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新课标新课标下教师观念转变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41 浏览:15508
论文导读:
教师作为角色身份的出现原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首先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并创立了角色理论。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传统角色:作为知识传授者比喻为“红烛、春蚕、一桶水”;作为组织者、管理者比喻为“工程师、园丁、家长、、法官”。当今社会教师角色是: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教育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

一、转变师生间的关系

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在传统思想里,这种作用就具体体现在在老师讲,学生听。当然,这种教学观念也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扬。然而,时代不同了,当今社会,人们获取各识的途每项已经很多了,教师的这种传统教学观念已经不适用我们今天的教育了。
首先,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受到过教育,都有点文化,我们迎来了空前的文化知识普及与繁荣,有知识已不再被蒙上神秘的外纱,社会分工的详细,已使好多人更为实际,只要有点文化能找到工作就行,不再追求“纯文人”的境界,所以对知识,对老师就不再那么崇拜。
其次,各种图书、报刊杂志、互联网、新闻媒体、社会信息、人与人之间更广泛的交流为人们学习各种知识提供了空间广阔的天地。不少学生、家长不再对教师的教学纯粹依赖。
再次,教师与学生两代人之间的鸿沟逐渐加深加宽。现在青少年思维活跃,接受新东西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些东西也许学生已经比老师知道的多了,你传的“道”学生还感兴趣吗?学生已经认为老师太“土”,是不会愿意让你去“解惑”的。
最后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多年的应试教育下,我们形成的一系列“优秀”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眼前的教育了。新的一代已经越来越重视自我了,不愿再当应试教育的“替罪羊”了。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全方面、高素质的人才,于是“素质教育”产生了,相应的教学观念也要转变。虽然报纸上大喊要抓素质教育,抛弃应试教育,但大家心知肚明,我们其实还是“应试”的教学观念来“传道、授业、解惑”。师生间的这种矛盾已经越来越深,成为当今教育的一种主要矛盾。
鲁迅先生曾说:“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是命令者。”我想这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好的一种状态了。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与学生的关系这种观念,只有转变了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师者乐教,学者爱学,我们的教育才能更进一步。

二、转变教师与课程的研究和教学资源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教科书、教参、考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有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怎么出考卷。新课程倡导、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定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这就要求教师由“四统一”(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下的"教书匠"转向科研、创新型教师;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学校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人的工作尤其要注重科研。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7ctime.com
当前的问题是缺乏科研方法,仅凭经验、吃苦、压力、强制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教师的科研就是对自己实践的总结,教师科研的重点是学生,教师科研的方法是学习、思考、实践、总结,教师科研的目的是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

三、转变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

“教无定法,教有定则”是教育界的一句名言。教学方法可以千变万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所不同,但无论什么教学方法,什么教学模式,出发点都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养成。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教师讲得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或进行大量的重复习题训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应教给学生:透过数学知识之外的那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数学的思想、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式,做人的道理,独立的人格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更有智慧的人。
这是教师的一种综合观念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依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只有教师的综合观念转变,社会才能更快更稳的进步,只有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真正转变的时候,你做为教师的这种传统观念才会真正转变,教学观念的转变,才能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真正合格的教师。一种观念的转变必然带动多种全方位观念的转变,只有“总的观念”变了,教师与家庭之间才会更加和谐完美,与社会间的关系才会更加融洽,我们整个社会才会繁荣进步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质疑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中领悟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解一道题,更要让学生明白题目的来龙去脉;不能只给学生展示完美的解答,更要让学生看到老师是从哪里开始思考问题,思维受阻时又是如何化险为夷,绝处逢生的。探究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也是课程改革、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和时展所需要的。
综上所述,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