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913 浏览:40123
论文导读:
【内容提要】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必须深刻理解共同理想与党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充分认清坚定共同理想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不断坚持把广大人民的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凝聚人民
【作者简介】 李昌俊,第兵指挥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教授;刘育鹏,海军工程大学人文社科系讲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全党同志“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是增强党的政治凝聚力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最高意识形式,或者说是一种精神寄托的根本。任何社会个体或社会团体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寄托,以一种确信不疑的观念和目标引导自己或大众的行动。如果说没有信仰的个体就等于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那么没有理想信念的国度也就等于是一个被抽去了精神支柱的行将倒塌的大厦,也就失去了其生存的重要条件。20世纪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由理论变成现实的伟大时代,也是社会主义运动从前期辉煌走向低潮的磋砣岁月。这一历史过程证明,科学的先进的理想信念,如果不能踏踏实实地付诸实践就会逐步被人民所抛弃,反之如果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坚持和发展,就能够得到人民的坚决拥护。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社会主义走向失败,人们在探究其失败历史原因过程中得出了多种结论,但都比较一致地认为苏联和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出了问题是根本原因之一。1991年的“8·19”事件是苏联企图挽狂澜于既倒,避免自己走向灾难深渊的最后尝试。可惜的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苏共未能得到1000多万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8月24日苏共被迫宣布解散。这是因为人们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可怕的转折,即由过去对苏联的坚定信任转向了怀疑放弃,由过去对共产主义的坚定向往转向了悲观失望。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这种“倒戈”绝非一时使然,是长期以来党内特权、腐败盛行使党群关系产生巨大裂痕所致。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悲剧告诉人们,缺少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的政党政权十分脆弱,一遇政治“地震”便分崩离析。
20世纪80年代末当社会主义中国成功地平息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波之后,我们也深深意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识到坚定党和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对于巩固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长期在广大人民中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发挥了作用,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展示的强大生命力发挥了作用,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作为捍卫社会主义的钢铁长城发挥了作用。虽然风波来势汹汹,但是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没有动摇,广大党员对党的高度信赖没有动摇,人民军队对党的绝对忠诚没有动摇,依靠这些,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解决和度过了危机。这一历史过程表明,困难不可怕,挫折不可怕,只要理想信念坚定我们就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这一历史过程还表明,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现实与共同理想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性。在共同理想的形成和巩固过程中,现实比理论对人们的影响更大。理论是抽象的,而现实是直观的。理论虽然可以描述共同理想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但现实更能直截了当地证实共同理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中,现实与共同理想是和谐一致的,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向前发展的客观现实,在不断地印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美好。与此同时,因时代条件和环境因素的急剧变化,现实与共同理想之间也会短暂地出现各种复杂因素。充分认清坚定共同理想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对于当前人民群众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认识问题不能不察。
其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给人们的共同理想蒙上了更多的悲观色彩。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朝气蓬勃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顺利发展和浩浩荡荡的社会主义阵营客观存在足以使人们信心十足,但进入二十世纪末期后形势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写道,他于80年代初漫游几个东欧国家,看出“东欧人已完全丧失了信仰”,“的意志和信心已经破灭”,因此断言“进行和平演变的时机已经成熟”。随后发生的事情惊心动魄地上演着这个预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个个纷纷垮台。进入二十一世纪,相继发生的 “玫瑰革命”、“橙色革命”和“革命”,致使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执政党纷纷落马。2010年底以来,一场政治局势动荡从突尼斯发端在埃及不断扩大,成功推翻两国现政府后,迅速波及利比亚、也门,席卷中东、北非,可谓声势浩大。以上国家有的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或者根本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因民众政治信念变化,引发各种剧烈社会动荡,最后导致一个个政府。虽然情况不同,但对人民群众共同理想的冲击却是同样巨大的。
其二,西方的“西化”、“分化”战略咄咄逼人,不断渗透以共同理想为主体的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西方不遗余力和居心叵测地利用宗教、民族等问题挑起人民群众的思想混乱,利用所谓人权、等问题诋毁社会主义政权体制,这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势不仅来势凶猛而且无法回避,但只要慎重应战就可找到化解的对策,关键是我们态度的选择,是积极迎战还是消极妥协。恰恰有部分人对于西方咄咄逼人的“西化”、“分化”攻势非但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斗争,而是采取一种貌似公允的所谓客观态度不加区别的全盘接收,或以羡慕的眼光去欣赏,或以猎奇的心态去体验。西方的和平演变攻势往往都有着、自由的华丽包装,是以超阶级、超政治的幌子兜售的政治毒品,长期吸食就会上瘾,危险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暗藏滋长,久而久之就会使共同理想慢慢淡漠消失。其三,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某些社会现实对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形成冲击。如果说外部因素能够对我们的共同理想形成冲击,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种有限的干扰和影响,如苏东剧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冲击就是这种情况,人们可以在心灵上受到剧烈震动,但仍可处变不惊地干好自己的事情。而内部的消极因素对共同理想的冲击和影响,却往往是极具威胁性甚至是致命的,对此要予以高度重视。当前国内由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腐败现象等社会问题所引发的思想动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冲击力和毁伤力不可低估。如果缺少正确思想的引导,人们就很难把这些社会现实理解为是社会转型期间不可避免的阵痛,是社会前进中的暂时现象。当人们看到这些问题似乎在理论上在宣传上被高度重视,却又长时期得不到解决并且愈来愈严重的时候,就会由积极的抨击转向无奈的旁观,会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社会主义的前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这种共同理想是一个综合性社会理想和社会发展理想状态,也是若干个人理想寄托和论文导读:
发育之所,对于个人理想具有整合作用。这种整合作用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稳定性、政治制度和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效果,还与国际环境、人们的道德观和哲学观等等相关。当前,我们要在实践中把广大人民的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所谓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坚持、发展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统一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过程中。首先,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同志一再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大前提。其次,要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是其内在的理论品质,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创新,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坚定成熟的集中体现。再次,要勇敢实践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的学问,它要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解答实践提出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前途命运将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对于时代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回答程度,取决于能否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的生命力。
2. 要卓有成效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性思维,它本质上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的内化。当代中国人对自身生活和发展的若干期望和设想,事实上是以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背景和基础的,只有将共同理想同人们的现实利益联系起来,才会唤起人们理解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各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平等竞争”中,中国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又好又快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印证了中国执政的正确和英明,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顽强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人民群众不断获得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进一步增进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和信任。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就要引导人们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顺利发展,从中国经济建设的强劲发展势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使广大干部群众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心灵向往和坚定信仰,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
3. 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坚定共同理想与党的建设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人民群众主要从的先进性而不是从政治教程看共同理想的真理性。人民群众可以从党员队伍的精神面貌感知到,党是否是在脚踏实地地实践着共同理想。坚定共同理想与党的建设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还表现在坚定广大干部党员的共同理想,又是保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性前提,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有党的先进性的充分体现。要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贯穿到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建设中去,使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成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时代楷模。
4. 要积极开展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的理想信念教育。人的理想信念发自于内心,是在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得出的肯定性结论,一系列积极的外界影响可以帮助或加快这一过程,特别是那种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灌输和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正确理论的薰陶和武装,来源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积极开展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使理想信念教育不囿于狭窄天地而具有世界眼光,不陷入空洞说教而具有创新性和感召力。这是一片广阔的园地,有着无数深邃的等待解决的课题。为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7ctime.com
此,要研究出鲜活的理论重塑人们的理想信念,引导人们懂得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为共同理想奋斗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具体体现;引导人们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引导人们自觉把共同理想与各自的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总之,力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真正由“背得烂熟的现成公式、意见、方案、指示和纲领”变成与人们“直接工作统一起来的活生生的东西”,变成实际工作的指针,使人们在学习教育中真正感受到科学信仰的力量和光辉。
参考文献: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周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