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老龄化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效应与政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42 浏览:19252
论文导读:50人,占16.97%;15~64岁人口为57966205人,占72.08%;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07545人,占10.9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6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50个百分点。3四川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可以追溯到1997年,该年度四川65岁以上老人达到7%,而同期四川的人
【摘要】论文以我国农业大省四川省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四川人口增长趋势的分析,从城市化率及65岁以上农村老人占比等指标作为研究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指标,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了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四川农村养老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加强养老保障等角度提出了应对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效应政策
前言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总人口中因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1}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产物,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等都先后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服务业水平的提升,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净增长率下降,那么最后的结果必然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我国与其他国家一样,现在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2012年7月10日,全国老龄办发布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同期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老年人数)为19.67%。按照人口学公认的界定标准,中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
四川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所占的比重较大,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644450人,占16.97%;15~64岁人口为57966205人,占72.08%;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07545人,占10.9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6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50个百分点。3四川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可以追溯到1997年,该年度四川65岁以上老人达到7%,而同期四川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600美元,与发达国家到达人口老龄化时人均生产总值1万美元比较,差距巨大。

一、四川人口增长趋势与农村老龄化特点

(一)四川人口总体呈现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特点

2000年以来,随着四川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婚姻观和生育观进一步发生转变,加之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我省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并基本稳定,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已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进一步巩固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控制在低速增长的水平。(表1)
资料来源:根据人口普查《四川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5年四川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和历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1%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变动调查数据推算。

(二)城市化带动农村青年迁移,农村老龄化率上升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大量的农村青年人口不断流入城市打工谋生,老人和儿童留守农村的现象非常突出,大量青壮年人口外迁,对全省人口年龄结构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据200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四川净外出人口(流出—流入)约680多万人。在外出半年及以上人口中,16~44岁青壮年占79.2%,而60岁及以上人口仅占2.8%。与此相对应,越来越多的家庭将面临着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随着四川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相应地,四川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四川省的城市化率从2000年的26.7%提高到2011年的4

1.3%,同时,乡村人口从6034万减少到了4683万。

资料来源:《四川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5年四川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历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

(三)农村老龄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老人抚养比不断攀升

从2000年到2009年,四川65岁以上老人比例从7.67%上升到1

2.49%,老人抚养比从2002年的14.21%增长到2009年的18.18%。

资料来源: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各期。
四川农村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和抚养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四川人口数量高达880万人,位居全国第二,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必将对我省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妥善解决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和提高健康服务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与效应

全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生育水平下降,少儿人口比重不断下降,使得老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二是随着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在提高,人口预期寿命普遍增长,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三是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对全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以下影响与效应: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村养老负担加重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全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较大。与此相对应,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将面临着老年人口的赡养问题。农村老年人口在农村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支撑农村老年人口的抚养费用也在不断上升,养老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家庭结构的脆弱,使年轻人负担老人的能力大大降低,难以承受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冲击。因而,如何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实问题。(二)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虽然不断加快,但劳动力资源仍然非常丰富,经济活动人口充足,受赡养人口论文导读:
相对较少
主要表现为近几年人口总抚养比持续下降,2005年总抚养比为44.3%,2007年为42.55%,2009年为36.7%。总抚养比低于40%,也就是一个劳动力人口最多仅供养0.4个非劳动力人口,是人口负担程度最轻的时段,人口红利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少年儿童比例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增长明显,人口类型完成了从成年型人口向老年型人口的转变。四川省要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推进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大意义。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红利”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三个方面的机遇:一是劳动力供给充足,劳动力便宜,如果就业充分,会创造出较多的社会财富。二是由于劳动力人口年龄构成较年轻,使得储蓄率较高,如果资本市场健全,能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加速经济增长。三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较轻,财富积累速度较快。过去五年是我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四川省要充分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表明四川省已经从“人口红利”中获得较高的收益。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四川的消费、储蓄倾向及模式产生影响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人口老龄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增加,储蓄倾向降低。这种转变的后果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社会消费需求,包括用于老年人的公共支出将会增加,社会消费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二是个人和家庭储蓄减少。按照经济学理论观点,储蓄等于投资。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家庭和企业是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因而,个人消费与储蓄倾向及模式的变化,会对生产资金的积累带来负面的消极影响。

三、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应对措施

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虽然在不断加快,但劳动力资源仍然非常丰富,经济活动人口充足,受赡养人口相对较少。2009年,四川农村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73.15%,总抚养比为36.70%。在目前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老年人口比重还未达到较高水平之前,仍将是承受少儿、老年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经济社会得到加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为我们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抓紧建立社会养老体系赢得了非常宝贵的时间。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经济与老年服务事业,充分有效应对四川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方面挑战。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

从四川农村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等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倡家庭供养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鼓励老年人自养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集社会养老、家庭养老、自我养老于一体的东方结构型的养老保障体系,消除人口结构的安全隐患,努力做好迎接老龄社会到来的准备。

(二)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加快四川农村经济的发展

未来的10~15年是四川劳动力总量持续增长的人口红利期,从现在至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是四川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准备期,也是仅有的战略机遇期。四川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把解决老龄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发展战略上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法律法规,调整社会经济政策,使四川经济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做好各项准备。

(三)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人是要消费的,不同年龄的人群,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客观要求社会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与之相适应。因而也要求社会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老龄产业和涉老服务业,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在探索和发展老龄产业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发展老龄产业和涉老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
注 释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109749.htm.
②定军,袁荃荃.中国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7月11日.
③四川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四川省统计局,2011年5月7日.
参考文献
王学义,曾祥旭.四川生育水平估计与未来人口总量预测研究[J]改革与发展,2009(5):50—54.
张果,黄强.四川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关系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5):6—11.
[3]杨风,李继红.四川人口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7):251—254.
[4]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1—2010各期[M]中国统计出版社.
[5]许华岑.人口红利和四川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7ctime.com
[6]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四川.
[7]四川统计年鉴2001—2011各期[M]中国统计出版社.
[8]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