使他在最难耐时更多的是表情严峻而已。然而谁能想到呢,谢老师曾经帮我跟别人吵过架。
2006年我们一起去云南腾冲,同行的还有章德宁、邵燕君、李洁非、黄集伟等。在参观国殇馆我拍摄戴安澜将军的遗照时被管理人员严词制止——事实上对着一张照片翻拍并无损坏文物之虞,管理人员只是担心我因为拍摄而不再购买他们销售的纪念材料——他的理由很简单:拍什么拍?外面有卖的。对此我当然一时难以接受,现场可能就有些发飙吧。谢老师本来走在后面,听到前面的吵嚷声他赶过来问了情由,当他看到我非常可笑的不堪的局面时,非但没有批评我,反而跟我一起指责了“商人”的见利忘义,并且模仿我的口气说:你们对死难烈士什么感情啊?这让我羞愧难当,赶紧下了台阶开溜。这时,他一边拉着我向外走,一边像个“坏孩”一样地附和着我:对吧?他不让拍我们也不买,对吧?就是不买。然后又是一串标准的谢式大笑。哈哈哈……
这个经历令我终生难忘。他肯定是看到了我的浮躁与失态,以他的明睿通达,他肯定知道我已经相当尴尬。然而他却用了这样善解人意的方式为我解围,他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长者风范和透彻的不拘泥的修养。
从那以后,我每当要愤怒发火时,总是会想起这论文导读:个有些可笑的场面。我在慢慢体会什么叫性情与克制。这个人,是一个导师。这个人,是一个朋友。这个人,是一个战士。这个人,是一个孩子。(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一页12
个有些可笑的场面。我在慢慢体会什么叫性情与克制。
这个人,是一个导师。
这个人,是一个朋友。
这个人,是一个战士。
这个人,是一个孩子。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