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文化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036 浏览:34222
论文导读:自信才能自立。只有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不会盲目照搬,立足于实际,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机制,用好用活文化政策,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开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路径和举措

提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民族自立、国家自强的历史呼唤。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我们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源泉,是抵御文化侵略和“西化”、“分化”的文化堡垒,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条件。要热爱和学习民族文化,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正确处理一元与多元、继承与创新、批判与吸收的关系,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现和反映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对文化的清醒认识和坚定信念。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尤为重要。

一、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文化自觉是指一定主体对文化的意识、觉醒和觉悟,包括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度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理性把握、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责任担当。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的热爱和忠信、坚执与固守,包括对其价值的肯定、对其优势的确认、对其生命力的坚信。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思想根据和认识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价值提升和信念强化。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历来是我们党团结奋斗的重要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政党精神上的旗帜。一个国家、民族、政党的精、气、神,说到底都是文化滋养和孕育起来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教化、培育什么样的国民,塑造什么样素质的社会成员、政党成员。人们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无不来自于理想信念的力量、思想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和情感意志的力量。
历史和现实表明,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历来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的和平建设年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懈怠的危险正在销蚀和削弱我们队伍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一些人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对我们已有的思想工作和政治优势不去发扬利用,对我们特有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力量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只信奉物质的力量、权力的力量和商品货币的力量;理想淡化、思想弱化、精神蜕化,有的人甚至到宗教迷信乃至邪教中去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墨守成规、求稳怕乱、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不足,这无疑都是精神懈怠的突出表现。一个民族的觉醒和自强,首先在于文化上的觉醒和自信;一个政党的生命和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拥有人特有的精、气、神,不仅关系到我国文化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国家、民族和党的前途命运。
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抵御西方敌对势力文化渗透和“西化”、“分化”图谋的文化屏障和思想堡垒。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面对世界文化交流日频、交融日深、交锋日烈的新形势,如果我们缺乏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能建设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就难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美国历来都把文化作为维护其世界霸权的重要力量,不遗余力地在全球推销其文化产品和主流价值观。历史经验表明,文化的征服和胜利乃是笑到最后的胜利。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精神和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将不打自垮。
中华文化数千年连绵不绝,并且代有高峰,使中华民族充满了文化自信,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当今也有一些人在文化上不自觉、不自信。比如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缺乏谦恭和敬畏,随意贬损和诋毁;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缺少兴趣和热情,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不够关心和支持;对西方思想文化及其多样化的形式奉若神明,盲目推崇和效仿。有的甚至拿自己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去调侃,拿传统文化经典来搞笑,曲解古人名人的思想等。或自轻自贱、自卑自弃,或自高自大、自恋自傲,或不辨良莠、盲目追风、缺乏自我判断的能力和立场。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增强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可感和自豪感,坚定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责任,既开放包容世界多种多样的文化,吸取有益的精华;又保护民族文化免受侵害,发扬光大,建立起抵御文化入侵、反对文化霸权的文化屏障和思想堡垒,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异常激烈。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和有些领导干部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认识不足,存在先经济后文化、经济是硬任务,文化是软目标,以及文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种种误区,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思想基础,也是先决的必要条件。只有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才会增强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社会主义文化以其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先进性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首先要增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自信才能自立。只有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不会盲目照搬,立足于实际,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机制,用好用活文化政策,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开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路径和举措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虽然是一定主体的自我意识和锻炼提升活动,但不是自发的孤立行论文导读: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必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共生的复杂整体,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精华要继承,对糟粕要剔除。另一方面,必须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敢于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敢于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文化继承植根于充分的文化自信,即自信有好的、永续的、不能撼动而必须发扬的东西,是文化继承的基石。同时,文化
为,需要不断培养涵育、实践锻炼才能实现。要热爱和学习民族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有对文化意义、地位、作用的高度认知,有对自身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现代文化的深情和挚爱。自知是自觉和自信的基础。只有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卓越的创造,才会对民族文化充满自豪感、信任感以及振兴的责任感。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少一点应酬,多一点阅读;少一点娱乐,多一点学习;少一点闲聊,多一点思考,挤出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特别要多读文化经典、思想名著、历史典籍,增进对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和把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可能在茫然无知文化荒漠中形成,只能在开卷有益的书香中孕育,源于:本科www.7ctime.com
在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体验中实现。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努力学习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成为有文化、有知识、高素质的人,这是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
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来自于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只有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更进一步地认识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化推进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华并使之发扬光大,才能更真切感受和体验中华文化的伟大,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只有从体制创新、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基本建设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保障和全方位的推动,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化民生,在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努力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同时要通过实践取得的文化建设的新成果、新成就增强和提升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和新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文化形象,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更自觉更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正确处理几大关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几个最基本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在对待主流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的关系上,一方面,必须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强化主导,壮大主流,唱响主旋律,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另一方面,必须’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多样化,允许不同创意、内容、形式、风格的文化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主流中显多样,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建设。二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必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共生的复杂整体,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精华要继承,对糟粕要剔除。另一方面,必须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敢于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敢于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文化继承植根于充分的文化自信,即自信有好的、永续的、不能撼动而必须发扬的东西,是文化继承的基石。同时,文化自觉也使我们清醒,任何一种文化如果不创新、不发展,就没有生命力,就会产生和面临文化危机。中华文化正是由于不断推陈出新、兼收并蓄,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三是正确处理批判与吸收的关系。一方面,实行文化对外开放,坚信我国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吸纳的态度。另一方面,必须防止和抵御各种外来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要强化制度措施保障。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还需要有过硬的制度措施作保障。文化是软的东西,很容易软化、淡化、弱化,自觉意识的形成和自信态度的确立有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文化是软实力,但不是软任务,需要下硬功夫,有硬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度,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真正做到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同推进,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有责任就有压力、有动力。自觉性才会得到加强,自信心才会得到巩固。二是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工作自觉性与自信心,形成全体人民重视文化、大力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的强大合力。三是要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制定文化政策法规,切实加大文化投入,加强文化人才建设,把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作者为湖南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