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胜任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中专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56 浏览:18011
论文导读:。基于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共性特征,通过查阅普通高校教师已有的胜任特征模型资料,初步构架院校教师胜任特征调查问卷的评价指标框架。2.BEI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BehioralEventInterview)是胜任力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本课题组访谈了20名院校学生,受访者以短故事的形式对他们在学习情境中经历过的
摘要:通过文献检索法、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院校教师胜任力分析问卷调查表,对两个省份的两所院校500名在校生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三个因子:教学与综合能力、政治和警务、个性特征共26个要素。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教学和综合能力要素是核心,个性要素是基础,政治和警务要素是特色。
关键词:院校;胜任力;因子分析
1672-2663(2012)03-0115-04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胜任力模型最早是哈佛大学教授Did McClelland在197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胜任力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的最显著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相关研究表明,胜任力是绩效优秀的必要条件和决定因素。胜任力模型构建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研究与应用成果。有些学者将其运用于人才招聘、绩效管理等方面,建构了相关行业的胜任力模型,也有学者将其运用于教育界,建构了中小学教师胜任模型、中学校长胜任特征模型、普通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等,但对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目前仍属空白。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安全卫士的重任,其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进而决定了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因此,构建院校教师的胜任力模型,对不断提高胜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通过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可为教师的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提供有效的指导,有利于深化其对工作内涵的理解,促进个人职业成长周期的思考,保持稳定的心态,逐步实现职业理想。通过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还可为教师的工作绩效提供科学的测评工具。
胜任力模型虽然有共同的特点,但不同行业胜任力特征的构成因素具有其职业的特殊要求。院校教师的工作职责是通过教学与科研培养合格的人民。因此,我们把院校教师胜任力理解为:可以导致院校教师卓越科研成果和显著教学业绩的内在特质和潜在因素,包括警务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工作动机、自我形象、社会角色或个人特质等,它们是个体在教育教学或科研工作中成功采取行动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对教师需要具有何种能力结构最有发言权。从学生视角出发,探讨院校教师胜任力,对真正形成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仅从学生角度探究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该研究角度在同类研究中尚属首次。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流程

研究样本由访谈和问卷调查样本组成,通过运用统计软件SAS 9.2和STATA 12.0对问卷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访谈结果和问卷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定性分析,从而确立院校教师的胜任力模型(研究流程见图1)。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文献检索是胜任力模型建立的初始环节。基于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共性特征,通过查阅普通高校教师已有的胜任特征模型资料,初步构架院校教师胜任特征调查问卷的评价指标框架。
2.BEI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Behioral Event Interview)是胜任力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本课题组访谈了20名院校学生,受访者以短故事的形式对他们在学习情境中经历过的几件重要事件提供详细的叙述,这些事件包括老师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对自己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课题组还对他们就“你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院校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品质”进行了访谈。根据访谈内容,使用内容分析方法,辨别主题,区分普通绩效与高绩效,提取胜任力特征指标,修订胜任力调查问卷样本。
3.问卷调查法。笔者对院校学生的访谈结果经过初步整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结果,获得了院校教师胜任力指标30项。这30项指标被编制为院校教师胜任力特征的调查问卷。Likert 5点量表被用来对院校教师胜任力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定:①代表“不重要”,②代表“比较不重要源于:职称论文www.7ctime.com
”,③代表“一般”,④代表“比较重要”,⑤代表“非常重要”。
4.研究对象的选择。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2011年12月抽取了来自于河北和山东的两所本、专科院校的500名在校学生。这些学生涉及司法警务、司法行政、司法信息安全、监狱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法制文学与法制宣传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管理方向)、知识产权9个不同专业。共发放院校教师胜任力分析调查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27份,其中有效问卷423份,有效率为99%。所有问卷调查在一个月内完成。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三)数据处理工具

对问卷数据使用SAS 9.2和STATA 12.0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来说,SAS 9.2用来进行因子分析前的数据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值检验),STATA 12.0用来进行因子分析。

三、研究结果

首先,对“院校教师胜任力分析调查问卷”中的30个项目进行信度测量。Cronbach a系数为0.93,说明问卷测量的可信度理想。其次,对30个项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和样本适当性测试,以确定此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的可能性。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5592.29,自由度为435,p<0.0001,球形假设被拒绝,说明数据各项变量之间并非独立。样本适当性系数KMO值为0.928,说明数据各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共同性。两项检验的结果都表明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接下来,对“院校教师胜任力分析调查问卷”中的30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因子提取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采用Varimax斜角旋转用以保证提取的因子之间相对独立,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因子提取的数量不限。我们设定因子载荷小于0.40的变量为载荷值过小,任何一个变量在多于一个因子上的载荷值不小于0.40为双重或多重载荷。双重或多重载荷和载荷值过小的变量均被删除。第一次因子分析的结果,共抽取3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删除3项变量。考虑到删除可能对因子分析结果造成一定变化,进一步进行因子分析。经过多次探索,抽取的因子数目和各因子所包含的变量与预先设计的项目接近并趋于稳定数目。最终得到了一个包含26项特征的三维结构。最终保留的26项变量的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40。对这26个项目的Bartlett球形检验(X2=4769.79,自由度325,P<0.0001)和样本适当性检验(KMO=0.924)的结果均表明,因子分析仍是恰当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见表2。
多次因子分析后,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3个,共解释变异94.90%。按照各因子所包含的胜任力特征对所源于:论文写法www.7ctime.com
抽取的因子进行如下命名:
所抽取的第一个因子,特征值为4.897,能够解释总变异的40.44%。此因子所包含的12个项目分别为:“综合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应变论文导读:教学及综合能力要素”。所抽取的第二个因子,特征值为3.434,能够解释总变异的28.36%。此因子所包含的6个项目分别为:“政治坚定性”、“政治敏感性”、“思想政治理论”、“规范性”、“警务知识”和“专业知识”。这些项目主要反映了院校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警务及相关水平,因此将其命名为“政治和警务要素”。所抽
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指导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些项目主要是反映院校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学能力,因此,将其命名为“教学及综合能力要素”。
所抽取的第二个因子,特征值为3.434,能够解释总变异的28.36%。此因子所包含的6个项目分别为:“政治坚定性”、“政治敏感性”、“思想政治理论”、“规范性”、“警务知识”和“专业知识”。这些项目主要反映了院校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警务及相关水平,因此将其命名为“政治和警务要素”。
所抽取的第三个因子,特征值为3.160,能够解释总变异的26.10%。此因子所包含的8个项目分别为:“自制力”、“自信心”、“责任心”、“坚韧性”、“爱心”、“感知能力”、“成就需要”和“奉献精神”。这些项目主要反映了院校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人格魅力,因此将此命名为“个性要素”。
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得到的各因子命名,特征值及其解释的总变异量如表3所示:

四、模型研究结果分析

院校教师胜任力特征的研究表明,院校教师的胜任力可归结为三个因子,即:个性要素、政治和警务要素、教学和综合能力要素。在这三个因子中,学生最关注教学和综合能力要素,反映了院校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对自身能力素质提升的不懈追求,这与社会对人才要求提高、就业竞争加剧有直接关系。政治和警务要素位居其次,这是由院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而个性要素在胜任力冰山模型中是隐藏在最深处的,因此,不容易被学生感知,易忽略其重要性。
这三个因子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作如下解释:教学和综合能力要素是核心,个性要素是基础,政治和警务要素是特色。它体现出一名绩效优秀的院校教师的胜任力结构,同时,此研究所得出的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也体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良好的综合能力是院校教师取得优秀业绩的关键。院校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是具有综合分析能力,能够从错综复杂、杂乱无章或众多的信息中梳理出头绪,能够抓住主要问题或问题的主要方面,善于分析症结之所在,进行全面逻辑分析,做出正确结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即对事物有敏锐的感受力,可以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产生创新性设想;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有效采集本专业的最新科技信息,掌握本行业发展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走势,借鉴他人成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科研质量;具有较强的应变适应能力,能根据外部其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而恰当地调整自己行为,取得主动地位;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其他人紧密合作,和谐相处,发挥团队的合力;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能够指导和帮助别人处理问题和困难;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浓厚的兴趣,富有效率地持续学习与发展,以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绩效。此外,优秀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二,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是院校教师的重要特色。人民的政治素质由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以及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等方面构成。院校教师作为人民的培养者,自身必须政治过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政治纪律,对重大事件、行为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政治立场。院校教师具有双重角色要求,既是人民又是人民教师。作为人民,必须遵循法律等各种规范,严格遵守纪律,做到警容严整,警纪严明,工作有序,举止有度。作为人民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除具备一般的警务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只有自己掌握了学科前沿的“高”、“精”、“尖”,才能有向学生授业解惑的“深”、“广”、“新”。
第三,高尚的人格魅力是院校教师胜任力的重要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院校教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未来警官的人格发展。优秀的院校教师具有较强的自制力,有耐性、沉着、冷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自信心,能正确肯定个人自我价值,能自我接纳并独立思考;有高度的责任心,富有爱心,真心实意地热爱自己的学生;具有敏感的感知能力,对身体周围环境的刺激作出的快速反应,如在课堂讲授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快速感知做出情况判断。优秀教师普遍具有奉献精神,对教育事业具有不求回报的挚爱和全身心的付出,能够深刻体会工作本身带来的快乐与自我价值实现而带来的满足。
(责任编辑 殷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