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缘何娱乐文化时代:文学经典缘何低迷失落?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45 浏览:13826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当下中国市场化、商业化和功利主义大潮的涌来,大学培养体制因专业分科导致了学科之间的互相隔离,重理轻文的现象日益突出,作为人文学科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却越来被边缘化。本来引导学生解读中外文学经典,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在审美的状态下感悟人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但面对网络文化、流行艺术、消费时尚、快餐文学和大众娱乐等的冲击和影响,作为阐释和传诵千古文学经典的大学语文教学却处处遭遇冷落,这不得不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和关注。
关键词:大学语文经典阅读边缘化功利主义教改对策
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大学语文教学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可以这样说,开设好这门人文学科性质较强的课程,对当代中国大学的理、工、农、医、文、管等学科的大学生人文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下中国市场化、商业化和功利主义大潮的涌来,消费娱乐文化盛行,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在传统经典作品中去深思有关人生终极问题的人变少,本来还算正当合理的日常休闲和消遣活动已开始成为人们的主要价值取向。加上大学专业分科导致了学科之间的互相隔离,重理轻文的现象日益突出,大学语文教育受到了新形势、新变化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大学语文课程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弊端又影响到它自身作用的真正发挥,甚至有些地方的大专院校开始考虑减少这门课程的数量,课时越来被其他专业学科的设置所挤兑,可以说,大学语文课程被日益边缘化。
如何给大学语文课程正确定位,有时也让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感到困惑。有的老师认为大学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学的普通工具课,应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中学语文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结果从形式到内容只是高中语文的延续,有人把这种“大学语文”戏称为“高四语文”;有的老师认为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重在文学性,这样大学语文就应该是“大学文学”,重在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审美能力;还有老师认为大学语文是一门文化素质课,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可以学好文史知识,培养综合素质,传承经典文化,提高道德素养等。似乎各有各道理,但都没有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要求以及时代的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来分析定位。另外,一些大专院校虽然开设了大学语文,但并不是自觉需要的结果,而是出于素质教育政策的大局要求。毕竟大学语文课程和艺术欣赏、美学等人文学科一样,作用于人的心灵塑造和道德修养,对于培养人才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有专家认为:“构建和谐人格,要依赖于教育,特别是和谐教育。而大学语文的学习有助于和谐人格培养。”然而,大学语文如今日益边缘化和被忽视的命运,也因为它源于:论文网www.7ctime.com
既缺乏思想政治课的权威性,也不像英语四、六级考试那样成为“尚方宝剑”,所以最终造成了“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想教”的现象。一些学院在安排教学时普遍优先安排专业课,这说明了大学语文课在教学中的弱势地位,也影响了师生对这门基础课的正确认识。当大学语文与其他活动发生冲突时,学生首先想放弃的是这门课,导致大学语文课“逃课率”居高不下。

一、深层原因:课程设置与学生兴趣疏离

陷入困境的“大学语文”教学早在2007年前,就引起全国专家学者的关注。早在2007年3月,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就下发过《关于的通知》,许多著名高校也开始表示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面对大学语文即将再度升温的趋势,我们在兴奋之余不免担忧,新一轮“大学语文”走出困境、并重现生机,但能否摆脱“边缘化”状态还必须反思其中的弊端和深层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使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行之有效,才能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人格精神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笔者经过多年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和亲身体验,总结出“大学语文”教学过去一直被“边缘化”的以下几点深层原因:
1.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上的缺陷。根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的“大学语文”教材多达1402种,现在仍然使用的也在100种以上。这些教材常常选取“经典中外文学作品”作为课文,把教材变成“文学经典的荟萃”,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读名家的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另外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审美境界,增强做人处事的生活能力。但每篇课文只要一经过僵化的程序加工,如原文、注释、提示、导学和联系等,千百年来的文学经典就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说教了,也失去了鲜活生动的艺术面孔。尽管“大学语文”教材的版本多种多样,其编写体例却大同小异,无非是“文本”加“注释”加“思考题”之类的僵化格局。即使有些教材也附录了一些知识介绍的单元,讲解有关文学史、文体写作的理论,似乎要弥补那种单纯编写文学作品而造成的理论性缺陷,其实也形同虚设,也不过是某种丰富背景知识的点缀而已。况且,对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总是与写作训练、写作实践脱离关系,因而学生只读不写,只读不思考、不实践,哪里有什么理想的效果。正如有些文章指出的:如今的文、理、工大学生“提笔就写错别字,论文多靠网上摘,毕业论文不会设计,申论观点无法表达,这几乎成了对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最好写照”。有些大日忙于专业课,忙于英语和计算机过级考试,写作水平狂降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可悲程度。
2.教学目标不太明晰。有的大学开设“大学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文、理、工学生在专业分科后的文化课空缺的情况下补补课,而不是考虑所选教材的内容是否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年龄、情感和需要相合拍,因此教学重点就不能放在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体验和鉴赏中,而是仅仅作个大致介绍,并不能深入到细节中去,也难以对当下学生迫切关注的问题有任何启发。加上近几年大学的拼命扩招和普及化,中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趋势,各大学的生源质量均有所下降,学生受流行时尚、大众文化的影响,加上网络游戏、网络写作、网络表达的冲击,人们对“文学经典名篇”的敬仰和阅读远远不如以前,甚至大学论文导读:
生毕业了写文章还错别字连篇,文不对题。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期望“大学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但总还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作”能充分了解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能通过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水平,尤其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有些学者认为:“大学语文的教学并非是越专业越好,而是越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越好,既能使学生了解文学现象、社会现象,也能使他们学会以社会的、人生的、逻辑的观念分析这些人生和社会的大问题,使他们脱离只关注名利地位这种形而下的生活状态,最终实现培养大学生人文情怀、人文精神的初衷。”[3]因为“经典名作”毕竟还是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理解和作者人格境界的暗示,看起来十分系统化。有些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作品简介、作品结构的分析上,却没有对作品中作者的人格精神和文学风格、文学魅力进行挖掘,没有让学生尽情享受文学经典带来的审美快感,最终也没有把阅读和写作训练自觉结合起来,所以学生读起来也许感到很刺激兴奋,兴致一过却没有留下什么影响的痕迹。所以大学语文教学选材和教学实施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目标要明晰。3.教师队伍不稳定,学时安排不足,教学方法老化。在各大学的课程教学中,大学语文虽然开设者众多,队伍庞大,但却仍是“弱势群体”。因为它没有学科支撑,它连二级、学科都不是。老师只不过想靠这门课程挣点工作量,靠它评职称、申报课题简直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教师队伍总是处在变化调整之中。另外,课时量也一减再减。由于大学语文包罗万象,古今经典作品无所不有,既关注语言,又涉及文学色彩;加上分科后大学人文学科的空缺使得人们对“大学语文”期望值过高,但又不愿分配给它太多的课时,想让老师讲完那么厚厚的一册教材,哪怕是三分之二,也很难有时间上的基本保障。有些教师只是赶进度,想尽快把内容讲完,结果只能灌输一些僵化的知识,缺乏现代文化思想的引进和融合,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有一些教师不善于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无法获得展示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强烈效果,导致学生思维拓展、审美鉴赏力得到提高根本无从谈起,这也是大学语文日益边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4.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主体特征。现在的大学生多为80后或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之所以被称为“新新人类”,是因为从小就受到众多呵护,比较富于个性。中学时期由于年龄和升学的压力,对任课教师的中心权威还有所畏惧,而进入大学之后,由于自由宽松的管理环境,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日益成熟,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十分明显。他们在选择课程、选择教师时比较注重自我感受,很少考虑这门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课程对自己知识结构完善的重要作用,而只是注重自我感觉。如果这门课不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他们就会直截了当地冷落它,尤其是像大学语文这样的公共课。因此教师最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兴趣和爱好,注意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另外,当代大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主要来自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虽然他们也打下了一定基础;培养了一些语文表达能力,但文理分科和高考压力使他们把主要的精力花在数理化上,因此理科学生的语文素质大多偏低。加上大众文化的冲击,学生的课外知识都来自对流行时尚、通俗歌曲、快餐杂志的文化吸纳,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肯定受到影响。大学生语文学习的断层和人文修养的偏低都迫切需要补上这一课,但教师又不能不注意这一点:大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又不同于大学前语文教育的独特性(应试学习)。毕竟“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安身立命。别的东西可以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语文不是这样,语文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学问”[4]。如果到了大学还采用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势必会造成“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局面。
5.教师对该课程钻研不够和教法上创新不足。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经常把教学效果不佳全推到学生身上,认为大学扩招后学生素质越来越差,却对自己的引导、诱导作用避而不谈,加上业务钻研不够,方法陈旧,只能凑合着讲一讲。由于把大学语文看作是一门非专业性的附带课程,一些教师就很少花时间去钻研。而现行的大学语文教学大多精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作,对促进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和表达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但受流行艺术和网络文化的冲击,经典作品的传统魅力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和冷落。有些教师认为大学语文不像专业课那样受到学生的重视,因此也用不着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它。花太多精力备课还不如搞搞科研,这就导致了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和灵活阐释的不够。在教学方法上,一些大学语文教师从内容到形式仍然“不敢越雷池一步”,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到尾讲到底,管你爱听不爱听,反正教师是权威。一些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将多媒体教室保证给专业课使用,公选课就只能“望媒兴叹”;即使有了多媒体教研室,制作课件会增加备课难度,也会耗费不少时间精力,因此一些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讲法,不想变也不愿变。我们知道:“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二维、三维图形来模拟实际教学内容,将抽象的、微观的、不可见的和难以形容的知识,加以直观化和形象化,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抽象枯燥的内容更容易理解”[5]。这样,学生对这门经典文学的欣赏课程的兴趣,只好转让给日常生活中的影视碟片、时尚杂志和网络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也是许多人逃课不愿意走进经典阅读欣赏的原因。

二、教改对策:用多样化手段去创造性地阐释文学经典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和求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的提高,各大专院校越来越关注人文学科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格心理塑造的重要作用,大学语文也受到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大学语文的教育毕竟担负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多项重任,它既可以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文化基础,也可以作为延续民族文化精神和传播中西优秀文学经典的重要桥梁,对于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表达力和感情能力都有着直接而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当今市场化、论文导读:学以学生为本,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健康人格和综合素质来改革教学,坚持教改中的自主性、优质性和创造性的目标。总的来说,高等教育是高校以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因而我们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作为大学语文教改的核心。要充分利用“大学语文”课程来促进大学生的认识
功利化和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作为深刻塑造的年轻一代的精神、情感、心灵的人文学科,大学语文教学应当担负起自己的神圣重任,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拓展新的教学思路:
1.教材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内容最好结合新时代文化特征。组织权威专家和优秀教师编写教学大纲、教材,做到教学大纲规范化,教材经典化。当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性的缺失。教材编写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增强教材的吸引力,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作家作品的分析,还可以把与文学相关的内容也包括进去,把文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如节日文化、宗教文化等,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现代生活,反映出鲜活万变的当代特色,如增加一些反映网络文化、校园文化、影视文化,以及最新科技发展介绍的内容,还有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引导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文以载道”的特点,联系大学生交往、处事、做人等方面的个案,来充分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人格境界等因素,以此来感染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在适合学生审美趣味变化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养成高雅的情趣和品味,提高对母语的重视程度。在学习方法上,以人文精神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从教材内容传达情感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品位和高远的目光。最好也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多一些阅读、讨论、写作和演讲的机会。只有通过学习欣赏中外文学作品的经典,才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2.增加教学时数,强调实践环节。不能仅仅把大学语文看作是工具性的使用,或中学语文的续篇,而是要紧紧立足于这门课程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来培养学生的精神素质和实践能力。内化是核心,实践是关键。一方面“大学语文”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梳理”、“激活”、“总结”;另一方面,尽可能给学生打开一扇观察人文风景的窗口,或架起一座思考人生的桥梁。在古今中外文学经典解读时,要立足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另外,要学会用扬弃和批判的眼光来反思人文学科的成果。最好在讲读课之后,偶能增加一个学时的写作和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可能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因为“大学语文用文学艺术的形式,以情感育人,这是任何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都无法取代的”[6]。
3.解读中外文学经典作品要通俗化、大众化,并且多联系当代现实和学生校园生活实际。长期以来,因受传统阅读观念的影响,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解读和还原教材中文本的本来意义,习惯于以一种喋喋不休的方式说教和阐释,这种方式只能使当代大学生厌恶经典作品解读的固步自封,而自觉地与平等、亲和、自由、反叛的娱乐文化、大众文化靠拢。因此,教师在坚持文化操守、固守传统经典的同时,还应该采用大众文化传播的方式来施教。譬如对《三国演义》、《论语》的解读,除了尊重历史上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探求原意的理解外,也应该认同易中天、于丹的《品三国》、《论语心得》之类的个人化、通俗化的解读。虽然这种解读不一定科学或完全合乎历史史实,但却赋予经典作品新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文本的同时,要努力寻找其与大众文化的相关之处,使学生的知识、人格和精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7ctime.com
神、娱乐的建构整合为一个主动的过程。同时,要善于发现经典文本的现实意义,例如,《红楼梦》中探春的“承包制”对如今企业管理的意义。屈原的《渔夫》对当今大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启发作用,还可以用《傅雷家书》,余光中的《我的四个假想敌》,唐敏的《女孩子的花》等,对曾经风靡一时的韩剧、亲情剧作一深层理解。这种打破时空的有意联接,既是总结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利用文本来加深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认知,用通俗化的经典来提升学生品位的过程。在使用教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理解人生,感悟历史中悲天悯人而向善,在获得智慧和理性,崇尚科学又不迷信科学中求真,在自然和艺术熏陶中追求和谐之美,把握住教材的这种核心精神,也就理解了‘立人’教育思想的本质”[7]。
4.稳定教学队伍,扩展教学团队。从当前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情况来看,影响其质量和效果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教学的基础队伍不稳定,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资历年轻化,职称结构中低化,另一方面又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课,漠视公共课的现象,导致一些教师抱着临时教改这门课,将精力和时间主要花费在专业课和主干课上,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等。因此,“大学语文”教学队伍专业化、团队化的重组建设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实行高级职称人员的课程负责制。不能仅仅由年轻而缺乏教学经验的新进教师从事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而是要组成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有较强的责任心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等构成梯形教学团队,不断补充和壮大师资力量。其次,还要让核心成员能基本固定下来。学校应选派和培养一批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成员,优先安排他们来主讲大学语文课程,并积极配合,提供多媒体、影视设备等教学条件。最后还要变革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效果。因此大学语文教学有着多方面的困难与阻力,尤其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健康人格和精神境界方面,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研究与实践,主要坚持教学以学生为本,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健康人格和综合素质来改革教学,坚持教改中的自主性、优质性和创造性的目标。
总的来说,高等教育是高校以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因而我们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作为大学语文教改的核心。要充分利用“大学语文”课程来促进大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做人处事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格修养。当然,要做到这些,仅仅靠“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还得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开辟第二课堂,如组织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戏曲表演、电影观赏与讨论、文学讲座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审美的状态下感悟人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经典文学作品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学生在和谐校园建论文导读:
设的氛围中健康乐观地成长。
(本文为安徽滁州学院2011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大学语文经典阅读与应用型人才素质培养”,批文号:院教【2011】32号;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08jyxm448。)
注释:
刘梅,郑孝萍:《大学语文与培养和谐人格》,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12月13日。
宋国庆,张振男:《大学教育与社会脱节:公申论题低分惊人》,[J/OL], 2006年12月29日,大众网—齐鲁晚报,http//.cn。
[3]王丽梅:《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高校教学的误区和改进》,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9期。
[4]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改革方向》,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7期。
[5]肖谦:《论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12期,下半月刊。
[6]邢宇皓:《大学语文的未来何去何从:尴尬的大学语文》,光明日报,2004—2—13(4)。
[7]王宏民:《大学语文教学思路探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
(张文杰,江文贵安徽滁州学院(会峰校区)文学院23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