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校内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153 浏览:97033
论文导读:
【内容摘要】 本文阐述了建设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综述了几所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例,并总结出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优越性。
【关键词】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国分类号】 TU24

4.3 【文献字识号】 【文章编号】


一、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截止到“十一五”规划末期,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达到1200多所,在校学生数量已近1000万人,与本科院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院院校承担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数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7ctime.com
以千万计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高职院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的关键。大量事实充分证明,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特别要积极探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种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即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进行产品或商品生产,在校内真刀的顶岗实训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最近教育部的教职成【2011】12号文件强调提出: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 “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这又为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指明方向和提出新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我国职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始终十分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成效一直不尽人意。由于国家缺少配套优惠政策,企业对接待学生实习和实训态度不甚积极,学生下企业后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和有效的指导;有些企业把顶岗实习学生当成劳动力使用,引起学生的不满和抵触,加上学校管理不力,容易产生“放羊”的现象。高职院校也十分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但是由于缺乏经费和先进设备,缺乏技术和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实训基地与真实的生产环境相距甚远,实训的效果也不理想。这些都是制约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相对而言,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学生人力资源和较规范的管理;企业拥有较先进生产技术及设备资源,还可以提供能工巧匠等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如果二者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学生及管理,这对一些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十分有利;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实训指导教师,对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学生在校内可结合学习进度有计划地进行顶岗实训,还可以开展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之,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在校内真实的工程环境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实训和实习,生产出各种合格的产品或商品,既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也为企业和学校创造经济效益,在使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但是必要的,也完全是可行的。

三、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例

近几年来,在国家教育部的倡导下,经过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建设了一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和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取得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现把一些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做法和经验列举如下:
实例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主要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或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实训师资。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注意做到“八个合一”,即(1)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2)学生与学徒合一;(3)教师与师傅合一;(4)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5)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6)作业与产品合一;(7)教学与科研合一;(8)育人与创收合一。其采取的主要模式有企业主导和学校主导两种。企业主导模式包括筑巢引凤型,来料加工型,技术推广型、创业孵化型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做到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共同经营,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实例二: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地处中心高新区的便利条件,依托于工业园区,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为引领,以建设董事会治理架构为重点,着力于体制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融入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生产性实训校区的建设,是在董事会架构下,学院试行“多形式参股,一体化发展”的合作共建机制,共建14万平方米的生产性实训校区,国有企业以物业入股,私营企业以设备和场地入股,入驻企业通过“共建、共育、共管、共享”方式,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生产利益一体化,生产研发一体化,生产育人一体化,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通过生产性实训校区的建设和运作,实训教学融入更多的企业生产元素,真刀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情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实例三: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面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装生产结构的调整,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基本形成了政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学院由省经委和德阳市实行“省市共建”,通过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机厂等重装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引进5500万企业设备,建立600余人的“企业教师人才库”,德阳市与学院共建了国家机电职教综合实训基地。通过“校中厂”,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论文导读:,取得了显著成绩。该学院先后与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3000件汽车齿轮加工项目,数控专业学生1000人次参与;与咸阳某机电公司合作,开展4000件构件加工项目,焊接自动化专业学生800人次参与;与西安森吉公司合作,开展控制器加工项目,电子专业学生1200人次参与;与咸阳凯泽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煤气表卡座生产项目,机电专
师引入课堂;通过“厂中校”,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通过“三个对接、三引三进”,建立起“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创新机制。也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的模式,将系统的技能训练与产品加工相结合,由企业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实训和生产,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人才培养新模式。
实例四: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教育部教育厅的要求,加大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该学院先后与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3000件汽车齿轮加工项目,数控专业学生1000人次参与;与咸阳某机电公司合作,开展4000件构件加工项目,焊接自动化专业学生800人次参与;与西安森吉公司合作,开展控制器加工项目,电子专业学生1200人次参与;与咸阳凯泽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煤气表卡座生产项目,机电专业学生1000人次参与等。这些项目有效节约了实训消耗成本,实现了以训促教,以厂养训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最近,该学院将按照教学、生产、科研、服务的要求,建设“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引企入校”,“就业换设备”、“培训换设备”等途径,建设“真设备,真项目,真环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