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中国和柬埔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进展比较-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722 浏览:98607
论文导读:
摘要: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进展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良好同伴联系的形成,对幼儿以后的人际交往有重要的影响。了解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进展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进展,也有利于家长和教师组织和开展合理的教育。在以往关于同伴交往探讨的基础上,探讨者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分解为社交主动性、亲社会性、语言与非语言交往能力以及社交障碍四个方面,并以跨文化的角度,综合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中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进展进行比较,浅析其异同产生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幼儿进展的教育倡议。探讨者在中柬分别选取2所幼儿园,以每所幼儿园内随机抽取4岁、5岁和6岁幼儿各20名,向幼儿教师和家长发放教师评价问卷和家长影响因素问卷。对收集的资料整理和浅析后发现:1、中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具有一些共同的进展走势。(1)两国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进展都随年龄的增加逐渐进展。在同伴交往能力进展的三个方面,两国幼儿的进展速度体现出相同的年龄特点。具体来看,5岁幼儿亲社会性进展最快,6岁幼儿语言与非语言交往能力进展最快,社交障碍最少。造成这一结果的理由可能与幼儿的认知进展水平以及社会交往经验有关。(2)两国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进展有着性别差别,女幼儿的进展水平高于男幼儿。探讨者浅析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理由可能与幼儿的交往氛围以及性别角色认同有关。2、中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进展也体现出一些差别。(1)中国幼儿社交主动性进展速度最快的年龄阶段是6岁,而柬埔寨幼儿是5岁。(2)中国和柬埔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进展水平不同,总体上,柬埔寨幼儿进展水平比中国幼儿高。具体来看,柬埔寨幼儿的社交主动性和亲社会性进展水平比中国幼儿高,社交障碍比中国幼儿少。造成这些差别的理由可能与幼儿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幼儿园交往环境和家庭交往环境等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推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进展的教育倡议,包括抓住儿童进展的关键期、优化幼儿园交往环境、创设丰富自由的家庭交往环境三个方面。关键词:幼儿论文同伴交往能力论文比较探讨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6-7
Abstract7-13

1. 绪论13-26

1.1 不足的提出13-15

1.1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进展的重要作用13-14

1.2 中国独生子女有着社会交往不足14

1.3 选取中国和柬埔寨比较探讨的缘起14-15

1.2 文献综述15-22

1.2.1 相关论述15-18

1.2.2 国内外相关探讨18-21

1.2.3 对以往探讨简要评价21-22

1.3 概念界定22-24

1.3.1 幼儿同伴22

1.3.2 幼儿同伴交往22-23

1.3.3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23-24

1.4 探讨作用24-26

1.4.1 论述作用24-25

1.4.2 实践作用25-26

2. 探讨设计26-31

2.1 探讨假设26

2.2 探讨对象26-27

2.1 中国幼儿的选取26-27

2.2 柬埔寨幼儿的选取27

2.3 探讨策略27-28

2.3.1 文献法27

2.3.2 问卷调查法27

2.3.3 观察法27-28

2.3.4 访谈法28

2.3.5 测量法28

2.4 探讨工具28-29

2.5 探讨历程29-31

3. 探讨结果31-43

3.1 中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进展概况31-33

3.

1.1 中国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进展概况31-32

3.

1.2 柬埔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进展概况32-33

3.2 中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进展的差别比较33-43
3.

2.1 社交主动性的差别比较33-36

3.

2.2 亲社会性的差别比较36-38

3.

2.3 语言与非语言交往能力的差别比较38-40

3.

2.4 社交障碍的差别比较40-43

4. 讨论与倡议43-55

4.1 中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具有共同的进展走势43-45

4.

1.1 共同的进展走势43

4.

1.2 进展走势产生的理由43-45

4.2 中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进展体现出差别45-51
4.

2.1 进展差别的体现45

4.

2.2 进展差别的理由浅析45-51

4.3 推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进展的教育倡议51-55
4.

3.1 抓住幼儿进展的关键期51-52

4.

3.2 优化幼儿园交往环境52-53

4.

3.3 创设丰富自由的家庭交往环境53-55

5. 结论与探讨不足55-56

5.1 结论55

5.2 本探讨不足之处55-56

参考文献56-59
附录59-66
致谢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