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雅俗当前社会五种文化雅俗观评析学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056 浏览:72601
论文导读:容易冲击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从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也容易疏于对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的防范。因为个别西方国家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顾中国的具体国情,向我国输出所谓“政治化”和“文化多元化”,鼓吹“文化中立”,目的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颠覆的执政地位。马克思

摘 要:当前社会大众和学界有五种文化雅俗观值得讨论:文化多元和个人自由论;大众需求论;相对主义诡辩论;主体感受论;艺术无雅俗论。对文化雅俗观的讨论,有利于明晰文化雅俗的标准,使人们自觉追求高雅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文化;三俗;雅俗观;核心价值体系
10074074(2012)05016705


当前社会文化发展日益呈现出大众化、通俗化、市场化趋势,同时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几成泛滥之势。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和要求,“反三俗”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什么是雅、什么是俗”即雅俗的标准是“反三俗”的前提性问题。因此,本文对五种文化雅俗观进行了评析,虽然这不一定能提供一个严格清晰的文化雅俗标准,但可以引起学界的注意和讨论。这有利于“反三俗”的“新道德运动”,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一、文化多元和个人自由论

有人认为现在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也应该全球化和多元化。文化发展应该采取自然主义的放任自流态度,这样才能保证其顺畅发展,任何对文化的限制都会扼杀其生机和活力。在文化多元论的前提下,社会应该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文化自由选择权。选择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产品是个人自由,这是每个人的个人权利和生活方式,其他社会成员和政府无权干涉,否则就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权利。
文化多元和个人自由论借口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美好的“个人自由”的字眼儿,貌似公允合理,却给与社会发展和人性背道而驰的文化泡沫和垃圾以生存空间,给、凶杀、暴力、迷信、谣言、拜金、怪异等内容以市场,挤占了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优秀文化产品。
其实,当前我国的文化生态是“一元主导、多元并存”,即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是主导的意识形态,允许其他文化如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适度存在。虽然文化样式的多元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是要正确理解文化多元化的含义,不能抽象地、不顾具体国情地简单套用。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发展历来存在多元的局面,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古今文化的变迁,文化更加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和政治表征的文化现象,要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意志。片面地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容易冲击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从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也容易疏于对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的防范。因为个别西方国家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顾中国的具体国情,向我国输出所谓“政治化”和“文化多元化”,鼓吹“文化中立”,目的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颠覆的执政地位。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所以,我们既要提倡文化的多样化,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建设的指导地位,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对自由也要全面、辩证、具体地把握。自由是有外在限制的自由,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自由。黑格尔指出:“通常的人当他可以为所欲为时就信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他的不自由恰好就在任性中。”1(P27)无论是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消费,个人的文化选择自由都不能伤害社会法律和道德底线,不能无限制地挑战人类整体和具体社会所公认的价值、理念、风化、公序良俗。虽然道德底线不是截然分明的一条线,但是,当今中国社会道德底线有无限制下降之趋势,特别是网络给人们的文化消费和表达以更多“自由”的机会,“三俗文化”正在以“自由”为借口无限制地触底道德律令,人们在以“自由”为借口制造“三俗”、消费“三俗”、传播“三俗”,这一文化发展趋势令人堪忧!

二、大众需求论

大众需求论认为,只要是大众需要的文化产品,无论雅俗,就应该存在;而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低俗文化有大众市场和需求,也不可能彻底消除,那何不以“宽容”心态允许其自由发展,并作为主流文化的补充和“道德说教”的嘲讽。
谈人的需要不得不说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56)他还认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3(P514)我们应该注意到,人的属性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人的需要既有动物性的需要,也有社会性的需要;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人的精神需要既有低俗的,也有高雅的;人不仅需要肉体上的快感,还需要获得价值和美感。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生理上的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可见,在马斯洛的理论中,人的动物性需求居于最低的位置。
当前,“三俗文化”中有大量的以性为看点、卖点和噱头的内容,其错误之处在于混淆了人的动物性与社会性,混淆了私密空间与社会公共空间。人的性需求既具有动物性的属性,又具有社会性的属性。人类的性行为打上了社会的色彩,是根本不同于动物界的。人类的性亲密是之间表达爱意的美好方式,不简单等同于动物的。人类的性行为和性亲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7ctime.com
密是依靠社会道德调整的私密行为,当前却出现了网络泛滥、直播日记、来中国“讲座”、借口行为艺术当众等现象。他们无视社会公序良俗与道德底线,甚至公然挑战法律,不得不感慨当今时代是一个性解放、性错乱、性放纵的时代!而一个这样的时代和民族需要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当人们的性行为只是肉体感受并超越私人空间的时候,也许它恰恰要伤害性本身的美好了。“性一旦变成唯一,就开始破坏人们的生活了。性也会变得机械重复,也会导致各种各样的支配、冲动及处理与他人关系的烦恼。这种日复一日永远不变的快乐,照样会使我们变得残论文导读:
酷,会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迟钝。生活中没有爱,没有美,感情上又无自由可言,于是就只剩下一样东西,那就是性。”4(P93)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客观美论者把美作为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对象,认为美在物本身,是事物的属性。说美的本质就在于事物的形状、色彩、线条的一定比例、调和、统一等等。这过分强调了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其实事物美的属性是经过人们的感知和把握的,忽视了美是人们“审”出来的,“审”的过程是主观的过程。
其实,审美活动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参照的过程,所谓“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人们对文化雅俗的判别,一是依赖于文化产品本身的层次,也取决于受众的境界和素质。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大家可以自取所爱、自娱自乐,但如果超出了法律和道德底线并超出了私人领域,如“三俗文化”就是我们应该反对的了。

五、艺术无雅俗论

艺术无雅俗论者认为艺术需要创新,所以艺术可以搞“三俗”,可以违背道德甚至法律。如当前一些人认为,小说、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网络空间、文艺演出、摄影等艺术形式中的展示、渲染、粗话脏话等,是艺术增强表现力和真实性,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创新,不是低俗的。这些人以艺术为借口无限制地挑战道德底线。
这一观点实际上对艺术的本质、作用以及其社会性缺乏透彻的理解。在一个社会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艺术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又称社会意识形态,除艺术外还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由于它们与经济基础的距离不同,反映经济基础的方式不同,具有阶级性的色彩看似或浓或淡。恩格斯指出:“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采取了哲学和宗教的形式。在这里,观念同自己的物质存在条件的联系,愈来愈混乱,愈来愈被一些中间环节弄模糊了。但是这一联系是存在的。”10(P249)各种意识形态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艺术是通过塑造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它靠形象来表现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情感、愿望和意志,按照审美的规则来把握和再现生动的社会生活,并通过美的感染力来影响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美的判断本身也是一种价值判断,没有纯而又纯不带任何价值判断的美。可见,艺术是不可逃脱政治的,是具有阶级性的。所以,艺术应该反映社会的主旋律,反映社会的主流价值,关注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艺术和艺术工作者要承担社会责任,追求进步和高雅。
在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上,有两种错误观点:曾几何时,我们把艺术等同于政治,抹杀了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差别;现在有些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艺术应该告别政治,“告别崇高”、“非主流”、“泛娱乐化”成为一种时尚,“什么政治不政治的,乐呵乐呵得了”。忽视了艺术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教化功能,以至于出现了如丹尼尔·贝尔所说的局面:“文化大众的人数倍增,中产阶级的享乐主义盛行,民众对的追求十分普遍。时尚本身的这种性质,已使文化日趋粗鄙无聊。”11(P37)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反映生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徐复观先生指出:“艺术是反映时代、社会的。但艺术的反映,常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是顺承性的反映;一种是反省性的反映。顺承性的反映,对于它所反映的现实,会发生推动、助成的作用。……顺承性的反映,对现实犹如火上加油。反省性的反映,则犹如在炎暑里喝下一杯清凉的饮料。”12(P80)虽然艺术反映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滞后的、超前的;顺应的,叛逆的;端正的,歪斜的;歌颂的,嘲讽劝诫的;写实的、抽象的……。但无论如何不能以艺术发展规律的特殊性为幌子,追求庸俗低俗媚俗。
艺术与社会发展、人们思想境界具有不同步性,艺术创新的确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或超前于其所处时代的道德底线,历史上也的确出现过许多艺术作品在当时被指低俗甚至有伤风化而遭禁,而在后世大放光芒的现象,但是不能以此为借口,在当代创作一些有违道德底线甚至违法的作品。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探索、突破,但是突破的不是法律和道德底线。
指出:“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而就更带普遍性。”13(P863)艺术工作者要坚持党性原则与创作自由的统一,不能为了个人和金钱出卖灵魂和社会良知;艺术家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有短暂的动物性的、本能的快乐,还应该给人们沉静的、美的教育和启迪。
总之,高雅文化和优秀文化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理念;积极向上,关注人性需求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经得起历史的和人民群众的检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只有擦亮一双慧眼,认清文化雅俗之争中的各种论调,才能在人的自由和限制、动物性和社会性、相对和绝对、主观和客观、艺术与道德之间保持良好张力,让“三俗文化”无处遁迹,促进社会文化的顺畅发展。参考文献: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印]克里希那穆提.自由是什么?[M].唐发源于:论文网www.7ctime.com
铙,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5]梁衡.怎样区分低俗、通俗和高雅[J].当代江西,2010(10).
[6]张畅.文化视野中的雅俗之辨[J].绥化师专学报,2004(3).
[7]王国维.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
[8]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M].贺麟,王太庆,论文导读: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

1.(责任编辑:陈伟)上一页123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9]范玉吉.何为高雅趣味?谁的高雅趣味?[J].学术界,2007(1).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
[1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3] 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责任编辑:陈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