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探析高校生物学实验教学策略探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16 浏览:21690
论文导读:展,不断的将生物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形势的需求。参考文献:李银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组织与探索.河南科技.2010.3.
摘要:生物学作为现代自然科学之一,是属于操作技术的一门学科,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其重要性一方面是作为一门学术的研究作用,另一方面是为医疗、农牧业、环境保护等奠定理论基础。生物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因此,生物学中的实验教学尤为重要。高校培养优秀生物学人才是艰巨且重要的任务,而如何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生物学人才,是我们一直以来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将针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简单的阐述一下笔者对于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生物学;教学方法;探索
1005—5312(2012)27—0242—01

一、在日常实验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一)过于单纯的验证理论

目前,生物学中的实验课上,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按部就班进行的,试验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都是由导师事先讲解之后来完成的。学生被动的去接受实验的全过程,学生失去了实验课中该有的探索知识的,调动不起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减少了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的机会。实验的过程是已知的过程,就算是在其中有些源于: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不符合常规的问题出现,学生也不会去做研究和思考。

(二)学生技能方面培养的欠缺

因为在生物实验课进行过程中,需要的试剂种类繁多,准备工作都是事先由教师来准备好,学生对于各种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一无所知。在实验课中,由教师先将实验过程演示一遍,之后学生再跟着演练,对于实验的过程缺少了理解和思考,对于实验的全过程缺乏自己的想法和个人见解。

(三)有限的课时无法满足实验的要求

生物学科中的实验器材设计精密,昂贵,在数量上相对较少,设备资源的紧张使学生不能全部都亲身去感受实验,或者实验的时间过少。有些关于微生物实验细菌的生理变化实验,因为课时的限制,教师便不作具体要求,导致学生在很多实验方面根本不懂如何操作,学生本来应该学习到的知识,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只是简单了解而已。

二、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几点提议

(一)优化实验的内容

改变以往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随后参与,重复实验的过程,多进行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将同种实验方法不同材料的实验进行整合,避免重复。

(二)提升学生自身的实验能力

在进行实验课程的时候,除了要验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自身动手操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试剂、器材、各种材料的选取,以及仪器的检查与维护等事宜,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实现,每个步骤的流程都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清楚,以便更好的理解实验。

(三)改进教学方式

生物学实验课程需要学生充分的参与带实验中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有必要的。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起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主动性。实验课程上分成小组,由每个小组共同研究分析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由导师进行补充说明,提出指导性的意见。由原来以导师为主的教课方式换为以学生主动进行实验为主,学到验证的知识以外,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上,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避免独立的实验课与理论脱节,完善理论和实验的教学体系。

(四)增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科学性

实验结果能够验证本学科的理论知识是基本,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充分运用多门类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案,分析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加入使生物实验更加直观、生动、详细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实验的过程。教材中的图片转化为形象的演示影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又教师绘图不当的的缺憾。例如很多微观的生物的动态变化,肉眼无法识别,通过影像能够明了的展示给学生,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再者,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容量增多,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讲解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结语
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实际试验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生物实验课程的一个重要课题,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探索需要我们更加深入、持久的进行下去,跟随时代科技的发展,不断的将生物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形势的需求。
参考文献:
李银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组织与探索[J].河南科技.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