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非德育化探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099 浏览:133266
论文导读: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侵袭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生活压力、学习压力以及工作压力急剧增加,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因为心理问题而退学、休学的学生已经占到总退学、休学学生的50%,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将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笔者分析并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高校的区别与联系,得出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目标、内容、性质、方法、途径和师资等各个方面均会有所不同,并认为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对德育的补充,把它纳入德育工作体系的做法十分不妥。在高等学校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作为整体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整体教育的教学计划,并拥有其自身专业的发展体系。
关键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德育区别与联系
目前,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有一种主流的观点,即在社会形态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之下,大学德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均有了新的拓展,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几年来,有部分学者对这种主流观点提出了质疑。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里究竟是什么?它与高校德育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区别和联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在本文中笔者将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对此问题更深入的理解。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是由文化知识内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感化三方面共同组成,而在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以及人格教育方面相对缺乏,这就导致了当前很多大学生在自我竞争力、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以及人格完善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多个心理素质方面处于极低的发展水平。在当前经济社会急剧变革、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侵袭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生活压力、学习压力以及工作压力急剧增加,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因为心理问题而退学、休学的学生已经占到总退学、休学学生的50%,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校课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从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各类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适应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以及工作的压力。从这方面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本质的不同。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目标、内容方面有所不同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各类学生心理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能够自主健康的成长。从根本目标和根本目的这两个方面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在不同时期,其主要内容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就目前来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加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心理卫生知识的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普及,培训心理调试方面的技能和方法,使他们能更好地应对各类心理问题。比如几种常见的神经症的预防与自我治疗的方法,对个别心理不正常的学生采取危机干预,在医疗信息方面提供咨询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是高校德育的根本目标,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方面的提高,引领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与社会价值方面的追求。德育的内容有道德教育、信仰教育与公民教育(包括法律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与引导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更加科学。

(二)高校主抓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背景与专业要求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理论体系是: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健康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从专业背景方面来看,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扎实的、具有以上相关各种心理学科方面的知识,掌握谈话技巧、收集资料、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技能,能够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因材施教。同时,还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生感悟,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而社会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则是学、社会学、哲学、政治理论与法学……目前,我国高校中从事德育工作的人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德育教师、党团组织负责人以及从事这项工作的干部和教师组成。由此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德育教育工作者在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联系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心理基础,对德育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的养成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心理基础。人们的心理过程以及人格的形成是统一和稳定的,价值观念才能稳定和统一。正确世界观虽然来自于规范的理论学习和引导,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虽与道德规范的教化密切相关,但如果没有形成良性的人格形态,没有知、情、意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外在观念的灌输也不容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信念与道德品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调动学生积极的感情因素,促进他们道德品质的养成,增强德育的时效性和可接受性。由此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约并且影响德育的效果。

(二)德育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解决问题方面,德育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在方法和观念层面可以相互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人为本,不存在政治说教,关注个体发展,因此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如无条件尊重、平等、真诚、共情等理念与面谈技术等,这对解决以往某些用德育方法无法奏效的行为问题卓有成效。
四、总结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应与德育方面的研究相提并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应该健全自己的体系,培养一批专门的人才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应该得到各所高校和学生重视,只有这样才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赵国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背后的“冷”思考.
乔凯,张晓婧.高校德育理念和方法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 2009(7).
[3]李静.法律素质教育:拓展高校德育的有效途径[J].当代青年研究,2005(8).
(责编 张翼翔)